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谁遗失在谁的流年里》

作者:泡泡鱼

是谁又唱起了那童年的歌谣,是谁在谁的流年里迷失。
.
伴着背景里一首又一首乐曲,《谁遗失在谁的流年里》,在梦琨大人的笔下,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带着青春的,纯真气息的,爱得诚挚,恨得张扬的岁月。
.
林夕和陆子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眷恋爱情,沈明若坚定的守护追求……爱情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亮点。当子昂忽然意外失踪,林夕的坚强,林夕的脆弱,林夕的信念,林夕的等待……扣人心扉。
.
不知是哪些记忆一遍遍轮回着寂寞,不知最后谁在谁的流年里活着……梦琨的笔下,有着浅浅的忧伤,有着淡淡的温馨,有着活泼的笑,有着寂寥的泪,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情节构思自有一番精巧之处。
.
故事的叙述选用了第一人称,难得没有落了俗套步入自恋的小白行列,没有层出不穷的上帝视角让人头疼不已,在倒叙、插叙和顺叙的交替中,很自然的交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自然的展现了女主的经历和认识,展现了她的爱情,她的伤痛。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还是较为成熟的。
.
然而让人遗憾的,行文方面,对于心理的描写依旧不够细腻,总是以粗略的词汇匆匆概括。正文的词句似乎远不如楔子的文字感性贴切。而文中过多出现的跳脱对话,亦没有很完美的展现出每一个人的性格,交代清所有的细节,反而让人有时觉得过于琐碎。如果能够更多的从女主“我”的视角,去描绘一些其他人所不能发觉的细节,或许会更好。
.
比如说当子昂确定失踪后,林夕伤痛至昏厥。但文章中却花了许多笔墨在梓露等人劝告林夕的呼喊上,虽然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梓露等作为朋友对林夕的关心和爱护。但从人称来看,倒似乎林夕在伤心之余,还有许多心力花在她人无关紧要的话上。让人读起有一种违和感,倒不如用例如一句“我被梓露摇晃得头晕,只记得她神色焦急,却听不清她都喊叫了些什么”来带过更显自然。
.
此外,许多词汇的使用并不足够贴切恰当,尤其是形容词和一些烘托气氛的句子,依旧需要进一步的推敲和修改。
.
以14节中的“沈明若几时变得这样温柔。不觉间,迷失在他淡紫色的气息里。”为例。能够理解作者之所以用“淡紫”来形容明若的气息,是因为淡紫色浅浅的忧伤、雅致和温柔……但是,毕竟气息是很难色化的,这样的形容并不贴切,反而让人感觉多少有些别扭,似乎不如直接用“藏了忧伤的温柔”来形容,更便于理解,更顺畅。
.
类似的细节问题文中似乎还有不少,但此处就不一一指出了,个人感觉大人可以在全文完结后再进一步修文,细化完善这些细节。
.
最后,关于主人公林夕和陆子昂间爱情的塑造描述。虽然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林夕的善良,活泼,后来的脆弱,伤情,也可读出子昂的专情,温柔……但是终归不够丰满。她们间的爱情虽然很纯,但依旧显得单薄,比起爱,更似乎只是一种喜欢,一种依赖,一种期待。似乎我们很难在文中找到,除了依赖这一理由外,任何其它支持爱情存在,文章对于爱的诠释,似乎还是需要更深入一些。
.
同时,遭遇了大变故,似乎使得林夕变得格外敏感、多疑……但是此时的林夕同时显出了自闭,不肯成长,拒绝接受事实……或者也可以说是对子昂的一种盲目的信任和期待?每一件事物,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引来女主伤感的回忆,并且给了读者很直观的感触。若是语言能够再细腻一些,想必更能让人感动。
.
不足的是,文案和楔子中所透露的沉默寡言从正文中倒是不大感觉得出,反而觉得林夕在现阶段还处于受了刺激因此神经质不停的重复一些话的阶段。这显然并不是梦琨大人所希望描绘出的。或许适当减少直接的对话,感叹句,而改用比较沉稳,煽情的陈述,更容易烘托出林夕对子昂的思念以及林夕的抑郁黯然。
.
以上,是鱼鱼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人有所帮助。
.
可以看出,这篇文的潜力很大,愿大人能够更进一步,用更富有文采的行文,讲述这样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
.
口口长评员——泡泡鱼 2009/05/13作者回复:
谢谢鱼鱼用心为我写的这个长评,好像觉得你比我都要了解这些任务呢,呵呵。最近对剧情的安排有些困惑,或许是对这篇文抱了太大的希望吧,总是不停的在变,(*^__^*) 嘻嘻……,看了你的评真的好高兴啊!再次谢谢,抱抱鱼鱼!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