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athos1978

伯颜一辈子就两个孩子,囊家歹和买地(囊家歹在蒙古和突厥语里有南蛮子的意思,伯颜给自己儿子取这个名儿不知出于啥心理),他没有妾也没有任何除妻子之外的女人。这人放在中世纪的东方还真挺另类的,我都怀疑他性取向有问题了。老外元史学家就怀疑元末那个察罕帖木儿是gey,原因也是他一辈子没女人也没孩子。一般来说中世纪东方男人是唯恐家里孩子不够多的(仅限于男孩,女儿一般只养活一两个多生的送人、卖掉或者直接溺死)。岳飞先后娶了刘氏和李娃一共生了7子1女。文天祥娶了1妻3妾生2子4女(文天祥不嫌弃女儿多生的女儿自己养活而不是“洗女”溺死,在中国古代算少有的爱女父亲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8-30 08:10:33
也许跟伯颜是基督徒有关,所以才一夫一妻?也许和别速真感情真的很好,再加上常年在外打仗,所以孩子生的少?察罕帖木儿那个可以歪歪一下啊,元末我觉得脱脱和王保保都很很有看点呀,还有那个孔雀胆的阿盖公主。。文天祥女儿让我想起《旧家燕子傍谁飞》那文了,话说他是丞相所以女儿多也养的起吧?
[3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08:53:09
溺女即溺弃女婴之风乃是一种古老的恶俗,《前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所谓“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是关于溺女之风的明确记载。
在福建,宋代已有溺女之风的记载。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之父朱松在福建政和县尉任上撰《戒杀子文》,其文有“自予来闽中,闻闽人不喜多子,以杀为常,未尝不侧然也”‘之语。朱松字乔年,号韦庄,其《戒杀子文》在政和县发生了影响。清道光《福建通志》引《政和县志》记:
昔多溺女,自韦斋先生重戒后,俗渐革。有贴钱帛与人抱养为媳者。
明代福建方志亦有福建溺女之风的历史记录。如《闽书》卷三十八《风俗》记:
姻缔论财,要责无厌,贫则弃之。故其俗至于溺女不爱惜。
又如万历《福安县志》记:
论婚以财,责备筐篚,鬻产妆奁,以致中人之家不敢举女。
丈如崇祯《寿宁待志》记:
闽俗重男轻女,寿宁亦然,生女则溺之。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8-30 09:09:45
谢谢楼主的长篇科普!!!有暴露我的无知了!!看来旧中国女儿要活下来,还要谢父母不杀之恩啊!!不杀女儿就算爱女儿简直了。。码住,回头细看。
[5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0:15:48
忽必烈立法禁溺女婴
至元十三年七月,元世祖忽必烈就曾下诏禁止残害女婴。“诸生女溺死者,没其家财之半以劳军……诸嫂溺死小姑者,以故杀论。”
[6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0:51:09
浙东民俗里有一个今天看起来挺盛大的,但当年实际上对一般小地主都压力非常大的婚俗,就是十里红妆。嫁妆都用红色的箱子装,要延绵十里甚至数十里。也因此,十里红妆的嫁妆里就出现了一个叫【子孙桶】的东西,是一个两层的红色马桶,送嫁的时候里面放上枣子花生,祈求生男孩。而等到生产之时,产婆就在产妇床边放这个桶,下层深桶滚水,上层浅桶温水。生下来后高声告诉外面候着的公婆弄璋弄瓦,然后是瓦的话,好多时候直接扔下桶滚水里溺死。
于是到清中期因为纺织业的发达,反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富裕人家溺死的女婴比贫苦人家还要多。就和现在印度中产之家杀死女婴的风气要重过底层一样。重点还是高额嫁妆的缘故。
[7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1:36:18
元代法律对殴打老婆的官员的惩戒
元代刑法规定:因斗殴致使妇女堕胎者,杖七十七;“职官殴妻堕胎者,笞三十七,解职,期年后降先品一等,注边远一任,妻离之”
[8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1:38:44
当然了,禁止殴打老婆禁止溺死女婴虽然是元代法律明文规定,但是鉴于封建年代执法不严的现象比比皆是,美好的愿望不一定能称为现实,民间殴打老婆溺死女婴的歪风仍然存在。
[9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8-30 12:17:52
看来元朝政府还是很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关于禁止溺死女婴和禁止打老婆,元代之前有没有法律规定?还是从元朝才开始的?这种恶习南方更多吗?
[10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2:25:44
元代以前我不熟,南宋对溺女婴应该也是禁止的,我记得有。不过还是封建社会的老毛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面对地方宗族势力,当官的也无可奈何。
[11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2:34:19
另外说说对gey的态度,元代对gey有没有刑罚我不知道,但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时期严禁gey的,因为蒙古人口少所以对gey严厉禁止,据说抓到gey用箭射死....
再说宋代,宋代大部分时间对gey没有列入刑罚当中,但宋理宗时期例外。宋理宗对gey实行严刑酷法,抓住gey要“断其□□之根,封其迎送之路”。说白了就是剁了小鸡鸡,外加把菊花口缝上。所以宋理宗时期绝对不是yy的好时期。
[1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8-30 12:39:56
宋理宗时好可怕。。蒙古人把gay叫啥,不会也叫断袖吧?
[1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8-30 12:41:19
不过,好像清朝男风很盛啊
[14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2:49:10
不管是女真金朝还是大清,都男风很盛~~~~所以少数民族王朝yy金朝和清朝是很对路的。
[15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2:50:50
宋理宗是理学衷心拥护者。
[16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3:04:26
另外可以写写元朝初期著名太监李邦宁的事儿,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四朝皇帝,始终荣宠不衰,精通多国语言,最后做到江浙行省平章(他本人没去上任),大司徒、国子监祭酒,开府仪同三司、集贤院大学士并加恩三代!
[17楼] 网友:athos1978  发表时间:2016-08-30 13:08:36
还有元朝高丽女官琵琶名家李宫人,也是经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四朝皇帝,始终荣宠不衰。元代翰林国史院编修揭傒斯做《李宫人琵琶引》:
茫茫青冢春风里,岁岁春风吹不起。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玉觞未举乐未停,一曲便觉千金值。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里。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兴叹。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琵琶转调声转涩,堂上慈亲还伫立。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
  • 评论文章:[蒙元]风刀割面
  • 所评章节:115
  • 文章作者:璨钰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16-08-30 06: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