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年之后,迟到的长评

作者:trz20078

写在七年之后,迟到的长评
又看了一遍文,觉得每次读来都有一些新的感受,文中的一些构思细腻的小细节和伏笔,作者认真的考察古代市井民情的态度,语言的诙谐精巧是时下大多数排行前列的小说所不能比的。许许多多的网文来了又去,让我过段时间就回顾一遍的,此文绝对在其中榜首。
曾经我说要写长评的,一直耽搁着,七年过去,当时看书的人长大了一点,不再是学生,也换了一个城市生活,今天再次看文的时候,觉得小说里的人物还是那么鲜活可爱O(∩_∩)O~也许类似于小皇帝看着母亲少女时期的肖像画默默凝想的感觉?
这篇文很特别,因为全文没有特别激烈的情感冲突,没有大开大合的情节起伏,没有一般宫廷小说里的步步为营处处惊心,没有玛丽苏女主,没有“邪肆一笑”,有的却是隽永舒缓的文字,缓缓流过读者的心间。
喜欢文中恰到好处的诗句,形容小崔“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而萧澈的“回头语春风,莫向新花丛”一个长安贵公子的形象就跃于纸上了。
喜欢文中取名的手法,人物的字很好地与名相配,也与人物特点有一些相符,最难得的是,取名没有“匠气”,女子的名字不过分花哨,比如薛环宁,男子的名不过分霸气,比如崇谊,崇诫,崇诚兄弟,简单易懂,却又让人觉得那段历史里的那些人大概就该这样取名的。
最喜欢女主的性格,以及文中描写的那些小小的可爱的情节,比如小崔在五谷祭的时候听说“我是年轻俊俏的公子?”时雀跃的心情,撞到小皇帝在水里时小皇帝幽幽说“我叫你左,你干嘛往右呢”时的尴尬羞恼,小皇帝在夜访郑肃而不得时“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的可爱自嘲,得知已经迅速吃掉的小崔的带的豆饼本来就是给他的懊悔忿然,还有小时候的皇帝写下“惜不复见矣!”的佯装老成……那么多读来莞尔的细节放到一起,就构成了这一篇叫人难忘的嘉话。
如果没有渠英的番外,本来还想假装两人也许还有相见的时候,也许两人天各一方,一为中兴之主,一为杏林中人,小崔还能感受到小皇帝治理下的正安盛世,可看了番外心里特别难过,这么勤奋可爱的小皇帝居然早早离世,更难过的是最后渠英番外里还有一句“稚龄之子受制于外臣,终将其毕生心力,尽付流水”,想必当时小崔即使不在长安,也目睹了这一切,又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
私心希望,至少小皇帝在世的时候过的快乐一点,偶尔,在宫外住的时候也能与小崔小丁相见,虽然明白实在是奢望了…全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结尾:一生这么漫长,终有一天能够抚平这一刻的伤痕罢?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结合渠英番外,即使再告诉自己要看倒数第二句,也不能把它当做大团圆结尾了……骊珠大大,可不可以在长安梦华录里,再多提到一点小时候的皇帝呢?希望大大以后多写大团圆结局啊!
还有一点好奇,不知道后来篆儿怎么样了,继续养蜂吗?
听闻骊珠大大正在写长安梦华录,希望大大给我们展示更多的有趣故事,小小长评一枚,希望博得大大一笑,再换来一个活泼明媚的长安城春天!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4-03-20 09:40:04
哦,谢谢!长安梦华录有很多小皇帝的戏份,太子时期的学习和成长(还有蕖英、萧澈、韦白)……(啊,很久没来了,没想到还有长评,感动
[2楼] 网友:trz20078  发表时间:2014-03-20 18:48:56
骊珠大大,我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我把蕖英的名字打错了!!都可以想象蕖英童鞋幽怨地看着我了……
  • 评论文章:正安嘉话
  • 所评章节:47
  • 文章作者:骊珠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4-03-19 2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