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蘑菇》

作者:凉元

(随便写一点,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和剧情没有讨论,很粗略)
昨夜在窗外细密的雨声中读完了《小蘑菇》的末章,今天醒来遗留在心中最深刻的印象是潮湿的微风中的旷野,是承载着最大限度的爱与仁慈的高地研究所,是支离破碎又生生不息的人类基地,是安折扑进辛普森笼前一刻的心跳,是陆沨看过无数血流成河后又重泛涟漪的绿色眼睛。
它是美的,宏大的,轻柔灵动地讲述着人类灭亡的故事。它是绝望与希望融合的交响乐,是混沌的,畸变的,蹂躏一切的末世。
同时,在绝望的废土上,孕育出了最浪漫的爱情。
《小蘑菇》的设定和情节安排展现出一种直观而强烈的宿命感,正如文中反复出现的“命运的洪流”。每一个角色从诞生到消亡都为刻画末世命运而服务。杜塞是审判庭制度在民众中的映射,被保护又被杀死。陆夫人手捧着来自上一代玫瑰花宣言发起者的接力棒,却决定在她这里终止这无奈的变质的一切——她变成蜂后飞向荒诞的自由。
在通向主城的列车里,安折看到派出的战机,他以为是去救援,他为肖老板和诗人祈祷——随后6区在一朵蘑菇云中湮灭。审判日的血浸没整个大地,当你的眉心被审判者的枪口对准时,究竟还能否理清整体与个体,所谓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逻辑。
这一切都刻画着一个残酷的末日景象。每一个个体都自愿或被迫地牺牲自己,高压独裁的制度是末日下的选择与取舍,没有人能够预测正确与否。
虽然错误,仍然正确——为了人类最高利益。这是北方基地的理念。
正如末世般的灰色,一切黑白都混淆,一切评判都失去意义,只有滚滚向前的命运的车轮。
评论区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弗吉尼亚基地的灭亡仿佛证明了审判庭的正确性,并且末世中追求自由与人权似乎是一种愚蠢的利己主义。许多人都站在宏观的最高处理所当然认为个体的牺牲正确而必要——为了人类整体。然而到了玫瑰花宣言的部分,风向扭转,似乎人人都能共情被困在伊甸园的沦为生育工具的女孩,不自由毋宁死的论调也随之而起,压迫女性的高层是罪恶的。
这种矛盾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刀子不割在自己身上不会觉得疼。
我无法评判,因为我没有坚定的理念。我并不像北方基地一样坚持为了整体而牺牲个体,也不像弗吉尼亚基地般在末世里找人权。
但某种程度上我理解北方基地。末世里牺牲的回馈是有延时性的,有可能这一秒的惨烈在几年后才能让人们看到其价值。而就像整个宇宙都可能只是由一个电子在时间轴上反复震荡穿梭亿万次形成,不仅过去现在未来的我是我,甚至“我”死掉以后,仍然存在“我”。其他人受益即是“我”受益,后代受益也是“我”受益。所以牺牲的价值不会因其延时性而有削减。
或许物理层面上仍然不够有说服力,毕竟人在心理上不会把他人与自己视为同一个个体,但我们可以把精神再联系起来。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但这样的格局显然要求过高,人非圣贤,我只是提供一点理解的角度。
不过尽管牺牲可以有无数种理解方式,文中末世的绝望感确是只增不减——“畸变”给人的恐惧是和平时代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人类不仅在体力上被完全碾压,智力上被逐渐追赶,甚至还要被残忍地告知:“你们对世界的所有理解都不过是场自以为是的梦”。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是对抗末世的唯一手段,而这崩塌了。
所谓“末世”终于深刻展现了本质——在死亡到来前就给人类判处了死刑。
而作者对这一切说:“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这句话的含义我直到结尾才能够理解。看起来人类的困局并不是依靠自己得救的,如果蘑菇没有惰性,如果安折没有在命运的安排下跳入辛普森笼,那么一切将改写。这样不可预期的结局似乎更无法让人坚定地反抗与牺牲,但其实坚持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
——是奇迹破解了人类的死刑,而撑到奇迹发生这一刻前的慢慢长路,是人类自己踏着血与泪一步步走出来的,是无数人在了无希望的恐慌下坚持而来的。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如果你自己放弃了,那么命运想给你奇迹都无从下手。
正如安折在城市遗址中哽咽地对陆沨说:“可是我就是碰见你了……”在这宽广的世界之中。这便是《小蘑菇》的浪漫之处,在宏大而混乱的世界中,命运相碰,产生不可预知的奇迹。
150
来自上海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1123号列车  发表时间:2023-07-29 18:01:56
好厉害啊
1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RockGalKelly  发表时间:2023-08-09 19:52:07
呜呜呜呜写的真好
1
来自北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可乐碎冫  发表时间:2023-08-11 23:03:07
好牛
1
来自河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小蘑菇
  • 所评章节:84
  • 文章作者:一十四洲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07-24 2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