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再生之杨林有感

作者:tessa89

这是我在手机上看的,结果发现有好多话想说。   
对于杨林,刚开始觉得他“运气”真是好,血玉选择了他。后来又觉得不幸,这样的记忆对他来说本是不用承受的,可是这并不由他来决定。而且总觉得原来的杨林是单纯而善良的,而之后确实变成了拥有文峥嵘的寄宿者,他在文峥嵘的潜移默化下,逐渐改变。在看到他对着文竞明与转身对这文峥义另一个态度时,真的有点恐怖,都不知道在文峥义面前的还是不是杨林了。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杨林的那种性格。
  这本书中,痛苦的人很多,像文峥义相救而不能,像郑哲东的不可得,可我觉得峥嵘才是真正可怜的人。文峥义和郑哲东都是起了贪念,从一方面来说是自食其果,痛苦了,背叛着,人总要对自己做过的事负责。而文峥嵘又做错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做,便已经算是错了。血玉、继承人、外貌、性格......一切的一切,正常不过,却在其他不太正常的人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错误。亲情、爱情一团乱。还搭上了人命。真的,不是峥嵘的错。可在这阴差阳错之间,事实就这么发生了。如果没有血玉,一切或许不会真相大白,或许便没有了这场血腥,或许就没有了后来。
特别是三夫人,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是那么痛恨地死去,带着仇恨,一代一代地出现。谁都不能放下仇恨,至少不会轻易放弃。一块血玉,引得赵文两家几代人的血雨腥风,已经不能说是谁对谁错了,即使是最后的赢家,也不能开怀大笑了。
贪念可以说是这整个事件的导火线和推力。可人有贪念也是正常的,何况是乱世,一块千年之瑰宝,谁不心动。人又有谁没有错呢?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吧。因为留下了祸患,而那幸存的人既有着仇恨的记忆,有放不下仇恨的种子,便让事情变得过分复杂。没错,真的是复杂。如果只剩一脉人,相信成王败寇,一切自会烟消云散。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几代恩怨中,却会把杨林他们给遗漏了。因为上一代实在是太纠结了,而且已经逝去的东西往往更有吸引力,更具神秘感。其实,作者的本意应该是放在现在的吧......只能说那个故事太吸引人了。没有太多丑陋的人,却让一群人感受到痛苦和折磨。从来不喜欢有一个真正的大恶之人,来推动情节发展。人是矛盾的,如果只有善恶,这个故事就不真实了,就像童话,只能当作故事。
我觉得造成这些事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家族中,争权夺利是正常的,很多上位者还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面,认为有实力的才会是最后留下来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商人想得到也是正常的。可是当时的社会没这么开放吧。就算现在,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似乎一切情有可原。但局中人是不能走出来的。因为人不是自己过得去就好了,还要让身边的人过得去。你想得透,可周围的人为你不值,也是白搭。这个时候,人好像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背上的责任,终于会把自己压垮。
很多时候,事情会不会发生往往在一念之间,可是自己也不会知道再来一次还会不会这么选。更何况,发生了,就再没有重来的机会,最多只能补救。看到书中很多人的悔恨,开始还是觉得忿忿不平。后悔有什么用,人都死了。但在看到文峥义抱着峥嵘的骨灰等死,郑哲东不是直接害死峥嵘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两个人真的很可怜。他们犯错了,却连扑救也这么的哀伤无力。或许人一生可以犯很多错误,却不能做后悔一生的事。
很奇怪,郑哲东喜欢文峥嵘,郑慕枫喜欢杨林。这个“喜欢”不是遗传吧?不过,也不错,总有幸福的人,幸福的事。
最后,不得不说说这玉。真的这么神奇。现实中,玉的确可以保护人,可是这文中的玉可不是一般的神。怎么说呢?心情很矛盾,既想它存在,又希望它不存在。而现实也是很神的!谁知道会不会存在呢?
有可能作者写得太好了,才会让人去怀疑。呵呵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liulu5667  发表时间:2010-03-20 19:46:26
好棒的评..说到物品心里去
我怎么就不行呢
哎......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3-20 21:22:47
谢谢大人的评,其实,杨林的故事也是峥嵘的延续,远方一直觉得,世上没有绝对的恶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都有狭隘的一面。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3-20 21:26:03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
[4楼] 网友:谁推我一把  发表时间:2011-08-12 19:50:51
文峥嵘或许错在太干净,太幸福了。说他无辜他也不无辜,他不够聪明没看透郑哲东的心思。
还有那位老太爷错在太霸道,独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是文家惨案中最大的元凶之一呢。要不是他做得太绝郑哲东也未必会那么做。还有一大元凶赵德盛,他对文家的怨念我一直很搞不懂,所以就暂时归结为他爹教育的太好了,好到连恨也能遗传,其他的也只能说他得性格吧。总之一句话做他的儿女很幸福,做他的敌人很倒霉。
不过文家只有他一个人却是不能搞垮的。各方面原因,不过文家也他妈真够悲催的怎么这么好的人和就让它遇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