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朕只想要GDP》

作者:abc

吐槽刷到的女扮男装科举文。在古代根本不可能好吗?
第一,参加科举考试是有身份限制的。隋唐时期,参加科举需要达官贵人的引荐(参考李白等诗人)。女子假冒男子结识贵人得到赏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唐代之后,虽然不再需要推荐,但是参加科举考试需要“投状”,也就是报名。报名填写的内容除了自己的基本信息,还要有祖上三代人的信息。
第二,为防止舞弊,报名的考生需要结保,也就是每三五人互相担保,舞弊“连坐”同责。除了考生结保,还有廪生担保和四邻担保。也就是本地科举考试中曾经名列第一等的秀才做出的书面担保,还有街坊邻居们的担保。怎么可能不知道性别?而且女扮男装假冒身份,这些担保人不可能冒风险作保的。
第三,进入考场前需要搜身!就算从小对外说是男孩也过不了这关。搜检制度”始创于唐,《通典》中,“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呵出入,以防假滥焉”。搜查随身携带物品,防止携带小抄。自宋真宗时期甚至要把鞋子脱下来检查,当然也要脱掉衣服检查皮肤上有没有小抄。金章宗年间,改为考生沐浴后,换上官方准备的统一服装,才能进入考场。从这一点,就完全杜绝了女子假冒男人参加考试的可能性。
第四,鼓励检举、重赏告发舞弊者。一旦查出舞弊行为,轻则革去功名,剥夺以后考试的资格,重则戴枷示众,甚至杀头。乾隆时期,扬州有一位王姓男子,不学无术,妻子张氏却是颇有才学。看到丈夫不思进取,张氏决定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可是还没等考试,张氏就被自己的小叔子举报了,张氏也因此被判处流放。
第五,想要成为状元。需要乡试,会试,殿试连过三关。殿试规则最早由武则天创立,至宋朝,成为固定的制度。即使万分侥幸参加了科举,参加了殿试,皇宫大殿,威严无比,心理素质这关很难过去。而且众目睽睽之下,女扮男装者也很难蒙混过关。
特例:
宋朝时,有两名女子参加了科举考试。
林幼玉,科举开考以来,第一名参加童子科的女子,见于《宋会要辑稿·选举九》。宋孝宗时期,林幼玉林通过了童子试,被宋孝宗封为孺人,一个宋朝赐予官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宋宁宗时期,女子吴志端也参加科举,并得到了国子监挑试的资格。有大臣反对“今志端乃以女子应此科,纵使尽合程度,不知他日将安所用?况艳妆怪服,遍见朝士,所至聚观,无不骇愕。”在大臣们的反对下,宋宁宗取消了吴志端参加国子监挑试的资格。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女扮男装中状元是绝无可能的,甚至连参加科举考试都做不到。
2
来自江苏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向晚  发表时间:2023-11-02 23:44:34
我也觉得写女扮男装考科举的文很离谱,那可不是现在,那是要搜身的!!!!
还好我一般看文案不对就跑,坚决不恶心自己。
4
来自云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