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作者:橘栀

前两章说小四,这两章终于来到了熹妃,熹妃的做法看似很有用,但实际上很没有用。
首先,清朝的继承制与其说是能者居上制,不如说是出身制+君上喜好制,以历史上来说,在前中清时期,君王考虑自己的后继者时,首先考虑出身,比如顺治,他的继位很大程度源于他的母亲是哲哲皇后的亲侄女,他们是一个天然的利益集团,哲哲皇后必定会倾全力让自家人继位;其次是君上的喜爱,比如咸丰,比他优秀一百倍还有个母妃帮扶的恭亲王就立在那,但是道光就因为孝全皇后选了咸丰——当然,这也是有出身的因素,更多的就是君上喜欢。这两点就决定了,在储位不明的前提下,皇子的母家个人努力都至关重要,当然,如果你的母妃出身不好,君上又喜欢你,是可以拿妻族去弥补的,比如老八的福晋,小四原定的福晋,小五的福晋。这一制度就决定了熹妃哪怕真的如愿把壮壮的名声搞臭了又能怎么样?她动摇不了壮壮母家的势力——就这一点来说小四做的才算切中正题,他有打压壮壮母家势力的想法,方法用错了,壮壮母家势力不断扩大,又有牛痘这种功在千秋的政绩,他们的女儿傲慢了又能怎样?年羹尧当初全天下竖敌,有一个敢说年贵妃半句坏话的吗?没有,因为势力在那了,形势比人强,壮壮生敏敏的时候,觉罗氏传句小话,一个命妇都不敢搭茬,更何况如今?你熹妃当着所有命妇的面全方位立体无死角的展现壮壮打压你、欺负你又能怎样?你的母家不可能为你张目,也没有一个命妇敢为你抱不平,你的一切演出都是白费心机,如果你的演出能蒙蔽太后或者皇后也好,可是给你熹妃一万个胆子你不敢在知根知底的太后和皇后面前耍花样,所以注定这种做法只会引起皇上、太后、皇后的注意和反感,在命妇中不会掀起任何波浪。
其次,我相信熹妃这么做是尝过甜头的,比如曾经的齐妃和年妃,但是这种甜头是在她和小四母子没有威胁的时候获得的,比如曾经的年妃,她赫赫洋洋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熹妃好说话,但是她并没有因为把齐妃或者年妃捧得天怒人怨就获得什么好处,因为她没有能够获得好处的实力,更重要的是齐妃和年妃在被捧的时候是飘的、目下无人的,她们最终的下场是因为自己犯错不是熹妃做了什么,熹妃和小四是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且擅长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比如在壮壮最初受宠和怀孕的时候,熹妃想壮壮永远都是以恶的那一面去想而不是以好的那一面去想,他们和人打交道永远都是记仇不记恩,这样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决定了他们擅长被动挨打搞反击,不擅长主动出击搞进攻,这几章他们的主动出击无一不是漏洞百出,该明白的都明白了,当然,如果熹妃母子再历练一些,或许他们的手段会更高明,或许他们会更沉得住气,但是作为一个孝敬太后都带着功利心的母子来说,这一点很难,因为他们看任何人都是明码标价的,有用就干,无用就扔,如同这章熹妃看三阿哥,曾经是最大的对手,现在是可以展现兄友弟恭的“工具”,皇城权利最顶尖的人都是最顶尖的人精,因为他们历经千帆,早就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熹妃母子的行为也就感动了自己,真心还是假意,每个人都分得清。
再次,关于皇贵妃,熹妃可以说是被壮壮坑了,其实也是被自己狭窄的眼界和处事角度坑了,这一点他儿子和她很像,小四曾经想如果不能成为皇上成为怡亲王也可以,但是他所想的怡亲王是摄政王不是辅政王,当三阿哥被踢出局,熹妃母子骤然上位后,娘俩就将皇位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谁也不许干涉,所以对小四来说,任何最好的东西不给他就不行,对于熹妃来说,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母子的存在就要想尽办法试探着处理掉,这就是她为什么在壮壮第二次怀孕后立刻急急火火的拉了两个奴才的关系,因为她要给自己拉盟友,把壮壮的威胁放大。但是母子的眼界就到这一步了,他们看不到后宫的局势,看不到皇后、太后的立场,甚至看不到壮壮的处事原则,所以她以自己的眼界和心性去思考皇贵妃的问题被壮壮一算一个准,人赃俱获。
最后,就是熹妃的绿茶行为了,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其他的书,里面的小三对正妻说“你的丈夫心甘情愿被我诱惑”,其实绿茶也是,所谓的绿茶,是要有一片愿意她生长的土壤的,有观众愿意欣赏这份行为艺术才可能成功,熹妃的行为希望欣赏的人:命妇、太后、皇后、皇上,每一个“愿意”欣赏,她的行为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另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如老八,他搞绿茶,就要豁得出、舍得下,熹妃只想在人前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你要达成你的目的,你就要付出代价,所以,只有她和小四认为自己已经“忍耐”了,已经很“委曲求全”了,最终只感动了自己,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
99
来自天津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有节是秋筠  发表时间:2022-08-25 19:03:21
太有道理了,赞一个。
1
来自北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橘栀  发表时间:2022-08-25 19:09:26
对于雍正一朝的大臣和他的这些兄弟来说,他们看继承人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继任者可不可以容纳这些前朝的重臣,大臣要考虑自己,王爷们要考虑后代安宁。这成为他们关注皇子的重要指标,小四在雍正还在的时候就敢利用自己的兄弟,就可以按照是否有利给王爷们画三六九等,就有想要反对父亲和重臣政策的苗头,哪一个敢放心支持他?
31
来自天津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