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

作者:什么2

我一直认为以女主角视觉来作为第一视觉的写法会很有难度。就好像在国外我们总是不论男女都以man~ or guys来做称呼一样。词性很多时候都偏向了男性,可是当人们开始有些感性之后开始给女人们也加上了些属于她们自己的词性。这些小小的词性转变,不仅给当事的女性小小的温暖,就连旁观者也开始感受到了人们认知上的进化。
很多时候我们在想什么是civil life的时候,总是无法抓住那些主要的元素,那是因为那些主要的元素过于模糊而且理想化。而恰恰是那些小小的词性变化让人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civil life.而不仅仅是身边越来越高的大厦,也不仅仅是穿梭在身边越来越多的汽车。
往往一部小说以男性为第一视觉的时候,都有很多的英雄主义。他们不被允许失败,不被允许是第三,等等。。而也正因为这样的定位,让很多读者都更加容易以对号入座的手法来从小说里获得非现实化的自我满足。
而这部小说给女主角的定位让我觉得有些许的惊艳。她在某些方面很强,但也被允许在很多的地方很弱。那些强可以让读者在心理上依然可以有对号入座而获得到的满足;那些弱又恰恰是能让一个如此“强势”的女性成为一个被大众认可的“普通意义上的女人”的必要因素,并且这个“弱”也同时是让男主角的近乎完美的个性有用武之地的并且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前提。(“细节胜于整体”的趋势似乎已经开始在中国的电影编剧或者小说情节的构思中蔓延开来。比如说,火箭升空的报道已经不再是focus在成功发射的这个点上,更多的开始报道火箭发射的所谓的幕后,更加多的是开始报道参加火箭科研项目的人,更多的是开始报道要达到建造火箭零构建的精细程度的所需要的条件。而也正因为如此的不再是单单的报道整体而是细节的缘故,人们开始可以接受火箭发射失败的现实,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由失败still引发的骄傲与尊重--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很喜欢在作者对中国战队在美国比赛上写的那个第二的结局的原因:人们需要胜利,需要骄傲,但是胜利和骄傲对于读者来说都是空空洞洞的虚拟词汇,很多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胜利,虽然可以在书里或者电视里以对号入座的方式获取到,但他们永远都只是南柯一梦。可是对于在总决赛的描写中,作者的重点描述是在于一个团队的精神,一个团队3个人之间那种不用说的默契-- 而这些比起那些胜利与虚荣来的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与能力,这些事情所持续的时间也比那些结局来的更加持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第二的构思的话,我认为作者做到了故事内容的optimization:
往往故事都是以结尾来激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动,高潮总是成全了结尾,而过程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个所谓的累积读者情绪的或者玩弄读者情绪的工具。
however,在这个对“第二名”的arrangement当中,对过程的描写却不再仅仅是一个玩弄读者的过程,而是一个与读者心灵并进的协作。由此,结局退居了第二,而长长的对于过程的描写却成为了重点。
500字的过程,100字的结局,他们之间的区别有3:
1,500字构建的空间能让人们在里边不断的来回穿梭,而100字构建的空间并且结合了“结局”的这个特征,只能让人们go through。
2,读者阅读500字的time frame要比100字的time frame相对的长。而这种长的time frame的过程其实也正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time frame的过程:结果是一个理想化的属性,而过程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们所都经历的过程。由此我认为利用一个“过程”来让读者拥有记忆点比起用“结局”来创造读者的记忆点要来的更加人性化一些。因为过程强调了与符合了国人的传统特征:“靠感觉~”,而结果则仅仅强调了一个“概念”which is more instant I recon。
回到对女主角强势与弱势的讨论点上,作者用魔兽世界来作为区分作者强势与弱势的载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据作者的介绍,魔兽世界似乎是一个有着竞技场和团队打副本的两个属性且稍微有所不同的游戏模式。而恰恰是这“稍微不同”的游戏属性,得以让苏雁这个女主人公的优势和劣势得以同时存在的一个载体且毫无排斥的现象。这个有别于:“一个主角的优点是漂亮,缺点是仅仅只是花瓶。”的这个载体设定。
作者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借势”这个理念来articulate对主人公优势与弱势的相互转换。\"space within space\" or \"multiple layers\"在对于这点上很是有丰富。
(关于“借势”的最好理解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对苏翔的塑造当中,作者对于他的构造也是很有意思:
其实在作者的塑造下,苏翔似乎是两个些许不同的人。一个是作者描写苏雁对自己哥哥主观感觉上的理解,另一个是当作者描述苏雁与哥哥通电话时,哥哥与妹妹的通电话时而体现出来的对苏翔客观的一种性格刻画。
前者,给人一种落于俗套的哥哥的印象。而后者对于哥哥客观上的描述却让哥哥的真实的性格特征变得很是令人玩味。
尤其是他的那一句:“没兴趣。”会让人对哥哥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而感到好奇。
这个非主线的人物似乎有着可以让非主流读者喜爱的潜力。
但是,总体来看对于哥哥这个人物的塑造本人觉得还是有些许逻辑上的混乱。似乎苏雁和苏翔并非一母所生,也并非是同一个父亲。苏翔的很多次出现似乎都有些许的生硬,而也正是这种生硬使得本人觉得苏翔这个人物和苏雁的人生以及这个家庭显得更加的脱轨。
除了对于总决赛的描写以外,最喜欢的就是对于屠城的那一段描写。也许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资深游戏玩家的缘故,在对于那些情景的描写当中的文字运用都很能让读者在脑海里有影像。它们和我曾经看过的类似的著作虽然还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作者对于这方面描写的意识还是很有天赋的。
不过在对于一些被守尸的一些情节上的处理,感觉有些随便应付非玩家读者的味道。对于非玩家读者与玩家读者的衔接处理上不是很舒服。在读屠城的那一段的时候,对于非玩家读者的我可以饶有兴致一字一句的去读,可是在别的地方,作者的写作态度却更似乎倾向于玩家读者。这种情况让本人想到了火影忍者。火影忍者从80集以后就开始忽悠观众,然后在鸣人修炼仙人拯救村里的那几集中又试图想拉回人气。(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在那几集中我关注了一下很多影视区的评论,他们的主题就是:火影忍者又开始好看起来了。)这些高潮与低潮的处理当中,虽然作者以网络与现实相遇这个概念来compensate低潮期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非玩家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待遇。
说到网恋与魔兽间的穿插运用,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运用手法。因为作者涉及到了两个载体。往往的小说都是现实与虚拟而得到一个碰撞。或者直接就是游戏与虚拟的碰撞。可是在这篇小说里的碰撞却有两个载体3个主体:现实,虚拟,魔兽。而往往的小说里当涉及到了3个主体的碰撞的时候,往往处理的都不是很成功。在这篇小说里的后半段,苏雁的父亲的坐牢等的“现实体”与“魔兽世界体”的碰撞没有之前苏雁与Ghost现实生活中见面(现实体),以及他们在魔兽世界中相遇(魔兽世界体)之间的碰撞,来的那么顺畅。
说的通俗些就是:
现实为现实体
网恋为虚拟体
魔兽世界为魔兽世界体
游戏作为一个游戏是提供了玩家的一个共同目的性,所以自己大到足以可以成为一个世界体。而网恋也是一样,现实就更不用说了。可是这三者之间,虚拟体与现实体是比较容易融合的。(玩家在魔兽世界里边以网恋为目的的玩游戏的或者开始因网恋而继续玩下去的则被定性为了虚拟体;而在边网恋,边认真玩游戏的人则是虚拟体与游戏体的碰撞;)游戏体与虚拟体也是比较容易融合的;而现实体与游戏体也是比较容易融合的;可是这篇小说似乎在做的是我要认真现实,认真游戏,认真虚拟。。。。
不过不可否认,80%3体之间的平衡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最后,本人还是很期盼作者可以给予些许惊喜,不落于俗套。但是这似乎是墨d第一本小说~嗯。。。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09-25 07:57:39
。。。。。。。
.
回复你的评,请给我时间。
  • 评论文章:魔兽这件小事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墨滴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1-08-30 2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