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是他》

作者:鱿鱼有雨

没有继续之前的年代女性群像治愈风格,这篇讨论了很多更为当下的话题主视角还是女性主线侧重悬疑揭秘,以前世今生为引子特别吸引人,李寻这个角色设定也很喜欢有不太符合年龄的沉稳机灵又有符合年龄的纯真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剧情一环扣一环,以及让人又哭又笑的是说有鳄鱼的时候,很喜欢这个小细节特别鲜活,她不会预料到一切她也可以脆弱。不是坏人们都按照李寻的计划走,是因为坏人们坚持不变地一直坏下去,谢谢他们一如既往让人李寻的噩梦不会成为现实。文中还是有淳朴女性们的真挚友情、温柔细腻的母女感情,每一次读完作者的文都能感到幸福,这一次也是。
(二刷 几乎全是剧透慎点
赵鑫和李寻一开始双方的冷静就是不正常的,李寻的冷静一部分可以理解是她的性格让她在应对各种情况下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式,一部分是因为她是主动方,一部分是她早有明确的目的只是计划暂时被打乱了但目标不会变都是帮妈妈,所以她不会对赵鑫--自己的班主任有愧疚的情绪她不会对他说抱歉。但赵鑫作为表面上的被动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挣扎也没有愤怒,虽然他的□□受到了伤害但他却反过来折磨了‘绑匪’的精神,击溃受害者的心理防线,从对方的崩溃焦虑痛苦中取乐。
‘李玉桂并没有绑架人的经验’两个方面:赵鑫有绑架人的经营、因为被绑所以得出实践经验,倾向前者是基础后者为支撑。一年前有个有钱人资助学校做清洁,那个时候张明采、钱企业家应该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为了帮妈妈于是开始计划,但妈妈怕连累寻寻,也有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的双重因素之下,妈妈背着寻寻和受害者家属们一起绑架了赵鑫,钱家发转世通告也是计划的一环,陶峰其实当时想的也没错是为了噱头,但是为了给赵鑫打造陷阱。李玉桂答应过人家绝对不会把人弄死,这个答应的应该就是李寻吧。第二章第一句话‘李寻是这个前世今生的传播者’应该是双层意思,是她或者这样说让郭英发帖的就是李寻,其次是李寻打印在学校卖新闻小报使得消息传播。现在二刷感觉说熏腊肉进警局那一段也在说别的什么。
李寻说自己看过一个研究报告‘人在情绪亢奋的情况下,记东西印象会更深’所以李寻在肯定李玉桂,妈妈你没有弄错。是自己亲眼看见女儿被带走,自己差点被杀死下永远不会忘记的声音,记忆或许会出错但身体反应不会欺骗自己。凶手对她说了什么话?‘你以后还笑的出来吗’。‘你班主任的事情,自然有大人操心’,这句话也是在说怕连累寻寻吧。李寻第一次带赵静正去钱家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关公像那一段是这样描写的:‘条件反射的拜上了’,说明李寻不是第一次去吧? 摆放的关公像是否象征受害者们彼此相互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其次本来钱家是有名的企业家族在别墅里放关公像也可以理解成是守护财运也能说通。
李寻翻受害者资料看到‘开膛破肚’‘肠子都出来’的时候回家拿着凳子想去地下室,是因为心疼李玉桂了吗,也是害怕妈妈做出超出计划外的事离开自己所以才让她回答不是只想要她送自己去上大学,还有是让她留下来不要做傻事。
前面每章几乎都在重复这个人脾气有多么好,非常疼爱孩子,对学生也很温和,很少发脾气,这样的人你很难相信他是连环杀手。这是他塑造的身份,妻子的暴躁可以让自己成为‘受害者’就像年少时家暴的父亲,可以让自己获得大众的怜悯同情,融入普通人的社会,孩子也是他的武器,有什么比辛苦拉扯孩子的单亲父亲更让人对他放松警惕的人设呢。第七章就有所描写赵老师的明显的恶意:‘留下她是好奇她怎样面对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和排挤,校园霸凌并不罕见’收拾烂摊子的速度让他惊讶,后来能解决这样微妙的问题,那就让他更加无法理解。烂摊子指的是有早恋风波,好学生成绩下降老师们都避之不及但能和同学们相处得好,微妙的问题是指明明大家没有欺负她,老师却总找同学们谈话强调不要欺负她,暗示她或许有打小报告的行为可能。‘再一次送走的迷途知返的学生’曾经有过多少次这种时候呢。
他代入家长于是残忍杀害孩子,因为他的儿子让他无法忍受;他代入孩子折磨暴躁家长,因为父亲家暴给他带来的伤痛;他收手不再作案,因为他代入了孙老师。小时候剖开妹妹的肚子得来的还是邻居们的疼爱,他能知道这种事情是不好的毕竟妈妈留下了他,被误以为是犯案者的父亲依旧得到大家的唾弃,但当时事件得到的反馈依然是院子里大家的善意,所以他原本还是准备享受看着孙老师陷入泥潭自我折磨,但他看见了社会的反馈,他代入了自己被发现,他害怕了。就如同文中所说的常识打败了他的潜意识,虽然他选择成为恶魔,但他也不愿意脱离群居动物的身份。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告诉受害者们地点,他享受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真相的感觉,比如钱家的是个女孩,所以他也不会去炫耀,他看受害者家属们挣扎崩溃但就是不会告诉她们真相。“她人的痛苦使他愉悦,这怎么办,李寻能力再大也没法让受害者家属们别痛苦”和受害者家属们没有一个走了出来,看到这两句真的特别伤心。
孙凝老师当时的事其实就基本可以影射赵鑫的夫妻生活了,赵鑫明面上一边帮孙老师管调皮的学生,一边安慰孙老师。私底下在学生面前暗示孙老师压力大教育水平不好,教导他们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工具,用自己的沉稳放大孙凝老师的愤怒,让本意是对学生们不认真学习态度的怒其不争转变为学生们角度来看是她因自己无能反而逼迫大家的怨天尤人,将孙老师划分为学生的对立面,被推向孤立无援不被理解的孙老师只会更加愤怒,而赵鑫极其卑劣从别人深陷泥沼的状态中汲取养分以此为活。其他老师与其说不想站出来不如说是不想再次撕开愈合的伤口论证当年那一刀究竟是自己刺的还是别人间接或直接刺的,放弃现在的平静生活撕开伤疤赌这次之后就此愈合还是再次受伤,加害者、旁观者和得利者反而比受害者更能好好生活,这是什么道理。一句只是想开个玩笑就没了一条人命和差点毁了老师的职业生涯,然后不是受害者的参与者们,能轻松地说出来‘也没多大影响’这几个字然后隐瞒一切,心知肚明能有多大影响,只要反正不是影响到自己家就好。孙凝老师在经历了这种事之后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还是能理性对待学生不会用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非常坚强有力量且温柔能忍耐的一位女性。即使在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之后也因思虑过多,害怕,不敢贸然说出口,只要不说出口受到伤害的从过去到现在就还是只有她自己,说出口后或许各方的‘平稳’会被打破,但也会为保护学生和证明自己而勇敢地到警局报案、向学校提出不妥。
关于解救了被拐卖的孩子这个不是结尾,这个是开始。其实这个点和孙凝老师的那个点有一点共通性,都是需要打破现有的‘平静’。因为距离被拐已经好几年过去了,当初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或许已经发生改变,而孩子们一定意义上也无法再重归从前的家庭,而是要继续现在的生活,融入家庭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孩子被找到了就能说出从此这个家庭就永远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一起了这样一句话的。有些是被拐卖的有些可能是被家人送走的,还有一种情况回家之后回到从前或者是回家之后并没有幸福等待可能反而是抱怨,所以李寻当时才说回去也需要面对更复杂的情况。比如有的家庭为了走出痛苦会选择重新开始生下新的孩子,家庭成员是否变动、对家人的情感需求都可能会有所变化。当时的大家都愿意再给父母一个机会,然后就是书妹死了,如果父母真有葬礼上那么伤心那么在意那为什么在书妹没回家的时候不去找一下呢。。
全文时间线应该是这样的:连环杀人案(女儿死去李玉桂受伤)、模仿案(妹妹死去姐姐被拐)、钱家找孩子(赏金)、团伙伤害孩子们伪装胎记(姐姐死去)、李寻跟着李玉桂生活。高一的时候班上有同学霸凌李寻,李寻反霸凌回去之后可能事闹大,因为李寻提到高一的时候做了一点错事,学校给李玉桂打电话她立马就来了。然后是大四,书妹去世,李寻退学复读解决罗李,因‘早恋’和‘害人自杀’的名声没有一个老师愿意要她,当时赵鑫说话,李玉桂听见赵鑫声音,认出凶手。连环杀人案是七起,一起模仿作案是陶家,一起没能给受害者家属们寄出‘身体部件’,被误以为是失踪拐卖案,找到的孩子就是罗李但实际上真正的孩子已经死了。最后的后记加的特别好,有种冥冥之中因果报应的感觉,环环相扣。
有一些不确定是bug还是只是自己没能想通的点:根据之后的伏笔回收情节串联,一开始发帖的或者说让郭英发帖的就是李寻,再有就是当时李玉桂因为李寻‘早恋’一事去学校从而找到了杀犯人,据后面李寻所说将所有的计划告诉了妈妈,那一开始李寻的部分疑惑紧张、妈妈和受害者家庭们的沟通该如何理解呢。和张阿姨她们聊万一被寻寻发现了怎么办的片段有点懵,本来这一句可以理解为现在他跑出来被我们发现了我们是成年人有制止他出去的可能,寻寻是个小女孩可能没办法阻止他,这样我觉得还能解释。但是李玉桂妈妈说寻寻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句话就让我很懵,计划是寻寻做的不是吗?按道理来讲就有点说不通,她不能再次发现这个事啊。为什么张阿姨说不知道网上的是怎么回事?还是说李玉桂绑架赵鑫这件事开始就是在计划外的事情了。为什么说李寻不知道李玉桂是团伙作案这点?李寻的计划一开始只有她和母亲还有发帖人?为什么赵鑫听到小报那一段会害怕‘一直在问还吵不吵了’这一段话感觉像是赵鑫杀人能说出来的,但是李寻知道的杀人案不是双胞胎姐妹家人自导自演的那一部分吗?那条帖子怎么会提到这一段呢。假设是赵鑫说的,那李寻怎么会知道?如果是双胞胎姐妹,那赵鑫不应该害怕啊,因为他没杀这个人。(为什么赵鑫能收到陶峰的信息是因为当时李玉桂拿着手机看了他的社交账号,账号上的内容是他发过的朋友圈)最后赵鑫为什么会告诉陶峰地点呢,告诉了之后竟然陶峰活着,竟然没被杀死?
34
来自四川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慢慢  发表时间:2024-04-14 00:53:12
因为李寻把计划告诉了李玉桂,但是李玉桂绑架是在李寻计划之外,所以李玉桂担心李寻发现,一开始李寻以为是她妈一个人绑架的,后来发现是和张她们团伙作案。这个绑架一定程度打破了她的计划。她想把一切拉回计划内,但是最后也没能完全保全她妈妈,还是抓走判刑了。
李寻的计划明显不是只有母亲和发帖人,钱家给了很大的资金人脉支持,否则凭他们几个平民很难完整这一系列计划,包括她通过钱氏安排了大学同学去和陶峰当舍友,可以看出是一个计划很久很缜密周全像一个很大的笼子罩下来,把赵鑫和陶家请君入瓮。
害怕“一直在问还吵不吵”可能是因为,赵鑫挑选小孩下手要么是小孩自身哭闹不停,要么是家长性格暴躁易怒家暴的这种,无论赵是代入小孩还是家长,这句话都是可能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个人理解的)。
赵鑫告诉了陶地点却没杀他,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他有陶杀人的把柄,不担心陶去捅出他是凶手,因为他们互有把柄。另一方面,我猜测的是,赵鑫因为后来所处环境不好,他想快速结束这一切回归正常生活,而正好有个陶撞上来,陶想杀李寻,他觉得李寻这个威胁没了一切就结束了。有了陶的把柄又解决了李寻,他没必要再去杀人多一份暴露的风险。
11
来自福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许照渠  发表时间:2024-04-14 10:58:50
最后没杀陶峰还有个原因是赵鑫当时杀不了吧,虽然他是连环杀手,但当时的情况下他其实只是个惯用手受伤的瘦弱小老头,而陶峰则是个刚刚杀了人不管是体力还是精神都极其亢奋的男青年,同时陶峰还有点小聪明,一方面黑灯瞎火的赵鑫没时间想一个地点欺骗陶峰,另一方面就算他真有心杀陶峰也需要时间计划不然被杀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14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是他
  • 所评章节:49
  • 文章作者:喜河山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4-04-13 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