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的剖析汇总(作者解释归纳总理)

作者:仙哥

对皇帝的剖析汇总(作者解释归纳总理)
木有番外,又不甘心就此完结,于是归纳整理了一下评论和作者解释如下:
一、 皇帝的布局
1. 皇帝是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
从沈月清被废、冯若兰兴起,皇帝开始布局,根据如下:
齐沈之祸,太后恩将仇报力主除去沈从年,引起皇帝怀疑;
净雯知道卜正是太后心腹,向皇帝陈情,皇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废后的四年,后宫无所出,太后脱不了干系;
2. 皇帝什么时候知道冯若兰是冒牌货?
从冯若兰得宠开始,皇帝就知道她是冒牌的,之所以要宠着她,一来看在太后养育他、扶持他登位的份上;二来冯氏除去齐沈有功,皇帝需要示好。
3. 皇帝为何要对冯若兰下药?
为防冯若兰产子,太后即可杀皇帝、扶幼子上位、水帘听政、冯氏监国;
所以先让其“心绞痛”,再在治疗“心绞痛”的药方里加入大剂量麝香。

4. 皇帝的棋子
净雯——她知道皇帝的心思,也替皇帝看护着皇后
卜正——被拿住把柄不得不投诚的无间道
顾守城——良妃从弟,良妃与冯若兰“过从甚密”,让太后放下戒心,从而跟着迁去了行宫,请君入瓮
众妃子——制衡朝臣的工具
5. 皇帝的局是什么?
借冯氏,除齐沈--->宠冯若兰,示恩宠,祭出“救命恩人”的华丽陷阱--->齐凤越接触京都,皇帝需要后宫平衡,废后回宫--->皇后、杨卉等逐步揭破冯若兰冒牌事实,废冯若兰--->冯氏另派美女安芷容,分皇后宠、目的产下皇子,以筹立幼帝--->皇帝默许太后去母留子,挑动冯杨联盟分裂,激起冯氏生变,将太后引去行宫请君入瓮,除去太后--->除冯光培,杨德忠请辞,齐凤越藩权被削--->皇贵妃之子交皇后抚养,巩固皇后地位

二、 皇帝对皇后的感情
1. 皇帝知道多少真相?
知道所有,包括:
a) 沈月清与齐凤越在南地的过往
b) 沈月清是救命恩人
c) 沈月清自裁后“失忆”了
d) 沈月清回宫后与齐凤越互通往来
2. 皇帝什么时候知道真相的?
女主回宫前,皇帝就知道了
3. 皇帝让皇后回宫的用意
a) 沈月清“失忆”了,皇帝认为他趁虚而入的机会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
b) 需要一个无家世背景的皇后制衡后宫势力,打破“冯杨”格局
4. 皇帝为何在皇后面前表现对冯若兰痴心一片?
a) 皇帝知道皇后才是恩人,试探皇后的反应,是真失忆还是假失忆
b) 防止皇后提前对付冯若兰,扰乱他的计划
三、 皇帝对各妃嫔
1. 皇帝对冯若兰
a) 一直是利用
b) 宠着她,一来是照顾太后的恩义,二来是对付齐沈是借了冯氏力量,需要示好
c) 防着她有孕,是为防她有子后,冯氏要害他而立幼子
2. 皇帝对杨卉
杨卉有小聪明,但急功近利,她的心机只能沦为皇帝操纵她的牵引线
作者的解释:男人喜欢笨一点的女人,她的恣意,让皇帝轻易能看透和操纵

3. 皇帝对安芷容
一个男人对一个美丽女人的占有;
宠安芷容的三层用意:
a) 对冯氏党的麻痹、安抚;
b) 在后宫竖立靶子,掩护皇后与嫡皇子;
c) 对皇后在不在乎他的试探;
“去母留子”的默许:
a) “冷厉的眼神扫过卜太医”——知情
b) “朕需要这个孩子”——
需要这个孩子分化“冯杨”集团内部(太后、杨氏各有一子)
挑动冯氏生变——太后有皇子在手,可以废皇帝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14:22:55
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疑问,这儿都有答案。
[2楼] 网友:锕  发表时间:2011-11-29 14:47:04
还是要番外
[3楼] 网友:qiuyujuan2008330  发表时间:2011-11-29 15:51:01
不过皇后回宫后,文中曾有几次描写过皇帝在皇后面前流露出对冯妃的眼神情感,这又作何解释?
[4楼] 网友:rachel1990  发表时间:2011-11-29 17:42:08
楼上说皇帝知道所有真相,包括是皇后救了他,但是他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当年并没有见到“救命恩人”的真面目啊,还有皇后在江上等齐凤越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年的事情还是个迷啊,难道真是我太笨没看懂?
[5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29 18:08:34
我觉得皇帝对冯氏的宠爱不是装的,他是真的一度认为冯若兰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不过嘛,1.冯若兰是冯家人,要防。2.冯若兰心性不好——手段恶劣毒害六宫,要治。不要忘了冯光培是皇帝在四年时间里一步步提携起来的,之前可不怎么样,若是一开始就知道冯氏为假,为何要培植冯氏势力?皇帝其实是在报恩。然后,关于“心绞痛”,皇帝对冯若兰用的是霍香(非绝育类),而不是零陵香(绝育类),其实最开始是想在除了冯氏之后,让冯若兰治好“心绞痛”的,当然还是因为其为救命恩人,皇帝不认为冯氏所出能寄予大任。
然后,让皇后回宫的目的。
1.注意皇后失忆已有四年,后宫无所出,冯氏杨氏势大,制衡到皇权,皇帝终于无法忍耐,准备布局。
2.皇后回宫,主要还是产子。后宫无所出,皇后所出即为正统,母凭子贵,培植皇后势力牵制太后,借皇后手除太后爪牙(内务府,太医院),夺太后统御六宫之权柄,转移太后对朝堂之视线。
所以,皇后丧子,皇帝是真的悲痛,冯氏丧子,皇帝是假悲痛(净雯语,之所以杀□□主要还是当时有敌来范情势危急所致)。
3.此期间内,皇后所出的几个主意引皇帝钦佩,转而为韶慕,“联一直觉得你就应该是皇后,联的皇后。”(皇帝语)此句是赞皇后之贤德当得起皇后之位,亦是赞其符合他对自己皇后之要求。
然后,净雯陈情的时间。这个我觉得应该是在冯氏落水之后,皇帝自我封闭了几天(就是这几天最可疑),毕竟“落水”前陈情,多半会被盛怒的皇帝灭口,(别忘了皇帝之前是怎么包庇冯若兰一计害三妃的),“落水”之后陈情,这个时间皇帝已经对冯若兰鱼目混珠的目的有了定论,对冯氏之憎恶升级到一定程度,不再会盲目包庇,二则此时推墙总比事后皇帝又想起冯氏之好来时再推强上许多(毕竟有四年真感情在)。
皇帝会知道南地之事应该也是在“落水”之后,多疑的皇帝应该会找人查证当年之事,期间自然查到齐凤越之动作,和皇后去过南地的事实(皇帝之前只知皇后心有所属,只不知是何人)
所以1.皇帝开始防太后,是在沈氏齐氏败落后(太后干政,太后寡毒)。
2.皇帝对冯氏恩宠为真,提防为为保社稷江山万不得已。(包庇,霍香)
3.皇帝开始布这场局是在皇后回宫前不久,实行期间添加旁枝末节若干(冯若兰落水,净雯陈情)
[6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18:21:43
楼上,其实我之前也是抱着你这样的观点,但是,作者的解释是,皇帝在让皇后回宫前,就知道了全部,对冯若兰,从头到尾都是利用;
作者的解释有个疑点:皇帝为何要在4年里放任太后扶植冯氏外戚到威胁自己的地步?要知道四年前,冯氏并不如何;
另一个疑点就是皇帝的痴迷表情,只能解释为皇帝的影帝体质了;
但可以解释的是,冯光培帮皇帝除去了齐沈,皇帝一是感恩,二呢,他也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冯氏还未成气候,还未到剪除的时候;
你的解释有个问题,那就是卜正,四年前,冯若兰得宠伊始,皇帝就对冯若兰下药了,对一个救命恩人,还是自己深爱的人下这种药,这种情,能是真到哪里去?
另外,皇后失忆是在女主穿越后,也即是四年后
[7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18:45:08
深水这个时间顺序,大致是对的。
[8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18:54:39
汗死了,作者你的解释自相矛盾,既然说皇帝在皇后回宫前就知道了所有真相,又说对冯若兰从头到尾都是利用,那么应该是:
回宫前,知道皇后与齐凤越一切,知道皇后是救命恩人;
并且作者你说,皇帝在皇后面前表现对冯若兰不同,是试探皇后,也让皇后迟点动手,那么这时的皇帝不可能还以为冯若兰是恩人吧?
还有,净雯在结局章的话,她知道皇帝的布局始终,那么她一早就陈情了,轮不到冯若兰落水之后
[9楼] 网友:12345  发表时间:2011-11-29 18:59:28
作者,你还是写个东西交代一下吧。作品完结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不能对作品有这么多的疑问。
[10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29 19:13:18
我说一下。女主穿越已有四年。文中一开始说的是——来到大夏已有四年。也就是说,皇后被废去寺里没多久就自杀了。
然后,关于卜正,文中所写应该是皇后被废后不久,卜正就归顺了皇帝,然后皇帝给冯若兰下了药。我说了,皇帝要防太后,“太后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干政”(原文),所以为防有垂帘之心的太后 ,皇帝不能放任冯氏得子,再说下的也不是绝育的药,如果皇帝真的无情,直接下个绝育药一了百了了,有卜正这个深谙宫心术的人在,不是难事。齐沈败落后,皇帝应该有查过太后,要查到太后乃沈家养女不难,是否能查到太后实为冯家女不得而知,因为我一直对太后自称冯家女的真假有疑问,或者也可以说太后倾心冯光培,自认为自己是冯光培的人,所以是“冯家女”?这得作者来答。或者此过程中有查到太后与冯光培有染也未为可知。
至于作者说皇帝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这个嘛,我持保留意见。因为有很多人都说皇帝渣,说皇帝无情,作者是否受到舆论影响,想要以言论让皇帝洗白成腹黑痴情男,我不得而知。不过我相信作者想要写的东西都在她的作品里了,所以比起言论我更愿意相信我在看这部书时的体会。
关于帝后之情这个问题,我以前也说过,山火燎原般焚毁一切的爱情是不可能了,不过,生同裘死同穴这样的阶级感情,还是可能的。皇帝所有的深情都给了救命恩人(其实是他自己记忆中的救命恩人,有美化之嫌),皇后所有的深情都给了现世的丈夫,他们其实半斤八两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皇后始终保有跟皇帝一致的站位,就不会有事。
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这篇文不是以看小白言的眼光来看的,所以以上所写都是我对这篇文的理解,或许事故,或许冷情,不过我觉得很真实。
[1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19:17:40
仙哥注意“大致”哈。
[12楼] 网友:哎呀额滴个娘  发表时间:2011-11-29 19:28:07
就一个感觉~~~~~·皇上忍功了得~~~
[1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19:32:28
仙跟深水看得都很细。
其实文章里面有不少bug,这个大家提出来我会改。
尤其是时间顺序。
[14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19:35:46
只能说作者的解释推翻了我“后知冒牌论”,我一直觉得,那样细微、一晃而过的眼神不是假的,这样的深情都能是装的,他对皇后的一切情意表现都不可信。但这样更可怕,对恩人爱人都能下这样的狠手,又是避孕又是催孕的,当然,这样也符合帝王无情的真实……好了,我被搞得混乱了,作者你还是整个官方解释吧!!!关于各种顺序
[15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19:51:20
大致时间顺序如此,有矛盾的地方,大家可以指出来。
清清穿越:回宫前几个月,自杀后不久。
皇帝对冯氏生疑:方合查出脆皮酥。
皇帝对太后生疑:沈家败落,冯氏盛起。
净雯对皇帝坦诚:沉香水一章后,彻底对太后生有戒心。
[16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29 20:45:04
皇后为何在时过境迁的四年后自杀?
[17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29 20:49:16
皇后为何在时过境迁的四年后自杀?
[18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20:59:16
知道了她父兄离世的消息,之前瞒得好。
[20楼] 网友:like541788  发表时间:2011-11-29 21:34:02
既然是皇后失子后才发现冯氏有问题,为什么又说皇后回来之前皇帝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21楼] 网友:like541788  发表时间:2011-11-29 21:39:00
不是说皇帝在皇后回来之前都已经知道了吗?还有不是说皇帝表现对冯氏的深情是试探皇后,也是不让皇后动手吗?怎么又变成后来才知道了?那皇帝在皇后刚回来那阵说的莫名其妙的话什么都是他不好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一会一个版本啊?我快精分了
[22楼] 网友:like541788  发表时间:2011-11-29 21:40:21
不是说皇帝在皇后回来之前都已经知道了吗?还有不是说皇帝表现对冯氏的深情是试探皇后,也是不让皇后动手吗?怎么又变成后来才知道了?那皇帝在皇后刚回来那阵说的莫名其妙的话什么都是他不好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一会一个版本啊?我快精分了
[23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21:54:06
楼上+1,我也快精分了
本来持“后知冒牌论”,而后作者解释,终于理顺了作者的“早知隐忍反转论”,而后总结一通之后,又有深水炸弹亲的“真宠论”,作者的“大概一致”又推翻了之前的“早知论”,现在是“后知论”,嗷,快来给我个痛快吧
[24楼] 网友:like541788  发表时间:2011-11-29 22:00:13
还有皇帝开始不是自己宠的冯氏吗?然后冯家才发达的?既然他开始不知道怎么可能一开始就给冯氏下药?
[25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22:02:20
①西戎来犯,皇帝那会儿是要保住冯氏的孩子。
因为知道杨妃怀的是儿子,所以皇帝要催出冯氏那个孩子,好给太后希望,结果□□被抓个正着,是毋庸置疑的事,包庇不得,皇帝也怕,这个时候太后孤注一掷,笼络杨德忠,那时候左都督可不在京,外加四王也蠢蠢欲动着,到底只是一个下人的性命而已,肯定不值得他冒险,至于皇后会踩到冰小产,他是没料到的。
②方合是清清在东陵时,才到清清身边的,皇帝不可能不留意。且方合平时,跟齐凤越总有联系,皇帝多少能查到些蛛丝马迹。可想而知齐凤越这样的人,皇帝怎么可能不遣几个眼线盯紧他。盯着齐凤越,自然也就盯到了方合的一举一动。
③皇帝知晓皇后是救命恩人,确实是通过方合。方合看到齐凤越那儿的血玉,就知道清清是救皇帝那人了。(这个时间是在清第二次怀孕前。)皇帝盯着方合,也就知道了。
④皇帝对前女主的感情:因是发妻,又是助她登顶的沈家之女,所以愿意怜惜亲近,且前女主那样的姿貌,我相信有吸引皇帝的条件,所以齐妃伴驾最早,才容不下她。可惜前女主心里有人,这个是皇帝介意的,想要亲近的同时,心里也有疙瘩。
⑤皇帝对现女主的感情:接回女主,利用的成分占多,且还觉得杀了她父兄,多少有些愧疚,所以一方面是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戒备,只怕清清对他怀恨。之后经历种种,怜转为敬,等查到血玉,再加上一份恩情。
⑥皇帝知道冯若兰假冒,是《蝶恋花》一章后。之前方合已经查出脆皮酥,皇帝会跟着起疑,但不至于全盘否定,也怕有人暗中做手脚针对冯。蝶恋花那儿,冯氏虽然拿余珍当垫背,但皇帝已经动摇了,然后派人查探,所以后来会对冯氏冷落,也才有了再后来冯氏不得不以暖情香引诱。
⑦皇帝知道女主“失忆”,是在后来,发现女主居然并不知道,她自己就是救皇帝那人,也不认得那玉。
[26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22:09:16
楼上,这个下药是为了防太后,有了皇子以后废皇帝,立幼子
[27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22:39:31
①西戎来犯时,皇帝旨在保住冯氏的孩子,所以才催胎。
因为知道杨妃怀子,为给冯党太后希望,所以需要冯氏的孩子。结果□□被抓个正着害冯氏落胎,皇帝也怕这个时候太后孤注一掷,笼络杨德忠篡位。且那时候左都督不在京,外加四王也蠢蠢欲动,所以需要惩治冯党咬定的凶手,以示对冯氏恩宠,好安太后的心。
至于皇后会踩到冰小产,确实没料到。(看净雯的话。)
②方合是清清在东陵时,才到清清身边的,贸然多了个人,皇帝不可能不留意。
齐凤越这样的人,皇帝怎么可能不遣几个眼线盯紧他,刚巧方合平时跟齐凤越又有联系,皇帝多少能查到些蛛丝马迹。毕竟盯着齐凤越在京的一举一动,自然也就盯到了方合。
③皇帝知晓皇后是救命恩人,确实是通过方合。
方合看到齐凤越那儿的血玉,明白清清是救皇帝那人。(这个时间是在清第二次怀孕前。)皇帝盯着方合,也就知道了。
④皇帝对前女主的感情:因是发妻,又是助她登顶的沈家之女,所以愿意怜惜亲近,且以前女主姿貌,有吸引皇帝的条件,所以齐妃伴驾最早,才容不下月清。可惜前女主心里有人,这个是皇帝介意的,想要亲近的同时,心里难免也有疙瘩。后来黜她到东陵,一是保她性命,二也有不爽她心中有人的意思。
⑤皇帝对现女主的感情:接回女主,利用的成分占多,且还觉得杀了她父兄,多少觉得愧疚,所以一方面是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戒备,只怕清清对他怀恨,行不利之举。
之后经历种种,放下心来,清头次怀子,开始初初实现他的政治目的,生怜,后清清所为,增加一重敬,等查到血玉,再加上一份恩情。
⑥皇帝知道冯若兰假冒,是《蝶恋花》一章后。
之前方合已经查出脆皮酥,皇帝会跟着起疑,但不至于全盘否定,也怕是有人暗中做手脚针对冯。蝶恋花那儿,冯氏虽然拿余珍当垫背,但皇帝已经动摇了,然后派人查探,就查了出来。所以后来会对冯氏冷落,以及后来冯氏不得不以暖情香引诱。
⑦皇帝知道女主“失忆”,是在发现女主居然并不知道,她自己就是皇帝他的救命恩人,也不认得那块玉。
⑧怀疑太后跟冯氏的关系,是沈家倾颓,太后对冯家太快崛起的不管不顾,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太后对沈家的不管不顾,则让皇帝看到了太后的无情,所以心生忌讳,对冯氏用香。唯恐冯氏有所出,太后废他立幼帝。
真正对太后寒心,是在沉香水后。净雯乘机进言。母子彻底对立。
------
以上,若孩纸们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提出。
[28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29 22:46:28
日,也就是皇帝的爱只给了冯若兰,或者说他想念中的恩人,之后女主,有怜有防有敬有亲情,但木有爱?其实我希望皇帝爱女主而女主不爱他,让他爱而不得,让他掌控天下却不能掌控所爱之人的心,虽说这偏小言了点,但,文开头给出皇帝的痴情样子,虽恶心,至少给帝王的冷漠增加了一抹暖色,我们总希望这爱能拨乱反正,到头来,恶心过了又只余冷漠,实在不喜
[29楼] 网友:like541788  发表时间:2011-11-29 22:46:44
额,之前作者大人不是说皇帝发现在皇陵女主失忆,想近水楼台的吗?
[30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22:56:05
没说皇帝爱冯,我认为以文里的描写,你们能体会到的,皇帝对冯更多的应该是宠跟怜,否则就没有冯进宫初不受宠一说。
而对前女主,我认为更多的是一见倾心,不然也不至于明知她心里留着人,还保她一命,时时探听她的消息。
前皇后是美的,女主自己照镜子时候也这么说,尤其前皇后的眼睛很美,因为太后是比着她那眼睛,让临淄侯找来的“亲妹”安芷容。
美貌排名
①安芷容
②前皇后
这两个其实也可以并列。
③杨卉
④德妃
⑤李若莜
下面不一一列举。
----
如有反对声音,可畅所欲言。
[3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1-29 23:08:13
与其说皇帝爱冯氏或皇后,倒不如说皇帝爱的是那个心目中的幻影。
不过如今幻影就在身边,虽然彼此之间经历了太多的失望跟伤痛,但皇帝到底还是知道要珍惜了,至于未来如何,我相信以皇后的智慧,总会在皇帝今生最重要的女人,也是发妻,又是他三子之母。
这三重身份,已经是任何女人无法取代的了。
除非治儿灏儿甚至未来的皇子,果真一个都不争气,否则登顶的应该就是这几个孩子里的一个了。
[32楼] 网友:非夜  发表时间:2011-11-30 00:33:50
落叶有时间给我们剖析下齐凤越这个人吧。这个实在想知道啊。
深水的观点我大致比较赞同,皇帝一开始肯定是相信冯氏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了,虽然一直在防着她,但早先有些细节上的动作、感情上的流露实在不像是装的,若是一开始就知道是假的,似乎没有理由去提拔对他别有用心的冯氏一家,哪怕是为了抗衡杨氏,备选项也未必就一定是冯氏,提拔一个自己更知根知底、更能掌控的不是更好的选择吗?所以,皇帝和冯氏实际上确实感情好了四年。而皇帝知道实情,也是在皇后回宫后,随着事情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所以,“早知论”是站不住脚的。
这文确实不是小言啊,女主现在对皇帝的感情,如果没记错的话,本来在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还是稍微动了点心,在皇帝为了安抚冯氏,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掉了□□,孩子也掉了以后,那点动心也就沉寂下去了。之后种种,大抵就是拉拢皇帝,想办法让自己站住脚,护得住自己和周边人安全,以及隐隐有些对报仇的期望了。而皇帝对女主,我只能说他的爱情恐怕没有当初对冯氏的那种激烈,文中也写到初得冯氏的欣喜,等到最后发现竟是一场阴谋,结发妻子才是救命恩人的时候,怕更多的是惆怅和无奈,那种最初强烈的感情恐怕都随着这场阴谋的揭露而沉下去。对皇后,我以为还是敬重为多,既是夫妻,且又为恩人,皇帝打算此生好好待女主了。帝后之前的感情,实在隐晦得很。
[33楼] 网友:非夜  发表时间:2011-11-30 00:39:18
同意31楼作者的点评,皇帝爱的只是一个他想象中的幻影,和皇后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他也该知道珍惜眼前人了。
[34楼] 网友:rachel1990  发表时间:2011-11-30 01:58:00
我觉得作者的解释还是有很多矛盾的地方:1,既然是皇后回宫后才发现冯氏是假冒的,那么之前宠她是真的,就算要提防她怀孕,对宠妃也有各种下药的办法,干嘛一定要下药引出她心绞痛,太后也说她已经想尽办法遮掩冯氏的“心绞痛”2,既然说了沈氏落败时就怀疑太后,那肯定会派人查太后和沈家的关系,进而就会知道太后和冯家的关系,还有冯氏是太后野种的事情,而且冯氏拿着血玉出现在皇帝面前是在皇后被贬后如此巧的时机,生为一个如此多心的帝王,这么多巧合在一起,然道不会疑心,而且冯氏去没去过南地,派人一查就知道了。3,作者大人你昨天还说皇帝对冯氏一直都是利用,让皇后回宫有政治的考虑,也有知道皇后失忆,想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的原因,今天又说是在后来方和查到血玉才知道皇后失忆的,这不是自向矛盾吗4,作者大人说静雯是在“沉香水”后才向皇帝陈情,那么皇帝之前虽然会觉得太后力主打击沈氏不合理,怀疑太后和冯家的关系,但当时皇帝肯定是觉得太后是他生母,顶多是对太后掌权的野心有不快和提防,但就算天家亲情在薄弱,在皇帝认为太后是其生母的情况下,有哪个皇帝会怀疑自己生母会废了自己,自古都是子以母贵和母以子贵相辅相成,那么皇帝让冯氏这么多年无所出唯一能说的通的只能是防止冯家外戚做大,不可能是担心太后要废帝立幼主而给冯氏下药,一个皇帝就算会怀疑生母有野心,但不可能怀疑生母狠心到要杀了自己,所以作者说静雯陈情实在“沉香水”后,实在觉得说不过去。还有,如果皇帝不是早就在皇后回宫前就知道静雯是谁,那么怎么会那么巧,特意派了静雯到皇后宫中,所以很显然,皇帝早在皇后回宫前就知道自己的生世,所以才会对养母的太后产生如此重的戒心5,皇后在文最后问静雯是不是早就知道,冯氏是冒牌货,静雯说是,私以为这里皇后问的“早”指的是静雯应该早在方和查出脆皮殊前就知道了冯氏是假的,既然静雯“早”就知道,那么皇帝肯定也只道,那就不存在作者说的皇帝是在“蝶恋花”后开始怀疑的说法6,印寿海在皇后回宫不久就偏向皇后,身为皇帝的贴身内侍,没有皇帝的允许,怎么敢私自投靠皇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印寿海偏向皇后是在“蝶恋花”之前,当时冯氏还是宠妃,而皇帝又没有怀疑冯氏的身份,在没有皇帝的默许下,他怎么敢冒着得罪宠妃和皇帝“救命恩人“的危险,投靠势弱的皇后,所以皇帝怀疑冯氏是在”蝶恋花”之后这个时机与文中很多地方十分矛盾。7,还有当年在南地皇后为什么在江上等了齐凤越一夜,又是在怎么阴差阳错的情况下救了皇帝,我始终没看明白。8全文最无辜的人应该就是已经不知魂归何处的“沈月清”了,她出身高贵,相貌才情出众,生性善良单纯,而且还是皇帝的救命恩人,本应该是集三千宠爱在一生的,没想到阴差阳错,父兄慘死,家族落败,身居后位被贬,自己早已魂归不知何处,少年时陪伴长大的丫头陪女主回宫却不得善终,心上人也不知道自己死去,身体里住的是另外一个人,自古红颜多薄命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了
[35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30 09:48:49
排+1,很同意非夜的观点,我也觉得皇帝的青春都耗在了冯若兰的身上,他这辈子所有的对女人的热情都已经在水落石出的同时,燃烧炲烬,对皇后或者对别的什么女人,此生都不可能再有与当初对冯氏的那种浓烈与激情了,会多一层理智。
作者的解释还比较靠谱,不过,我还想问一点,照文中来看,当年沈月清停船在河上一晚,应该是在接到回京待嫁的父母命的时候吧,所以,当时沈月清还不是皇后,然后那个时候夏沐烜也还不是皇帝还在逃命,那么至少,在当时,皇室之中尚在内斗,皇帝都还没确定更是莫说皇后了。为何沈家会在一切都还不明朗的时候将沈月清招回京待嫁?京中正处在多事之秋吧,而且还是待嫁,就仿佛不论最后登顶的是哪位所出之帝,最后沈家都能谋得皇后位?不是说,沈家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把沈月清嫁与夏沐烜的吗?
然后还有方合的事,方合是沈月清在回京的途中收下的人(宫外能随随便便收到太监?),再后来顺理成章跟着皇后入了宫。方合又是齐凤越的人,就是说齐在当时已经确认沈月清回京后会嫁入后宫了,安排这条线让方合进宫刺探消息,但这个时候夏沐烜还在“失踪”之中,帝位所属尚未明朗啊。再则后文(最后几章)又说,方合曾在先帝身边服侍直到先帝驾崩,以准备随时修改遗诏,这个时间点上不合,大BUG。
方合到底何时进的宫?
若当大位已稳时,皇帝(夏沐烜)派人去查未来皇后身边的人才查到方合此人?还是在皇后已确定为沈月清时,皇后入宫带着方合,皇帝派人去查皇后带入宫所有的人才查到方合此人?因为若是查过方合的身份,就会明白方合是皇后从南地回京的路上救的嘛,所以皇后去过南地之事应该是皇帝查到方合时就已经明白(但文中又说皇帝不知道皇后去过南地,因为沈家人对这段讳莫如深),也所以这个之前查还是之后查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36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30 10:51:10
1990的问题我来答吧。
1.引出“心绞痛”是为了让冯若兰能长期服食麝香。药得常常吃才有用。
2.皇帝对记忆中的“救命恩人”是有定位的,善良是首先,所以可以理解皇帝不会愿意去怀疑冯若兰,皇帝是自己封闭了自己的眼睛,只愿意看见自己愿意看的,文中也提过,皇帝在冯若兰面前提过当年之事,冯若兰都以一些手段转移了皇帝的视线,后来皇帝觉得这事毕竟有损“恩人”清誉(因为有湿身贴身……),后宫人多口杂,隔墙有耳,所以后来也就不提了。
所以结论是,皇帝知道太后与冯氏的关系(查过),皇帝知道冯若兰是“救命恩人”(没查过),皇帝始终要防太后,又要顾及报恩才有下药避孕之举。
3.太后废皇帝立幼帝。武则天就是废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登的基。母凭子贵或者什么是要在老皇帝在的时候才成立,如今的后宫之中是太后一人独大,她都已经是太后了,还怕什么儿子死了她会失势?有幼帝在手,她怕什么?至于说皇帝对亲生母亲不可能怀疑,要知道他这个母亲可是连养了她十几年又扶持其登太后位的沈家下手毫不手软,沈家能扶出一位太后一位皇后,可见其势之大,但太后杀之无疑自断臂膀,可见太后此人寡毒之及,对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下手之狠毒,无论这些人对她有恩没恩有情没情,太后力主杀沈家是为了什么?权利。太后断皇帝后宫之所出是为了什么?同样是权利。太后只需要有冯氏血脉的幼帝。
然后至于说废皇帝,废皇帝皇帝就一定要死吗?不是的。武则天废了自己的儿子,晚年又召其回京,最后这个儿子逼宫承的帝位,但也可以说是武则天让的位,否则就不必召他回来了。
4.至于“派”净雯到皇后身边,古代贵人身边仆人规模是有规定的,皇后进宫,身边人不足自然就补足罗,净雯进宫数十年,是宫中老人,曾伴过先帝,有资格服侍皇后我觉得很正常啊。那不是皇帝派的是内务府划拨。
5.印寿海偏向皇后一事。这个事,文中有提,因为前皇后(真沈月清)曾救过印寿海老哥的命,所以印寿海报恩来着,自然偏向皇后。
6.救皇帝。沈月清等在江上,然后夏沐烜因为躲避刺客躲进水里,在河里也就是沈月清的船下躲着,泡了一晚上,后来因为受了伤体力不支昏迷,被沈月清的下人发现捞上船。
[37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30 10:56:46
深水炸弹亲,我能勾、搭你么?你跟我一位看文的朋友很像,看问题都非常精准!
PS,你和非夜的观点我认同,但是不喜,这只是个人喜好问题而已,我深知这不是小言,但文中的皇帝曾出现过小言中的深情,我很思维定势地希望,这深情能皈依到女主身上而已,而女主,我觉得终其一生无爱才是对她最大的保护,希望皇帝有爱,也是为了虐虐他而已了
[38楼] 网友:深水炸弹  发表时间:2011-11-30 11:13:53
欢迎勾、搭呀^p^。也没有精准啦,只是我对喜欢的文都会看得比较细而已~
[39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30 11:21:21
嘿嘿,我刚在JJ作者栏搜“深水炸弹”木有搜到,话说我怎么GD到你呢?
[40楼] 网友:风儿吹吹  发表时间:2011-11-30 11:36:37
深水炸弹:你太厉害了!我现在就以你的论点为根据了!我觉得你分析的合情合理,有理有据!
[41楼] 网友:风儿吹吹  发表时间:2011-11-30 11:41:02
深水炸弹:我觉得你的分析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我现在都已你的分析为依据了!牛人!
[42楼] 网友:非夜  发表时间:2011-11-30 12:03:40
这篇文章确实很好,但在一些细节上建议落叶再修一下,尤其是在时间上,让一些事件前后连贯串起来想,会比较明朗一点,对文章也是精益求精嘛。
另外,我有个想法,大大不愿写番外,怕写崩了,倒不如最后加章“人物评析”,把这几天给我们的解答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设计和评析写下来,类似个大概的“阅读指南”,似乎也不错哦。
[43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30 12:22:38
支持非夜
感觉作者先前是要写“后知”的,可能因为断更的原因,又搞成了“先知”,所以前面缺乏铺垫,或者说太隐晦了,即便看到结局,重新回溯,也难以找到那些时间“节点”,尤其是皇帝的一些细微变化,例如说,“新人来”那一章,李若莜弹古筝,皇后打趣皇帝,作者写到“眉眼间仿佛动着什么心思”,这类细节,要在其它各个转折“节点”上再铺陈一点,让人回头看看,顿生“原来作者早暗示过了!”之感
“真相只有一个”,有歧义、太隐晦都不可取
[44楼] 网友:12345  发表时间:2011-11-30 12:30:07
我倒是觉得无论何时皇帝发现冯氏是赝品,他对冯氏的感情都有做秀的成分。不是说没感情,只是那感情不仅仅是爱情,热情也有限。他应该是在冯氏落水前一段时间就对冯氏有了较深的怀疑,否则不会那么痛快利落舍弃冯氏(虽说有几天伤感,但在太后那里斩钉截铁的舍弃,其实深思熟虑的结果)。
[45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30 14:37:02
发现个问题,既然皇帝通过方合发现了齐凤越与皇后的联系,那么,皇帝该不会认为皇后心中的人是冯思远了,后面”私通“那一章,皇帝是真信了皇后私通冯思远的,为何?
[46楼] 网友:仙哥  发表时间:2011-11-30 14:56:42
还有,蝶恋花之后,是冯若兰设计私通一事被禁足,后中秋宴上轻舟一曲再度起势,当时皇帝是“信仰般的”炙热,那么若他查出了真相,还能这样炙热???
再后来是夜夜笙歌,一个月有十几天留宿,总不会天天是催情香吧?
[47楼] 网友:当当  发表时间:2011-11-30 17:30:06
修修文的好,有些东西作者不讲又完结了,一般人也看不明白,在留言解释也不是回事啊,觉得不是隐晦的问题了,大概就是没写明白,只有自己明白了,纠结
[48楼] 网友:yu  发表时间:2011-11-30 19:48:05
很难自圆其说了。
[49楼] 网友:qi  发表时间:2011-11-30 19:59:04
两天没来,就造了这多楼啊!鼓掌!
[50楼] 网友:懒得起名了  发表时间:2011-12-01 11:04:47
对深水的问题
我觉得沈月清停船在河上那一晚,确实是接到父亲要他回京待嫁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应该是已经与太后商量好给清清皇后位,换取沈家大力扶持夏沐烜 的扶持,那个时候必然先定了各自的利益分配,才会有婚配的约定。太后当时必然不会让外人知道夏沐烜不在宫中的事情,且沈家当时也未必能探知他的具体行踪,和几个藩王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互相倾轧和利用,当核心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未必会互换最有利的情报。清清当时等齐凤越,估计是如果齐凤越去了,她就留下,不去,她就回京。当时齐凤越应该也还不知道沈家的计划变了,不和他们一起扶持荣王了。按作者意思,沈家是后来发现太后有意扶持冯家,才又和荣王一派再次勾搭的,不过那个时候清清已然是皇后了。沈丛年当时可能已经有放弃女儿的打算了。
方合也不是清清在回京途中收下的,是在东陵里收下的,当时是方合以生病为由被清清同情而救下的,也就是说方合以前就是老皇帝身边的太监,原本就是为了临摹圣旨而待在老皇帝身边的,老皇帝死了后守陵墓去了。方合一直就是齐凤越的人。所以应该没啥大Bug。
皇帝应该是对清清在东陵多收了个太监,并且后来在王福全后让方合主事,又觉得方合挺精,才查此人的,毕竟皇帝对清清开始也是设防的。皇帝我觉得应该一开始并不知道清清去过南地,也是真的把冯氏当成救命恩人了,所以才盛宠。即使后来知道是假的,但是源于作者说还是感激太后的,同时也要制约太后,也不能不宠冯若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他多年盛宠她,也是个习惯问题,是冯氏的其他恶行才慢慢消耗了皇帝的宠爱。而且从文中皇帝提起冯氏的感情,我觉得开始也是真有情的,所以应该是后来才知道的。
[51楼] 网友:懒得起名了  发表时间:2011-12-01 11:13:02
对深水的问题
我觉得沈月清停船在河上那一晚,确实是接到父亲要他回京待嫁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应该是已经与太后商量好给清清皇后位,换取沈家大力扶持夏沐烜 的扶持,那个时候必然先定了各自的利益分配,才会有婚配的约定。太后当时必然不会让外人知道夏沐烜不在宫中的事情,且沈家当时也未必能探知他的具体行踪,和几个藩王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互相倾轧和利用,当核心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未必会互换最有利的情报。清清当时等齐凤越,估计是如果齐凤越去了,她就留下,不去,她就回京。当时齐凤越应该也还不知道沈家的计划变了,不和他们一起扶持荣王了。按作者意思,沈家是后来发现太后有意扶持冯家,才又和荣王一派再次勾搭的,不过那个时候清清已然是皇后了。沈丛年当时可能已经有放弃女儿的打算了。
方合也不是清清在回京途中收下的,是在东陵里收下的,当时是方合以生病为由被清清同情而救下的,也就是说方合以前就是老皇帝身边的太监,原本就是为了临摹圣旨而待在老皇帝身边的,老皇帝死了后守陵墓去了。方合一直就是齐凤越的人。所以应该没啥大Bug。
皇帝应该是对清清在东陵多收了个太监,并且后来在王福全后让方合主事,又觉得方合挺精,才查此人的,毕竟皇帝对清清开始也是设防的。皇帝我觉得应该一开始并不知道清清去过南地,也是真的把冯氏当成救命恩人了,所以才盛宠。即使后来知道是假的,但是源于作者说还是感激太后的,同时也要制约太后,也不能不宠冯若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他多年盛宠她,也是个习惯问题,是冯氏的其他恶行才慢慢消耗了皇帝的宠爱。而且从文中皇帝提起冯氏的感情,我觉得开始也是真有情的,所以应该是后来才知道的。
[52楼] 网友:懒得起名了  发表时间:2011-12-01 11:13:07
对深水的问题
我觉得沈月清停船在河上那一晚,确实是接到父亲要他回京待嫁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应该是已经与太后商量好给清清皇后位,换取沈家大力扶持夏沐烜 的扶持,那个时候必然先定了各自的利益分配,才会有婚配的约定。太后当时必然不会让外人知道夏沐烜不在宫中的事情,且沈家当时也未必能探知他的具体行踪,和几个藩王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互相倾轧和利用,当核心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未必会互换最有利的情报。清清当时等齐凤越,估计是如果齐凤越去了,她就留下,不去,她就回京。当时齐凤越应该也还不知道沈家的计划变了,不和他们一起扶持荣王了。按作者意思,沈家是后来发现太后有意扶持冯家,才又和荣王一派再次勾搭的,不过那个时候清清已然是皇后了。沈丛年当时可能已经有放弃女儿的打算了。
方合也不是清清在回京途中收下的,是在东陵里收下的,当时是方合以生病为由被清清同情而救下的,也就是说方合以前就是老皇帝身边的太监,原本就是为了临摹圣旨而待在老皇帝身边的,老皇帝死了后守陵墓去了。方合一直就是齐凤越的人。所以应该没啥大Bug。
皇帝应该是对清清在东陵多收了个太监,并且后来在王福全后让方合主事,又觉得方合挺精,才查此人的,毕竟皇帝对清清开始也是设防的。皇帝我觉得应该一开始并不知道清清去过南地,也是真的把冯氏当成救命恩人了,所以才盛宠。即使后来知道是假的,但是源于作者说还是感激太后的,同时也要制约太后,也不能不宠冯若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他多年盛宠她,也是个习惯问题,是冯氏的其他恶行才慢慢消耗了皇帝的宠爱。而且从文中皇帝提起冯氏的感情,我觉得开始也是真有情的,所以应该是后来才知道的。
[53楼] 网友:懒得起名了  发表时间:2011-12-01 13:30:01
发了几遍都没发出来,再试试
对深水的问题
我觉得沈月清停船在河上那一晚,确实是接到父亲要他回京待嫁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应该是已经与太后商量好给清清皇后位,换取沈家大力扶持夏沐烜 的扶持,那个时候必然先定了各自的利益分配,才会有婚配的约定。太后当时必然不会让外人知道夏沐烜不在宫中的事情,且沈家当时也未必能探知他的具体行踪,和几个藩王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互相倾轧和利用,当核心利益不一致的时候,未必会互换最有利的情报。清清当时等齐凤越,估计是如果齐凤越去了,她就留下,不去,她就回京。当时齐凤越应该也还不知道沈家的计划变了,不和他们一起扶持荣王了。按作者意思,沈家是后来发现太后有意扶持冯家,才又和荣王一派再次勾搭的,不过那个时候清清已然是皇后了。沈丛年当时可能已经有放弃女儿的打算了。
方合也不是清清在回京途中收下的,是在东陵里收下的,当时是方合以生病为由被清清同情而救下的,也就是说方合以前就是老皇帝身边的太监,原本就是为了临摹圣旨而待在老皇帝身边的,老皇帝死了后守陵墓去了。方合一直就是齐凤越的人。所以应该没啥大Bug。
皇帝应该是对清清在东陵多收了个太监,并且后来在王福全后让方合主事,又觉得方合挺精,才查此人的,毕竟皇帝对清清开始也是设防的。皇帝我觉得应该一开始并不知道清清去过南地,也是真的把冯氏当成救命恩人了,所以才盛宠。即使后来知道是假的,但是源于作者说还是感激太后的,同时也要制约太后,也不能不宠冯若兰,另一方面,我也觉得他多年盛宠她,也是个习惯问题,是冯氏的其他恶行才慢慢消耗了皇帝的宠爱。而且从文中皇帝提起冯氏的感情,我觉得开始也是真有情的,所以应该是后来才知道的。
[5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1-12-03 10:48:55
我之所以一直没有给出明确定论,说皇帝爱还是不爱清清,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对爱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有这么一种观点,在现实主义者的眼里,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实;在浪漫主义者眼里,人们看到更多的是浪漫。
世间万物都是多面性的,而非我们想象的“单一”,人性更是复杂。
所以一千个人看过哈姆雷特,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是因为虽然都是同一个人摆在面前,但旁观者关注的面不同,自然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所谓自由,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因而大家坚持自己所认为的就好。
至于我,则惟愿这么个故事,给大家一点触动足矣。
[55楼] 网友:路人假  发表时间:2012-01-31 15:44:19
改改能出高考题了。。。
[56楼] 网友:purplerattan  发表时间:2012-03-14 12:57:34
这本书真的很好,特别女主的成长过程不入俗套。而看了这篇评论,让我的思路一下清晰了。
[57楼] 网友:purplerattan  发表时间:2012-03-14 12:57:38
这本书真的很好,特别女主的成长过程不入俗套。而看了这篇评论,让我的思路一下清晰了。
[58楼] 网友:辛   发表时间:2013-12-10 20:07:14
作者說得真好。
[59楼] 网友:С?  发表时间:2014-06-27 18:15:26
皇帝对冯妃数次的眼神描写假不了,直戳心窝啊,要沈月清见识完这样的眼神还全心爱上皇帝才有鬼。皇帝是不可能只爱皇后一个,皇后也不会全无保留爱皇帝一个,这是肯定的。一般来说,皇贵妃安芷蓉的儿子尹鸿会继任大统吧,我会不会想太多想太远了,哈哈!
[60楼] 网友:С?  发表时间:2014-06-27 20:14:28
救命恩人不一定就要爱,冯妃也是有她媚的地方,有一章写两人使用暖情香致使皇帝逗留两天不上朝,边关加急都顾不了,这样的冯妃即使沈月清当时见了都不得不赞冯妃是美的。我是当小言看的,皇帝确实是爱宠冯妃,恨不得死在她身上了,哎,作为女主党支持女主只爱自己。皇帝爱冯妃还可以从封号“宸”看出,宸即原配的意思,他是有一部分把她当成妻子,所以应该是后知论站的住脚。
[61楼] 网友:С?  发表时间:2014-06-27 20:21:52
其实我有个疑问,血玉到底是沈月清送给谁了?按巧馨说法送给她救的那个人即皇帝,那怎么就到了齐凤越手里?如果是送给齐凤越,那一早就是在齐凤越手里,皇帝怎么就知道了?贴身相救时看到就惦记上了?皇帝真婆妈连这都告诉他妈,他假妈!于是冯妃就将假血玉呈上。那这样一来从小一起玩的冯妃就该知道沈姐姐就是救皇帝的那个人,大家都知道就皇帝后来才知。可
[62楼] 网友:769379  发表时间:2018-03-29 12:56:15
马克
[63楼] 网友:LL  发表时间:2021-03-23 11:01:16
看完评论还得再重看文一遍
  • 评论文章:废后
  • 所评章节:93
  • 文章作者:落叶归途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11-11-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