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

作者:离谱人让我不再友善

有人在问文中的破题相关,回复被折叠了,再发一下。
这里直指了出题后破题,那一般来说以前文说的本朝科举的回答都已经必须大白话的情况下,这个主考官最差也该出一些“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这种真正有含义的句子(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然后破题就是让考生回答一个能贴合这句话中心意思又能表述自身意思的话,相当于议论文中那种主旨句,这个主旨要贴合出的题目又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破题实际没有说的那么简单,还有很多暗藏的规则,破题的两句话要能够概括题义、解释题义的同时,又不能直说题义。如果直接写出就是“骂题”;如果解释不周全,就是“漏题”;如果破题的话将题目中的字眼写出来了,就是“侵上”或者“犯下”。遇圣贤诸人只用代字,不可直指其名,如尧舜称“帝”,孔子称“圣人”。最好的破题是不出现题目字眼而将意思讲得透彻圆融,就是“浑括清醒,精确不移”。
比如上面说的那个例子,作为范本的回答就是“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这里明破“行藏”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前半句破 “藏”,后半句的 “示之”又对应了“行”,同时暗破“惟我与尔”,以 “圣人”代孔子(我) ,以“能者”代颜渊(尔) ,且在破题的同时,又表达了自身的看法(等到能施展才能的地方才开始显露才能),这样就成功破题了,破题后就要继续承题论述。
本文中考官直接出了个“子曰”这种题目(本身毫无意义),这样的话从概括题意、解释题意这一步就很难了(因为题目本身是没什么意义的,就是孔子说),在解释完之后还要表达观点,这个观点又得切“子曰”的题,就很让人一头雾水。考官出这样的题,也显得很没有水平。
举个又难又能显出点考官水平的例子——“ 二”。
看起来也是一头雾水,而且一个“二”哪里有什么意思,但其实四书五经中只有一个“二”是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出自《论语·颜渊》的一个关于抽税的回答(说抽十分之二田税还不够),也就是这个题它就是在问你抽田税的问题,考生如果没有get到这个“二”的意义那只能说明考生自己不够通读四书五经,因为这个题目本身确实是有明确的指代含义的。
本文中“子曰”和“〇”这种就属于一看就像是考官在为难(本身没意义的题)。
然后前者破题的“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非常精妙的破题,因为这句话是不能够指代孔子以外的人的,但在不直说“子曰”的同时却又完全是“子曰”的意义(前者指向“子”,后者指向“子曰”),就是暗破了,而在此同时,它又表达了自身的观点——承认孔子是 “百世师”、孔子说的话是“天下法”。(这种观点也就是迎合考官心里想法会得高分的观点)
后者破题的“圣人未言之先,空空如也”也是类似的妙答,本身的“未言之先”是指标点“〇”在“子曰”这些言论的前面,也就是指向了“〇”这个题目,“空空如也”就是指的“〇”本身没有意义,而整句连起来它又表达了一个考官会喜欢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出现以前,一切都是空泛的,如果还好运遇到一个赞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考官,那这个观点属于就是直接戳到人心坎里了,如果后面内容论述得也好,那肯定就高分。(当然这种前提还得是一众考生里没有个对比项,如果有人答得更被考官喜欢,这份答案当然就会靠后了)
简单来说呢,“破题”就是要用两句话阐述一个主旨句,这个主旨要和题目贴合(但不能明言题目),又同时表达自身的想法,可以作为后文论述的中心句。
如果像文中这种题目本身没什么意义的,就属于那种挺难的了,因为从破题里面解释题意那一步就迷惑了,更别说凭借题意表达自身观点。
165
来自上海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artemis  发表时间:2024-03-28 14:32:40
大佬!
10
来自加拿大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花里胡哨  发表时间:2024-03-28 14:35:42
懂了!这下看懂了!
3
来自河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缓*  发表时间:2024-03-28 14:41:23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来自云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巴山夜雨  发表时间:2024-03-28 14:42:23
长见识了,绿站该出个评论收藏功能啊!
16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祈祷千年的灰烬  发表时间:2024-03-28 14:45:53
天哪!智性恋狂爱
6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piuto  发表时间:2024-03-28 14:50:08
1
来自天津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惧高症  发表时间:2024-03-28 14:54:37
献上膝盖
1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TJT  发表时间:2024-03-28 14:56:05
好长,没细看,但感觉好厉害加油加油加油666666666
3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潋西儿  发表时间:2024-03-28 15:00:00
同意收藏评论的功能呀!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怯而舍之  发表时间:2024-03-28 15:01:29
!这一下给我讲明白了
1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舒竹  发表时间:2024-03-28 15:06:56
好厉害点赞撒花
1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离谱人让我不再友善  发表时间:2024-03-28 16:01:53
再详细解释一下那个“二”的例子,考官有水平的地方就在于,古代那种既没有明确的标点符号作为句读、又没有搜索引擎的情况下,考官很明确四书五经里确实只有这一个田税相关的“二”是单独出现的,并且在给出这种让考生两眼一抹黑一眼绝望的题目的同时,本身指向的又是很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核心……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能看出八股文的环境确实比较神经,考官问问题考生回答问题都九曲十八弯的……
20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淡淡如汝  发表时间:2024-03-28 16:10:47
懂了懂了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墨鱼  发表时间:2024-03-28 16:21:27
牛掰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风锦华年  发表时间:2024-03-28 17:13:00
哇好厉害
来自四川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Nein  发表时间:2024-03-28 17:30:05
膜拜!
来自北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楼] 网友:『云端彼落』  发表时间:2024-03-28 21:04:41
虽然没太明白,但是又学到了!
来自江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8楼] 网友:洛萝拉  发表时间:2024-03-28 22:46:29
用自己的两句话翻译一下题目的意思是这样吗撒花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9楼] 网友:( ̄ ~  ̄)  发表时间:2024-03-28 23:05:57
码了,知识增加biubiu的感觉
来自海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0楼] 网友:张三李四  发表时间:2024-03-29 00:26:32
好牛 贴贴
来自河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1楼] 网友:结果炒几个菜  发表时间:2024-03-29 09:42:07
爱心眼爱心眼爱心眼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2楼] 网友:可乐  发表时间:2024-03-29 10:27:46
太牛了我的天 原本的疑惑全部被解释清楚了啊啊啊!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3楼] 网友:迪西馅饼激推bot  发表时间:2024-04-07 18:51:45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星星眼
来自福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4楼] 网友:山鬼  发表时间:2024-04-12 20:23:59
好牛哇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5楼] 网友:落落  发表时间:2024-04-22 12:49:43
留爪反复观看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6楼] 网友:梓墨  发表时间:2024-04-22 19:02:21
手动收藏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