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之执着

作者:yy

一直记得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眯起眼,对着阳光使劲地朝着筒里张望。中间有个五彩斑斓的花朵,稍微转动一下,那朵花就马上变了样,可是仍然绚丽多姿。那时候的我曾经一有空就拿着这个筒不停地看,希望找到一样的花,最后当然是失望了。但是它那种美丽却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底。 年纪渐长,就明白了万花筒所有的奥秘不过就是几块彩色的塑料片,一块镜子而已——一切,不过是光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游戏。可是即使这样,它仍然有使人沉迷的力量。 这个五彩斑斓,变化莫测的世界同样不过是欲望玩的一个小游戏而已。人心,面对着欲望,就开始了沉迷。很少有人能跳脱这个陷阱;少数的那些人,却被供上了高高的神台。当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那些人的时候,我们难道就没有疑惑:他们,真的跳脱了这个陷阱了吗? 佛祖自是清静无为,无欲无求的,但是他为什么仍然要积累功德,著书立说? 是生命,总难免会有欲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使是大脑只有一粒黄豆大小的鸟,也会对生产生执念;渺小如蝼蚁,仍然努力求生。没有求知欲,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科学成果;没有对艺术的执着,就没有凡·高的传世之作。可见,欲望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不见得全都是好事。 贪嗔痴、怨憎会、伤别离、求不得。样样都是执着,对自己的执着、对他人的执着、对物品的执着……执着的太过就是执念了。 本文里的人物,虽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他们被欲望所惑,但是我个人认为是他们对于或权或势或钱或爱的执念所以才导演出了这样一场悲欢离合。 决定拜读《刀刃之蜜》,是看到了文案里这句话“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后才起的的心思。高尚纯洁的青年如何一步步走向泥潭的故事,说实话,在JJ里实在已经是泛滥了的,所以对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话归正题,曰患,是表示这事不一定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不可挽救了。只是个人意见只认为小儿不过是见惑于蜜之香甜,可文中各色人等却执着于各自执着之事。或为权,或为名,或为财,或为爱情,或为亲情,各有不同。 文章写到现在,中间顾为、齐一凌、周亭相继死去,范天格仕途也经历了两起两落。这中间,一切似乎都是无可奈何下的选择,但是结局却是这样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虽然作者貌似并不待见顾为,但是本人仍然要顶着锅盖上来说一句:顾为的人生是个悲剧。 命运的悲剧英雄最著名的就是俄狄浦斯了(希腊神话),现代精神学以俄狄浦斯来命名恋母情结。可以从此推测出,俄狄浦斯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同样的,顾为的悲剧也可以算是其性格的悲剧。 年轻时执着于名利,所以生生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牢笼里;之后碰上了齐一凌,虽然顾为的心情已经不可考究(要不大大乃写篇顾为的番外吧,星星眼),但是相信所有人都无法反对顾为对齐一凌的心思。那种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己妻儿(齐一凌才是顾为内心认定的妻子)的顾恋,是顾为这段婚外情唯一一处让人动容的。 至于两个女人——周亭和齐一凌,无法说她们错,也无法说她们对。周亭护卫婚姻,齐一凌坚持爱情,两个女人,不过是爱上那个男人而已。 如果其中一方肯放手的话,相信结果肯定不会如此。但是让谁放手呢?那些执着,只有在伤害已经铸就,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会放弃,但是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的很多遗憾,都是执念造成的。如果能适时醒悟,那么悲剧,就能减少非常多了吧。
(呼,擦个汗先,终于出来了。纯粹是胡言乱语,完全不知所云,呜呜呜,泪奔中。爬回了弱弱地嘱咐则个,大大啊,如果以后要VIP了,记得把分补给偶呀。)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刀刃之蜜
  • 所评章节:47
  • 文章作者:夏晴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09-05-05 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