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了我很久的一本书——《定诸侯》

作者:peggy

感动了我很久的一本书——《定诸侯》
很少有小说能让我连续看了两遍之后还继续回味当中情节的。《定诸侯》是第一本。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闫灵的故事编的不错,就一直追下去了。尤其是本人偏爱《情何以堪》类似的风格,喜欢有谋略的淡淡的女主,虽然现在很多女主谋略文,真正能吸引我看下去能自圆其说的很少,毕竟古代人都不是傻子,谋略有时候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帅和沙场上拼杀的士兵。这一点,《定诸侯》写得相当实在。女主并不是万能型的,相反,出身在世外桃源陆苍的她,入世的初衷仅仅是寻访师兄,传达师傅的遗愿,兵荒马乱中沦为侯府女婢,结识一系列主角配角(包括侯府二公子秦权,她以后的丈夫,逐鹿中原的霸主之一),后来辅助丈夫成就一世霸业。
如果说这是老套路的故事,的确,女主辅助男主的故事多得是了。《定诸侯》的整个脉络都很分明,没有让人觉得拖沓,文笔不是很妖艳,胜在叙述自然,故事编排合理。第一部分女主奉师命走出陆苍,入侯府,认识武熬,红玉,秀水,崔管家,当然还有男主秦权,后来秦家被汉北所害全家灭门,秦权深夜探监狱,阴差阳错救了方示(女主),逃亡过程中,方示与师兄重逢,京城重遇汉南楚策,汉北李肆五,东周美人姚叶姿,引出天下几股势力的争霸之势和楚、秦、姚三人纠缠不清的情谊。方示也渐渐从一个旁观者牵扯进秦权的世界中。如果不看秦权的番外,我看了两遍了还是不知道这两人在何时相爱的,或者说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他们的爱情在乱世中并不单纯,渗入了亲情,兄弟手足情,方示是秦权一生最信赖的人,从白手起家的边城,兵霸一方的古代军阀,到离一统天下只有一步之遥的霸主,最后功亏一篑战死沙场,他对方示的深深的信任从没有改变,他对方示是尊重的,即便是架空,我们都不能否认古代男尊女卑的现实,文中也多次提到谋士许章,汉西将领赵战西等多人对女子入军营,辅政,出谋等的鄙视和不能容忍。但是秦权他尊重,欣赏方示,如果没有秦权的这份信任和尊重,方示不会从一个不自信,懦弱的山中女孩,成长为丈夫的内宰,战争的谋臣。
爱情从来不是纯粹的,特别是兵荒马乱,生命轻贱的诸侯割据年代,秦权一开始对女主的关注,暂时不放她回陆苍,可能也是多少有一些忌惮她是对头军师方醒同门师妹的身份。这里推动剧情的,除了逃出罗望,京师遇故人,山野得上兵(秦权的坐骑,伴随他十载征战沙场),古坟得剑,等一些“奇遇”之外,我觉得两个人的性格也是他们最终走到一起相伴半生的原因。方示是个淡淡的女子,在入秦府之前的十七年前,她被师尊教导成了无欲无求的人,对人对事的评价,她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所以她不会知道武熬对自己的感情,对秦权也是糊里糊涂的,即便到了成亲那天也只是知道自己不讨厌他。同时作者也刻画了方示世俗的情感,她希望别人承认她是方示,她认师兄后的雀跃,鬼八一战的暗中筹划,都让人理解了她的这种矛盾,师尊不同意入世,单十几年来学的权谋之术,不用于朝堂战场,又有何意义?方示同时也是善良的,而且这种善良除了出自天性外还赖于十几年隐世生活的熏陶,秦权全家被杀时,逃亡时,方示没有离开,纵然好几次她可以离开,因为她心底对秦权的怜惜,她早就说过,大致意思是:秦权是可怜人,亲母出轨,身份不被秦家认可,被送入京城做质子,难得在京城结交楚策,皇帝,吴平召三人,用秦权的话说,几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躲在角落处发誓患难与共。可以想见这三个人是秦权心底的一处温暖,支撑着他的理想信念,对于秦权来说,光复秦家势力,远远比不上效忠皇帝二哥,秦权对大哥楚策的盲目信任错失战机(其实不是麻木,他心底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承认,固守着当时的结义感情,或者不是楚策变了,是时局所迫楚策顺应罢了)秦权对二哥皇帝忠心到他在世时都不佣兵自立。秦权的重情,方示早就看到,这也是秦权最终于天下失之交臂的原因,却也是方示之幸,方示终是他唯一深爱和唯一信任的人。
其实也不用太纠结于他们何时相爱,让人感悟最深的还是他们婚后相携相伴走过的半生路,秦权白手起家,许章老焦文武辅助,助汉西水淹北弩,汉南借兵,南凉首战,与汉北联手攻汉西,与方醒的两次对决;一手提拔熊大山、祁公傅等等,每一步都有方示的谋划,或正面指挥迎敌或后方支持。个人觉得第一卷,第二卷,一直到第三卷的“对决”都写得相当好,铺陈适当,情节渐进,两位主角的感情描写不多,那份患难亲情和关爱却随着故事的展开丝丝入扣。女孩子一般对战争谋略的刻画不太愿意看,我也一样,但同时对一开始就莫名奇妙的互相爱上,无来由的生死契阔的描写同样不喜。《定诸侯》有很多战争,布局,谋划的描写,除了“三十六路阴阳军”秦权背着方式走来走去破阵的那一段我没看明白之外,其余的基本都没落下,更难得的是看第一遍的时候因为很想知道下一章怎么样,基本都是带着悬念跳跃过去了,待读第二遍的时候,才细细品味战争的描写。在“水淹北弩”的时候,作者没有让方示露锋芒,尽管方示也想出了水淹的战法。但方示的信并没有到秦权手上,指挥整场战役,诱导敌军到低地,再引水淹的是赵启汉,而执行这次战斗任务的是赵战西和秦权。这里我很欣赏作者,并没有把方示写成一开始就万能的女主,而是通过剧情的发展展示了她的成长,毕竟她在陆苍学的是纸上谈兵,饱览群书也得跟实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配角的闪亮点——赵战西的勇猛善战,赵启汉的深谋远虑。其实这两个人在之前的汉西,与秦权接触中,我们已经看到,赵氏兄弟绝非小人,赵启汉对权一点儿不眷念,甘愿放弃世子之位,赵战西并未因秦权落魄而轻视他,间或的直率也让我们捧腹,我相信,他是真心结交秦权的。兄弟俩后来为保汉西力战而死,算是求仁得仁吧。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战役是“对决”,此时方示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武熬的新军及时回军为方示解围,这次战役提升了祁公博,同时也是方氏兄妹的第一次正面对战。很难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一章,读来的感觉是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话,脑海可以随着文字描摹出方示指挥若定,改变防守阵营的全过程。而且也感觉这一次战役是《定诸侯》的分水岭,后面的章节不是不好,只是感觉有点断层,渗入了一些杂乱的东西,比如“二女争夫”,“抢来的新娘”,“复活的王兵”等等,不是说不用交代,感觉就是让主题分散了,连带着我看书的精神也开始分散,没有“对决”之前的那股一气呵成。感觉是跟作者的年龄阅历有关,前半段铺陈得很好,有些可以说是精妙,后半段写对战汉西,汉北的时候,大多数战争的描写是叙述,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没有我想象中诸侯争霸的惨烈,在交代武熬坑敌十万的时候,也觉得是一笔带过,跟历史上的秦将白起坑赵军十万的长平之战相比,威势影响差得实在太大。在与方醒的两次对决中,都是以烧粮草为转折,稍显单调,听说在《写娘子》中,作者也有对方醒的描写,但是我觉得《定诸侯》中对方醒谋略的描写稍微弱了些,这个人作为方示师尊的大弟子,女主角多次战役中忌惮的对手,着墨太淡,相对的,也显得女主角的谋略并不突出。
还有一处战争描写,我印象也挺深刻的:方示把兵将尽数派遣去救秦权,只余300兵士在营中等方醒,300兵士尽数牺牲时,方示放下剑,对死去的兄弟一抱拳:感谢众位陪方示至此!说完就被汉北兵绑到方醒面前。看书的感动是莫名的,第一遍看的时候追求情节没注意,第二遍看这句话时,竟想流泪了,当时方示已经身重剧毒,就像她自己说的:这辈子,跟了一个男人,得了一个伙伴,辅助了一位枭雄,值了。我一直认为他们之间的不是单纯的情爱,方示也不甘心于只做秦夫人,即便秦权纳了庄明夏,抛弃秦夫人单纯做方示的她,跟秦权在军事上仍然配合默契,是夫妻,更是兄弟亲人和彼此唯一信任的人。我相信当时方示是抱着必死的心去见方醒的。有时,为引为知己的人死,为未竟的理想而死,比为爱而死更慷慨,毕竟谋士都想效仿诸葛,辅明君成大业,这点上,方示和方醒出奇的一致。为情爱而死,看得多了,就会麻木,而现实中,真的很少这样的例子,我眼中的情爱,同样掺杂了很多现实的人事和各样情感,单纯为情爱而死,为情爱弃亲人,天下不顾,我不认同也不认为可能。但是我能体会方示那一刻准备赴死的心情,那是为理想,未竟的事业而慷慨赴死,没有任何遗憾,而方示的理想,具体而言,就是秦权,就是他的霸业。
作者的写作时代,从方示十七岁离开陆苍,进秦府开始,一直到方示中年,秦权方示之子越都继位后(番外我忽略不计了)时间跨度二十年甚至更久,当然武熬京城叛变之后的十年,只用了一章滚滚红尘做结束,也就是说主要的描述在前十年。我一章章地读来,可以感受到光阴在时光中慢慢流淌,以及时间的力量在每个人身上的痕迹,烙下的沧桑,这种无奈的改变不仅在两位主人公身上,也了无痕迹地浸染在一些配角的经历上。这种时间的沧桑和无奈,愈到后面的章节愈强烈,我之前说过后面的章节有些断层杂乱,所有我看的比较快,有时甚至一目十行,对于战争的描写也不那么敏感细致了,但每每看到一些十年前的故人重逢的描写,还是会长叹唏嘘。比如配角赵战西的三夫人,初见她时,方示初到汉西,住在三夫人附近,对那一宅子女人,我颇有些不屑,后来三夫人协助方示离府,我开始对这个女的有点印象,但也是停留在认为三夫人图方示日后报答的想法中,觉得这三夫人还蛮会为日后打算的。然而十年后,方示再与三夫人相见,却是秦权联合赵战西抗击汉北之时(赵战西在该战役中力战,五千兵士全军覆没)。我才知道,原来三夫人也有着方示辅助丈夫的心性和才气,碍于丈夫厌见女人参政,只能将自己的谋略借兄长之名告诉丈夫,她深知自己不是丈夫喜爱的大家闺秀,却对丈夫亡妻的女儿视若己出,弥留之际托方示做的也是照顾这个继女。相同的年纪,不同的际遇,时间的无情,十年前,巧笑嫣然,十年后,方示依然清雅秀丽,而赵三夫人却……
还有就是赵战西和赵启汉的死,这两场战争,应该说非常惨烈,但是说实在的作者刻画以叙述为主,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但是在赵氏两位兄弟死的那一幕,刻画得还是不错,那种画面悲剧气氛的定位,扑捉得准确而不夸张。
场景一:赵启汉镇守长庸,在秦权的强攻下全军覆没,赵启汉身旁的女子,与他执手相握,利刃就插在胸前而无惧色,我想她一定是安详而灵和的,这是她等了一辈子的男人,是怎样的执着,令赵启汉终身未娶,又是怎样的执念,令这位无名的女子生死相随?他们的故事永远掩埋在失落的长庸,秦权跪在他身边的耳语是点睛之笔:来世,一定不落下你。赵启汉的才气魄力隐忍在兄弟赵战西之上,然而对权势一点儿也不眷念,秦权他们四人总是把他排除在外,就是因为他不理政事,而在他死时,秦权顿悟:这是一个气节高尚,精神富足,却又被世俗所迫的多么无奈的一个可怜人,也许他跟秦权一样,在世俗世界都很孤单,起码秦权有方示,老焦,许章,而赵启汉,什么都没有,理解他的可能就只有随他而去的无名女子。就像方示所说,白衣青袍的隐士衣着才最适合他,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如果不是生于这个乱世,也许,他会云游四方逍遥自在,更甚者,会成为另一个像陆苍方合(方醒方示的师尊,隐士高人)那样的人。呵呵,没有也许。
场景二:赵战西的死,赵战西性格比较开朗不羁,虽然对秦权的倒戈不满,但还至死没有后悔结交秦权,最后一刻他身姿面向正南(汉南)微笑而逝,他没有辱没祖先的英魂,至死守护祖辈的土地,临终前还在调凯:那个倒霉的军师是不是又栽了?大雪掩盖了尸体,悲情却在继续,以至于我读到后面那段淡到不能再平淡的几句追忆的时候,心中暗涌,竟又想流泪了
“今年的第一场雪下得特别早,也特别大,像是能将所有东西都掩盖掉。
蹲在火堆前,望着帐外地鹅毛大雪,记起了在上泽的那个冬天,当时,三夫人郑氏还很精神,整日拉着我说这说那,天南海北的聊,她确实是个聪慧地女子,赵战西时常要到后院明褒暗讽地与秦权一顿大侃,末了还要讽刺一番我这个“不懂事”的秦夫人……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有些人,遇到了,有些事,发生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不是吗?
再说一下秦权,这是我看的小说里面,最喜欢的男主角之一,我对他的喜欢远超过女主方示。他相对真实,小说里的人物,只能说相对,不能说等同于生活,我觉得那个时代的男人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秦权的特点:重情,尤其是重视兄弟情,方示说他骨子里是个很感情很传统的人,很注重一开始的感情,也就是俗话说的念旧——看他对方示相濡以沫,对楚策,岳帝,以及对一开始就追随的许章、老焦的倚重信任就知道了。注定了他不够狠,也注定了他最终失败不能一统天下的结局,可以说这个结局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我认为作者也是一开始就设定了这个结局才往下写的,这比《帝王业》来得自然也让我感觉秦权更真实。秦权有着天生的贵气,当质子的十几年生活,虽然有着3位异性的兄弟,可是他的内心仍然是孤单的,他珍惜方示患难中的陪伴。但他有一点也是我欣赏的,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尊重,对方示的尊重,对上兵的尊重。他没有强迫方示留下,在方示提出帮助他夺天下的时候,给予她机会和重视,并未因女子的身份而轻视她。而且这里面,没有掺杂爱情,不是因为喜欢方示而尊重她,而是源于对朋友的朴素而平等的感情,甚或还有对方示一路陪伴照顾的感激。这就是人性的高贵。
方示说:上兵,是秦权的一部分。上兵是秦权在汉西山岭意外获得的一匹野马,后来陪伴他征战沙场,以重伤之躯护卫方示于大雪之中,无憾而终)。对这匹马的描写,很传神,并从中折射出秦权的性格。秦权和上兵初遇于汉西山岭,秦权没有强迫上兵跟随他,估计野马难驯,强迫也是强迫不来的。秦权跟上兵一人一马摔了无数次之后,上兵也许并不是怕了他,动物也是有性的,方示说,上兵和秦权太像了,同样离开了族群,同样桀骜不驯,都很孤单,上兵希望找个伴,秦权也是,我暂且认为这是人和马的惺惺相惜,从博爱的范畴来说,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是存在于所有生命之间的。路过戈壁的时候,秦权结下上兵的缰绳,御下马鞍,指了指西方,野马奔驰,我甚至可以再聊聊几句平淡的描写中想象到壮阔戈壁上,野马奔腾,回归大漠的慷慨激昂,秦权知道这才是上兵留恋的生活,正如他知道回归陆苍也正是方示想要的生活,所以他放手了,尽管他很孤单……
“它还会不会回来?望着夕阳中渐渐缩小的黑点,猜测着脱掉马鞍的上兵也许还能回到它原本的族群……
秦权回身望着我,眼神里有个让人捕捉不到的东西一闪而过。
望着他的眼睛,我突然很想流泪,或许是因为眼前这壮美的落日,或许是因为上兵的归去,也或许是他眼睛里那种说不出的孤寂。
“哒哒、哒哒……”我的眼泪终于溢了出来,因为远处传来的马蹄声。”
明白方示望着秦权的时候,为何想流泪,即便我自己,读到这两句的时候,也一度有想流泪的冲动。那一刻觉得,秦权真的很好,在落魄孤单的时候,依然懂得尊重,懂得怎样的生活对他的同伴才是最好,而不因为同伴是人是动物而有所区别。当然这些的感动,都是在第二次慢慢读,不再执着下一章是什么的平和心境下,慢慢体会到的。
很多读者认为,作者有点虎头蛇尾,结局太仓促,我也有同感,比如武熬,这个人物本身可以塑造得更丰满些,他的十年隐忍,我感觉不到痕迹,倒是明显感觉后面大场面描写欠缺气魄,但有一点,《滚滚红尘》选得非常好,细细品味歌词,觉得好像就是为《定诸侯》写的。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两滴泪水坠落雪层,和着对父母地尊敬与不舍,和着对他们终于能相聚的愉悦……
雪地上,一个男子背着一个女子,慢慢走着,慢慢的,那年轻男子停下脚步,望向山道的尽头,那里,一个男子也背着一个女子站在雪林的尽头,微微对他笑着,而后……转身离去。
风一吹,人影消失无踪,不过他分明能听到那一男一女正开心地说笑着……
是怎样的纠葛,才让他们俩相遇的呢?他猜测着父亲与母亲的初识……
也许就是那不经意间的一次眼波交接吧!
“歌声飘扬: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摘自:歌曲《滚滚红尘》”
秦权和方示的相遇,冥冥中的宿命,年少轻狂的他,淡漠无意的她,就这样遇上了,不迟也不早,而后的几十年命运的交缠,聚散爱恨,成一世传说……
闭上眼,真的就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雪地上,一个男子也背着一个女子站在雪林的尽头,微微对子都笑着,而后……转身离去。
风一吹,人影消失无踪,不过子都和我,都分明能听到那一男一女正开心地说笑着……
PEGGY CHAN 2012.4.10 23:55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