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孝庄那点事(二)

作者:kris

接上……
但别忘了,还有个关键人物呢,他也具有皇位的竞争力。他就是睿亲王多尔衮,睿亲王多尔衮与其弟豫郡王多铎军功赫赫,势力是遍布朝野。他虽非是太宗子,却是□□喜欢的小儿子,而且处事能力强,军功煊赫,深受爱戴。况且满族也有兄终弟及的习惯,因此他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博穆博果尔年纪尚小,还不懂的什么,她的额娘就是有心为她谋划,但因为并没有得力的亲戚和宗族也是爱莫能助。(我理解为这清朝毕竟是满人的,轮不着蒙古人出来指手画脚谁是下一任皇帝吧。主要还得看满八旗的。)于是两个最具竞争力的成年人对上眼了。并且因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豪格心想,呸,你还我叔叔呢,比我还小三岁呢,你跟我抢个什么劲啊?有本事你怎么不和我阿玛抢啊,我阿玛死了你来打击我,报仇也不是这么报的吧?豪格出身卑贱,从小历尽了人情冷暖,你说这么个可以使他成为万人之上的机会,他能放过吗?
多尔衮也是势在必得,你个小破孩,老子好歹是你的叔叔,论资排辈,你拍马也赶不上我,你阿玛的皇位就是从我手中抢走的,这次你还想再从我手中抢走本该早就是我的东西,没门!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大妃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从小机智骁勇,杀敌勇敢,很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加上满族有传位于幼子的习惯,因此,多尔衮一度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
努尔哈赤暴死后,善谋略,性老辣的皇太极联合满洲贵族逼死了大妃阿巴亥,让她下去和努尔哈赤唠嗑去了。没有了母妃庇护的多尔衮三兄弟显然不是极度腹黑,正值壮年的皇太极的对手,被登上汗位的皇太极一脚踢出了权利中心,打发到镶白旗放羊去了。
尚未成年的多尔衮很识时务地选择了闭嘴,老老实实地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没愤世嫉俗地扯着皇太极的领子,要天聪汗他老人家给他额娘偿命。他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势力,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皇太极的对手,现在动手只会让皇太极借机除掉他,当年如果换了是他,他也可能会那么做,没有谁犯了错,错就错在阿玛不该死的那么早,以至于连份遗嘱都没留下,错就错在自己生的太晚,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额娘。所以他想报仇雪恨,就要拥有力量,让任何人都侧目,都不敢小觑的力量。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了将来的一雪前耻,多尔衮像沙漠中的毒蝎一般,蛰伏在角落里,暗自蓄力,等待着时机,给敌人致命一击!
现在,终于到了报仇的时候了,父债子偿,我多尔衮就要从你的儿子手中将当年本就属于我的东西抢回来!(此处是我YY- -)
正在豪格党和多尔衮党激战正酣的时候,第三方势力也该登场了。
庄妃的儿子可是把皇后和整个科尔沁都绑架了。虽然我不认为孝庄有多么多么伟大,(我一直觉得历史上有很多女子的政治嗅觉政治手段都高于她),但她显然也不是蠢货,起码也是个比较聪明,能忍能屈的女人,这在古代就很了不起了。
福临即位之后,他的兄弟中除了被多尔衮除掉的豪格和疑似被他带了绿帽子,因而气死的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外,其他人受到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但注意,是他做了皇帝之后。
如果由豪格或多尔衮做了皇帝,福临能不能保住小命还是个问题。豪格出身卑贱,他若做了皇帝,那些出身比他高的,母妃家族势力庞大的,对他的帝位有影响的,他能不动吗?何况豪格这个人似乎与兄友弟恭贴不上边,他可能连做做样子都懒得弄,你说福临母子会有什么好日子?(不知道豪格有没有兴趣接受老爹的女人- -我邪恶了)
如果多尔衮做了皇帝,那就更坏了,多尔衮本就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一个不是合法继承人的人,对合法的继承人,昔日仇家的儿子们能有什么好态度,说不定,他也会来一着殉葬之类的戏码,以偿其仇。(孝庄和多尔衮不得不说的奸情,不在考虑范围内……)
所以大势摆在面前,不主动出击就只能落后挨打。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死路,更何况身负科尔沁期望的庄妃!庄妃没有选择,她只能勇敢地接受了科尔沁赋予她的使命,携着六岁的儿子一步一步向那条世界上最孤独,最艰难,最危险也是最尊贵的路上行去,并且,去了,就不能再回头。(好狗血……)
庄妃的胜利对清朝的统治的确起到了巩固作用,她本人也并不是一个对权利有极大欲望的人,虽然我认为庄妃党的胜利更是各方势力权衡妥协的结果,但并不能掩盖她作为一个女人在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她没把事情搞得更糟不是么……
庄妃究竟做了什么,使她从一群饿狼的围堵中,全身而退。
庄妃是要主动出击,但究竟是怎么主动出击,还有待商榷。并不是傻乎乎的站出去,说,你们都别争了,省点力气吧,我儿子做皇上好了,至于你们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那样估计第一个被宰的就是她和她儿子了。庄妃很聪明,她选择了缄默,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你们尽量打吧,打的越热闹越好,越大越好。我做壁上观啊,等你们打的精疲力尽,不可开交,就到了我出场的时候了。
这招高啊,正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坐山观虎斗。但是过程肯定不是我想到那么简单了……庄妃党肯定没办法预料到最后的结果,事实上也由不得她出去影响整个态势。她的缄默是被迫的。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所谓主动出击,当然暗地里要活动下,准备下,机会是给又准备的人么,傻等着,肯定是不行。
命运又一次眷顾了福临,命运给他的第二个契机,在于最大的对手都出局。
这边庄妃党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呢,那边多尔衮和豪格积怨愈深,就差没动手分家了,种种办法用过之后,双方依然没分出了谁胜谁负。当然这里面庄妃党起到了何种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庄妃会不会故意造成了这种局面,平衡了双方的势力呢,毕竟一个人早早落败,或形式太一边倒,那也没她什么事了。(我比较怀疑是没有的,孝庄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无为,比较保守的,即使做,应该和她没什么关系)总之,双方不分胜负,陷入僵局。庄妃党看时机已到,该是第三方插入的时候了。
孝端文皇后不消说,哲哲是庄妃的姑姑,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并无皇子。毫无疑问,她自然是站在自家人的一旁了。
大贝勒代善应该是被拉拢了,(要说代善不是庄妃一伙的鬼都不信,自己家人都下的去手。)这个代善,当年曾是努尔哈赤属意的继承人,但后来犯了错,被罢免了,后来又被皇太极黑了一把,一箭双雕,打击了大妃阿巴亥,重创了大贝勒代善,使他基本与汗位无缘了。但代善军功傍身,年长资历老,性格宽厚,很有威望。宗族上有点什么事,代善的意见还是会问问的。所以礼亲王代善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努尔哈赤曾有遗诏,就是皇位决定的时候,要满洲贵族来讨论。七个人里面多尔衮兄弟占了三个,他再拉一票就过半数了。所以开始的时候是多尔衮优势明显。但豪格是太宗的长子,并且屡立战功,有两黄旗的支持,他也不敢托大。于是他先去探了探索尼的口风。索尼说,说先帝有诸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多尔衮碰了个钉子。开会那天,两黄旗的清兵带弓配箭,环卫宫殿,会上索尼先发言,他建议立皇子,多尔衮说,说你这个资格不够,你出去,索尼就被一脚踢出,退席了。
然后代善又说了,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这话很明确,是替豪格说的啊,那时庄妃和代善有什么协议我不知道,(至少不是帮着多尔衮的吧)但我想,这肯定是利于庄妃的消息啊,毕竟代善要是支持多尔衮,还有她什么事?代善地位特殊,多尔衮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将代善踢出去。
豪格这时候自己觉得有两黄旗,两红旗支持他,觉得比较有把握,不禁得意洋洋,他就又故意谦辞了一下,表明一下自己崇高的风格,并无意皇位,是你们大家逼我的,不过你们既然逼我,我就勉为其难了。他说福少德薄,非堪当任。他的意思是我客气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
他这一客气不要紧,多铎不和他客气了,他想啊,小样,你还发扬什么风格,少装了,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就不客气了,还是我哥当吧!
他说既然你推辞,那就请睿亲王多尔衮做皇帝。多尔衮也不好直接说,那就我当吧!这种事总得有人哭天抹泪的逼迫,恨不得抱着他大腿一顿苦求,我说你就当吧,你不当我就杀你全家!然后他才会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说,那个,好吧,这个皇帝我勉为其难做了。既然如此他就说,说这个事情还得再讨论。于是多铎又提出来了,既然多尔衮谦辞的话,那就请代善来继位,多铎料定代善不会做,就又把皮球踢了回去。代善说我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辞,这样继位的事情变成一个僵局了。
济尔哈朗因为是属于侄子辈,皇太极的堂兄弟,他没有继承皇位这种可能,就在中间协调。
多尔衮这时候就考虑了,他如果强行登极的话,势必遭到两黄旗,两红旗和一个蓝旗的反对,就是五个旗的反对,难度很大。那让豪格继位他又不甘心,怕豪格反过来报复。
此时庄妃闪亮登场,争取到了多尔衮的支持。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比如福临登基后权利的分配,利益的分配,野史上常说庄妃和多尔衮暧昧不清。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想,最主要还是永恒的利益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最后多尔衮说我赞成两黄旗的意见,由皇子继位,但睿亲王让步的隐形条件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不做,也不会便宜豪格你小子。由于多尔衮一方的两白旗的压力,豪格他也提出,他不做了,最后多尔衮提出,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又小,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我们俩辅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由九阿哥福临继位,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了摄政王。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kris  发表时间:2011-07-04 19:29:54
如此说来,多尔衮应该算是顺治母子的恩人了。但大家都知道顺治和多尔衮的关系是非常不好。
为什么呢?这多尔衮的个人能力和权利欲望是非常的强啊。顺治即位的时候年仅六岁,六岁的孩子懂什么啊?所以就需要有人辅政。最后是是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可大家别忘了,多尔衮和庄妃,不,现在应该叫太后了,他们之间是有协议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多尔衮推你上台就是为了多捞权利资本,你不愿意,行啊,有的是人等着呢,太宗的皇子还是有的,就那个博穆博果尔,人家身份还比你尊贵呢!
虽然是引狼入室,与虎谋皮,但为了达成目的,这些牺牲都是必要的。昭圣皇太后能忍啊,(其实还是被动的,她根本左右不了形势。聪明的忍下去,不聪明的……科尔沁是比较早归顺清朝的,说白了就是个两面派,它不能代表蒙古诸旗,它只不过是地位高,并不代表实力盛,在朝堂上起不到太大作用,难不成你让科尔沁出兵?扯么,清对蒙古的倚重在于拉拢,收复,当清入关后,逐渐坐稳天下后,蒙古对清的作用并不大了,这是一种趋势……皇太极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顺治后宫大部分也是,可是康熙后宫中妃位上只有慧妃和宣妃是蒙古人,都是不太重要的。满洲和汉人势力的兴起不会允许后宫是蒙古人的天下。甚至后来皇子有蒙古嫡福晋被视为与皇位无缘。所以康熙娶个蒙古皇后对他的帮助不大,内部矛盾才是是当务之急。)于是在她的默许下,多尔衮的权利越来越膨胀,很快成为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多尔衮更是加封了皇父摄政皇,见到皇帝都不用行跪拜礼,那个牛的啊,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昭圣皇太后能忍,他儿子可忍不了了。长大后的顺治发现,这天下有个人可以藐视他的权威,还老是和他对着干,把持着朝政大事,简直是没把他放在眼里啊。最可气的是,自己还不能处置他,满朝都是他的爪牙,皇上说什么,没人听,摄政王一声令下,比他的皇命还有用!
顺治这个气啊,小时候,摄政王就不许他和额娘见面,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该有多残忍啊!长大后,他可以和额娘见面了,可是他居然发现她的额娘和摄政王的关系竟暧昧不明。幼年错失的母爱,使他和额娘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当他去和母后诉苦的时候,额娘总是要他忍耐,要尊重皇父摄政王,要勤奋学习,勤政爱民等等。他并不是想听这些,他不够努力吗?他曾经学习累的吐过血,不就是为了得到额娘的一句赞赏吗?他想听额娘和他说说家常,想一对普通的母子那样,聊聊这,说说那,额娘会和他开玩笑,会对他生气,不是只是例行公事般地问问:皇帝进来身体可好,政事有何不明之类的话。
额娘他从来都不懂,不懂我作为一个儿子最普通的要求。
顺治不能明白昭圣皇太后的苦心,太后也不懂儿子的心愿。
她把帝国腾飞的重担压在了自己和儿子的身上,(什么祖宗基业那一套,其实更重要的母族的利益和自己与儿子的地位吧)也许作为一个上位者,她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作为一个母亲是极其失败的。她严格的要求自己和未来的皇帝,这并没有错。可是她也忘了,他的儿子,不仅仅是天子,更是人子,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会痛苦,也会疲惫,而这些都不是极致的物质生活可以弥补的。在他的心中,也许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支持他坚强的走下去。
于是两个人在亲情的道路上,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顺治长期缺乏亲情的关怀,让他的内心变的十分脆弱,政治上又受到多尔衮的长期压制,他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般,任性,叛逆的和他的额娘唱反调。也许在最初的最初,他只是想多吸引一下母亲的注意力,期盼着她的目光转到自己的身上来。这是一种最笨也最直接的方法,用伤害亲人的方式来获得亲情!
大大从这点上切入,写了许多孝庄和顺治的矛盾,我认为还是很合理的。
孝庄也不过是个凡人,是个女人,是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人,顺治和她都是在命运中苦苦挣扎的人罢了。没必要把她看的神一样的存在,她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曹操,论政治手段眼光,她不如武则天,萧太后,甚至不如慈禧,(慈禧的才能都用在解决国内矛盾上了- -争权夺势斗的这个欢畅啊……孝庄么,不说大家都知道了)说实话,她很无为,很保守。她的智慧完全是时光的沉淀加上性格决定的。她也会在绝对的力量前不堪一击,她不能阻止多尔衮独揽大权,追封为帝,甚至连见自己的儿子都做不到,她也不能阻止鳌拜大权独揽,差点动摇国本。(四个辅臣啊,加上顺治给太后的权利,它都没平衡好朝堂。鳌拜想当皇帝可以说是他个人欲望作祟,那跟着他的人呢,孝庄镇不住这些人,又不能让他们满意,宗室,我觉得和孝庄的利益还是有冲突,有矛盾的。这些问题她都没能妥善解决。)她更不能阻止三藩叛乱。(主要是指她的政治嗅觉,如果孝庄真那么智慧,康熙开始也不会那么被动。)我觉得她是和薄姬类似的一个人物。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07-05 23:28:37
谢谢kris亲,么么~~~~
PS:已赠分,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