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渺渺天龙笑,几许离合红袖招》

作者:怡孜

看完。
截止到第21章(据说捻花还有几篇值得一看,搜了下,他在JJ地专栏只有这一篇呀)
从05年9月开始连载,最后一次更新已经是06年3月地事,据说作者因为独立做律师行所以终日忙碌不休。大概,这文又可以暂时锁上半年一年再拿出来温习看看有无后续。(看序言说一共三卷,叹息,岂非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但其实很多写长文地人必须要有人从旁提点鞭策,吊着一气呵成,即便有硬伤,也最好待全部写成再做推敲。否则当时憋的一股劲散了,纵然遗憾不已,也很难再找到当日的神采。
此文笔本心,非勉强可及。
感觉上很喜欢这篇,不愧S的推荐。
作者自题上写:
本文是悲情正剧小说,如不喜悲剧者慎入。
颠覆二月河,还原史上真实的怡亲王胤祥……
—————————————————————————————————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满江红》
目前为止,尚且不大能看得出“悲剧”的影子。
纵然在前十来章,十三未出场前的第一主角苏乔(青澜)是个年少富贵至极的贵家公子,养成了懒散娇气不勘沉稳又犹豫不决的性情。家道中变,身负血仇,因其个性温吞,带累周遭,终究渐渐蜕变得开始学会了阴谋保身。 (到目前为止这种机心尚不甚明晰,十三操纵自如,不排除推测此人的机心正是十三的悲剧起始)
又夹杂了李卫破落时的泼皮破落相,花子老鸨等的市井之态,(郁闷得很,看青澜落难为花子,和众人交谈,一人挖脚的细节描写时,我正吃饭)甚而在隐约里潜伏着十三对曹寅的保留姿态等等。所有这样阴暗压抑的景象都因为随园的细致恢弘和一个的确在“颠覆二月河”的十三出现后不足一提,如萤火之与皓月。
大抵来说,很多非文字专业却在本行业有所建树的人一旦认真写小说,时常有惊人之笔。文字如人,胸有大沟壑才有真才华。作者的灵性,气度,学识,对于小说的铺篇推陈息息相连。
另外,因为本身有相当的工作历练,不以文换银,无所拘束,所以能够细致推敲,言由心表。时下流行的女子短篇,美则美亦,却难免失之底蕴,无病悲秋无病呻吟者多,却多为悲而悲,捏造出的美,凋零的速度必定和滋生的一样快。
虽说已经跳习惯了大坑,在真正的好文看到半路打住,多少难免彷徨郁卒。
类似题材的小说看多了,有时只看引子序言甚至只言片语就足够断定此文的精彩程度。就像吃习惯美食的人,用不着开口品尝,食物和品者之间已经有了奇异的感应默契。就像一个完美的妆面,看似天然清雅,任何一个环节拿出来,无不是苦下匠心,别运机巧,合起来,才能有清新扑面,与众不同的印象。
《天纵》的题记不长,以佛诘天纵真龙轮回的典故引头压题,(此处像《天龙八部》吗?)轻轻一笔带入正文,干脆利落。这种风格也忠实贯穿通篇,每章断处都像古时为证明银子成色而新剪的银角,温润洒脱,毫不含糊。
练达二字,简练处不失通达,才更有端庄大气的效果。
细节描写尤其要赞一下,对建立完满的历史背景,丰满人物性格不可或缺。譬如第二(或三?)主角的苏乔起初是个受尽呵护的小少爷,初逢大难依然难改娇纵脾性,生死未卜逃难途中也嫌弃路途辛苦。为家仆以死相护,好歹将祸从口出隐约印了记号在心。大难面前,浮躁失搓,再二再三连累无辜好人。这样的贵家子弟,自然是要吃过些真正的苦难才能明白世道艰难,性情沉砺,虽不讨喜却很真实。
每到一处城市,一屋一草都成典故,不生搬历史,鲜活有趣。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