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于某十四之评,说说我躲在文字后的尴尬

 

作者:钫铮

感于某十四之评,说说我躲在文字后的尴尬
----------关于《睡在你眼睛的沙漠里》
在写《沙漠》之前,看过些耽美故事,或者是我在当时,对同性恋这一国的人并不了解,又或者,故事的背景和表达方式过于空中楼阁,只是走马观花的看过算数,没有被感动过。直到一日读白先勇的《树犹如此》,当时边看边哭,后又每看每落泪,自此,对同志题材的小说才有了兴趣。最喜欢的当属《北京故事》和《孽子》。
我想,我写《沙漠》时候最大的尴尬是妄图模仿《孽子》,《孽子》是白先勇的长篇小说,我一直觉得,《孽子》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故事主线,甚至有点散,但很悲怆,在那个年代,那样的一群人,那样无奈,挣扎的存在着,象刻在石壁上的浮雕,即使岁月久远了,模样沧桑了,但脸上的痛,却能直戳到人心里。我想写出这样的感觉,于是,前面罗嗦繁杂了一堆,希望能渲染出岁月如流的感慨,每个人物都没什么逻辑的出现了,又还没怎样就又糊涂的消失了,最后真相显露的时候,所有的结局,毫无意料之外的惊喜,汗颜汗颜,我想模仿名家,通过咏哲的眼,去看男同志还有女同志那个世界的爱情,但写出来的结果,看起来大抵象跑进凡高画里的陈佩斯,有点不伦不类。此乃尴尬一。
我的另个尴尬是,我努力学习怎样去节制语言,学习着对文字保持一定的疏离,不要让自己情绪上过度的宣泄去打扰到读文字的人的想象力。就我自己看故事的经验,最怕的是我看着写故事的人写的涕泪零落,而我却想,有那么严重吗?我胆怯,没种,我选择自己不哭,至于读的人,哭不哭随便吧。但最终的结果,我的写作方式,一直平淡而浅白,我想,不是每个人都爱素面朝天的演员吧?打扮的漂亮点,是对这个世界的尊重啊,于是,也力图抹点脂粉,却已经不习惯了,自己看着那些华丽美好的词汇都刺目,象是一直穿土布衣裙的乡下丫头突然套了件晚礼服,可头发上还是沾了稻草的,所以,最终还是放弃那个路线。我得认命,我是碗白开水,始终变不成红酒。但有时候,我又那么不甘心,我那么向往着变美丽,这种挣扎,偶尔会显示在文字里,亲爱的朋友们,假如大家读我的文字的时候,觉得有点卡,有点别扭,那是我在和自己闹脾气,大家请原谅我。看,我的人,和我的字,根本就是一对尴尬的累赘
我必须要感谢十四,她之前并不熟悉我,却能读懂我想要表述的悲哀与沉重,也能体会到藏在文字后面的那种种浅薄荒唐的意图,罗嗦,单调,不精简,那些想延伸却又中途打住的细枝末节,你给了我八十五分,真是惭愧,其实,我知道自己仅仅挂在及格线上而已。到晋江有些日子了,我知道自己写的方式和故事类型,在这块天地里属于比较边缘的,想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比较难,但又渴望通过大家对自己的评论,找到自己的不足,很开心,我第一次要长评就遇到了十四,你的评论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十四啊,金玉良言,我珍重谨记。告诉我,我该如何谢你?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一个小苹  发表时间:2013-10-31 22:52:58
看完哭了,能打动人心必是好作品好故事,只是最后结尾那里有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