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无限恐怖之重新拥有》

作者:annadian1989

\"六九\"吗?我没太注意,有过一点耳闻而已,不过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两天了,可能有点听麻木了吧.出现这种事情其实与这些90后的父母教育也分不开的,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总是听身边的大人们提到国外的生活、环境如何如何好,来对比咱国内不足的情况,总是跟孩子说有出息出国去读书工作等等,让一些孩子本身对自己国家的状况了解不足,盲目的追逐这些\"进口货\",更甚者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很多本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笔者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员,似乎60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女性大多都有这样的\"崇洋\"情节,笔者也能理解这样情节的产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精致先进商品让年轻时代的父母们憧憬,虽说现在我们能骄傲的宣布中国的国产品牌已经崛起,但是也磨灭不了二十几年来国货无论在质量上还是科技含量上被进口货压着打的局面,二十几年的潜移默化让很多父母看不到中国的巨大发展,永远追逐着年轻时代那个美丽的憧憬.而从那个贫乏困苦的年代凭自己挣扎努力得到了今天的事业生活的母亲,总是潜意识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未来,不用想自己一样吃那么多苦,希望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年轻时代的遗憾,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实现那个美丽的梦.这样教育下来的孩子又怎能不扭曲?
气愤的作者大和各位回复的朋友大概跟笔者差不多大吧,笔者是89年的,80后的尾巴,既不是典型的80后也不是典型90后,也许这样更能看清一些事情.笔者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某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在我上小学之前家里的条件还不是很好,住的是我们这里俗称\"楼茬子\"的小二楼,一家三口一屋合厨,走廊都是通的,一层住了大概三四十户吧,印象不是很清楚了,反正住户不少,又阴又潮,夏季经常走廊发水,笔者身体不太好,父母工作都很忙,那个年代研究所的科研条件都很差,不像现在仪器设备那么先进,没钱有没技术制造,很多分析工作都要靠人工来完成,没有时间照顾本人.6岁那年上小学后生活条件就提高的很快了:6岁那年搬进了新楼房,两室一厅,笔者有了自己的房间;9岁那年家里安了电脑,11岁的时候接了网线(当时是最古老的电话线上网);16岁又搬了新楼,三室一厅使用面积140平米的大房子后,生活水平更是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母亲的笔记本已经是第四台了,笔者大二那年因身体原因休学的半年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三亚疗养,父母单位夏天几乎年年组织旅游,父母加起来中国除了西藏其它著名的景区都走了一遍以上了,母亲出国都好几次了.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笔者的母亲满足,母亲总是在笔者耳边一遍遍的提起同事家的孩子谁谁谁又出国读书了,把父母都接过去了;谁谁谁家的孩子去哪哪国读书了,父母假期去看他了;谁谁谁家孩子出国回来带了个外国对象,要在国内结婚了等等.又或提起在国外她看到人家的生活多富裕,物价多便宜,孩子教育水平如何如何.说得最多的是让笔者好好学外语,将来好出国==.
笔者和大家作为旁观者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能清楚地分辨与权衡父母的期盼和教导,能看到作为建设者的父母们所看不清的中国大环境.但是90后的孩子没有看到过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和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没有对比就无法明了我们的感情和愤怒,这样的状况已经不是一代人的问题,如果国家和教育部门不加以重视的话,笔者恐怕这样的会是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的剪影而已.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