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构思,严密的故事

作者:流觞

这是第二次给这篇文写长评.
第一,倒叙和插叙的手法.
作者截取一个时间点,以此为切入口,采用了网上连载很少见的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开头.
如果是一本完整的作品,这种手法会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然后长嘘出来,叹声好!但是连载就有些吃亏了,一来,大家都是抽空看的,说实话,不认真.印象不会很深.二来,没什么耐心,看着不明白就会拍砖.有些新来的,一看拍砖了,不是什么好文,以为是地雷,就跑了.这样一来,看得稀稀拉拉,来得松松散散,白瞎了一篇好文.就连我也曾经忍无可忍,小拍一下.但是,作者很冷静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到了后来,丝丝缕缕,严丝合缝,前后呼应,严谨密实,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并且回味无穷,"原来当初.....,所以现在......"
第二、关于本文的几大虐。
第一虐太明显了,小九的那么多老婆,存在就是虐!第二虐是尘芳在犹豫中勉强自己逃避和接受所谓的“社会现实”。这一段写得比较隐讳,而且穿插在回忆和旁叙中。好像本来已经从逻辑上时间上断裂了,却发现当你刚刚链接好的时候,他好像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方法。读到一半再看已知的事实,吸引人的不是结局,不是情节,而是作者对结构煞费苦心的安排。人们好像站在一间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都是镜子的屋里,而且这些镜子中还有哈哈镜,大镜子小镜子,各种形状的镜子,每一个影像都被折射成不同的形态,然后再被折射,又折射……第三虐是作者恢复正常语序之后,显而易见的狗血情节……遗忘。
就像尾生抱柱,记着的即便洪水没顶也不放弃,忘记的看见尸体哧然而笑。心酸是因为太现实,虽然狗血,依然心酸。叹服的还是作者的结构。并没有因为是正叙,而失却精巧。在看似平淡的章节中,甚至每个人的每句话都会在后面找到呼应。地震,与其说是发现老四有羊癫风,不如说是让老四有机会知道尘芳早就知道他有病。凌霄的故事,只是为老四处心积虑,借刀杀人的方式提供一个性格来源。朱氏是现成的刀子,老四动手了,悲剧诞生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因虐而虐,这段虐恰恰造就未来的老四老九不共戴天,造就老九和尘芳的再次相遇。
还是那句话,这篇文里,反复就是塞翁和马的故事,我们被拖在马背上,颠的不轻。
第三,靠构思塑造清穿中的苦情老九。
现在已经不是三座大山的时代了。随便写个什么就能引起共鸣。读者太了解那几个人。往往你刚起个头,就有人把家谱给你贴在下面。还有人名,老四和老十四的别怕麻烦,查清楚,不然就会有人翻白眼。还有宫廷的阴谋阳谋,就算不擅长可也别太白,在这些有名有姓的主儿面前,最好不要万能。可以人见人爱,但不能聪明绝顶,因为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除了高考基本不看史书的我们实在不如古人有“奸雄气”。
所以,清穿到现在能写出彩很不容易。作者做到了。选了个“最臭的”,老婆最多的,麻烦最大的,命也最苦的,和老四最不对眼眼(想想那些四四党吧,厚厚!),然后把他写成最美的,最专情的,麻烦最大的,结局最好的“悲情男主”--老九同志。最后,她成功了。相信看过这篇文的人,都会认为,从今后老九要翻身做主人,位列晋江最苦情男主行列了!
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靠情节,靠匪夷所思的瞎蒙,而是把众人熟知的历史在手里翻转拧动,重新排列组合,在极细微的地方精巧的点缀几笔,完成整篇的构造。正如大家都知道的炸油条,明明就是一团面,拧吧拧吧,放在油锅里炸过,都知道那是什么,但是吃起来就不是你知道的味道了。
最后,还有一点,是别人评价的。大意是说文章词句华美,但是张力不够,总觉得可以更深的挖掘时就过去了,以至于悲不甚悲,喜不甚喜,略显平淡。我也有这种感觉。
这两天想了想,如果作者能够在几个比较高潮的地方,多费些笔墨,从人物的观感,从景物,从情节多加烘托,给人更深的印象可能会更好些。但是这样说太抽象了,至于具体如何,我也不知道。只是比较其他的文,略有这种感受而已。
总之,这是一篇好文。老九太苦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