中国足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作者:飘零

。。。看的出,笑大也是一位球迷,要不然她不会知道那么久远的历史。主角同样寄托着笑大的梦,球迷的梦。翻过资料,才知道我们中国不是没有足球天才,而是被埋没了。
给大家看我们国家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
-----
-----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中国政府曾派出93名运动员参赛。由于当时整体实力落后,中国代表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成绩,除了武术表演曾引起轰动外,男子足球队的表现算是最大的亮点。
  在那个年代,中国足球的水平在亚洲首屈一指。从1913年起,这支队伍出战10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夺得了9次冠军,对日本队更是保持17年不败,号称“中国铁军”。特别是领军人物李惠堂,被誉为“远东一代球王”,后来还曾被评为与贝利等人并列的世界五大球王。
  1936年4月,结束国内热身赛的球队搭乘法国邮轮前往香港,这支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球队踏上了通向柏林的征途。事与愿违,抵港后中国球队得知,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支付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全部费用。为了实现征战奥运的梦想,球队决定提前两个多月出发,先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募集路费。于是,世界体育史上最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一支奥运代表队,竟不得不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赛费用。在两个多月的旅途中,为了节约每一个铜板,球队不得不乘坐最低级的船,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全体队员住在一间大的房间,床位不够时就只能打地铺。每到一处,为了保证门票收入,除上场比赛的11人外,其他人都要到各入口处去“监票”。参赛队员们更是不顾劳累和伤病,力争每场比赛的胜利。在卖艺般的巡回比赛中,球队取得了24胜3平的不败战绩,共筹得近20万港币。
  可笑的是,当国民党政府知道足球队筹集了20多万元港币经费后,居然派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代表周家琪前来要账。尽管许多队员感到非常气愤,但为了顾及那些因没有旅费仍滞留在上海的运动员,球队最终还是汇去十多万元港币给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之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往孟买与中国代表队会合,准备在柏林的赛场上大显身手。
  7月20日,中国代表团到达柏林。主办方非常轻视,根本没有给中国足球队安排练习场地,队员们只得找些狭小的地方做练习活动。再加上此前密集的赛事消耗了过多的体力,许多队员还出现了伤病,结果在8月6日首场比赛中,面对世界头号强队英格兰,中国队以0比2告负,惨遭淘汰,最终在16支参赛队中仅列第12。实际上在比赛中,中国球员为了祖国的光荣拼尽全力,在大多数时间里并不落下风,只是由于体力不支而在最后10分钟连丢两个球,当时许多报纸都认为,中国足球水平绝不亚于欧洲各国。
  被淘汰出局后,中国球队又转战欧洲各国,以再次筹集路费回家,不过这次他们已得到了整个欧洲足坛的尊重。回国途中,球队先后访问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及英国,共进行了9场足球赛。在法国比赛时,他们与著名的巴黎红星队2比2战平。赛后,红星队领队盛邀李惠堂加盟,但后者婉言拒绝说:“我要保持业余球员身份,继续为中国队效力。”当应邀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格兰比赛时,他们令一向傲慢的英格兰球迷刮目相看。第一场比赛是对英国业余足球冠军队依士林顿,最终双方2比2战平,即使如此,英国报纸也认为中国足球队踢得很出色。在离开伦敦前,依士林顿球队特地设宴欢送中国足球队,就连伦敦市长也前来参加。据说在依士林顿队的比赛结束后,到场观战的英国劲旅阿森纳的领队阿里逊曾问李惠堂多大了。当得知他虚岁32岁时,阿里逊惋惜地说:“如果你年轻10岁就好了,我会不顾一切留下你。” 据《环球时报》
七十多年前,我们曾有一支伟大的国字号足球队。
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着远超出足球本身的个人魅力和传奇人生。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2-11-28 22:13:23
查阅了不少关于当年这些英雄们的个人资料,惊讶的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拥有极其精彩的人生故事,其中有的人的一生可以拍成电影! 他们中,有人曾射门射穿球网; 有人曾射门震折守门员的手臂;
有人终生进球超过2000个,被西德足球杂志评为20世纪世界5大球王之一;抗战时,有人拒绝为日伪服务,逃离日占区;有人在后方组织球赛,为抗战募捐;有人直接曾北上参军抗日,死于空难;建国后,有人留在大陆,为新中国培养出大批足球人才,桃李满天下;有人去了香港,荣获香港足总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有人去了台湾,率队获得亚运会冠军,并成为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的首位华人……
然而这些资料看得越多,越是回顾这些前辈英雄的痛快事迹,却越感觉他们更像一些远去的背影,伟大而落寞。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着远超出足球本身的个人魅力和传奇人生。
让我们慢慢记住这些背影的名字吧: 李惠堂、孙锦顺、李天生、包家平、谭江柏、徐亚辉、黄美顺、陈镇和、曹桂成、冯景祥、叶北华。
[2楼] 网友:景色无端  发表时间:2018-12-16 14:27:51
哇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