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招魂》

作者:蕊娅

救命,大大并不是故意这样写阿喜啊,也没有故意去虐她啊
而且现在的局势是两方僵持,即使孟相公他们把证据摆出来,但另一方也会找各种办法给掩饰,这本来就是两党之争。就像前面说的,即使孟相公拿出证据也没那么容易平反,他们两方还是会争执不下,这样局势还是没有多大变化,而且人心难测,不知道哪方有会有人叛变。
谈谈阿喜申冤这个写法
首先得知道第一次和第二次性质是不同的
第一次阿喜是为哥哥申冤,但是想一想她此时是什么身份?她是一个雀县来的,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子。那她当时在京的人际关系呢?当然,没人认识她,没人相信她,就连能让哥哥得以沉冤也是因为阿喜有利用价值,是新旧党之争。
所以她第一次登闻鼓院,是她想,亦是他人之想。
放在时代中,阿喜是一个奇女子,她敢言他人之不敢言,行他人不敢行之事。
再来谈谈第二次登闻鼓院,此时阿喜已经不是孤身一人,也不是没有背景的了。她收获了百姓的认可(也不能完全这样说),改变了别人的看法,此时的她一样希望为子凌申冤,但是就像(一个评论)说的,阿喜是独立于党争之外的,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为什么呢?因为,她更贴合百姓这一方,认真看的人可以知道,文中的角色几乎都是处于官场之中(除了雀县、那群书生和在雍州的那群百姓)。
其实我认为这一段是必要的,不是为虐而虐,阿喜就是黎明到来前的微光。
很多人都说阿喜惨,但阿喜却认为她不惨,这一点其实前文写过的。
而且看到大大说,她想突出的并不是“惨”,想给读者树立的也不是“惨”这个形象。
大大想写的是阿喜的“抗争”
看啊,在这个政治黑暗的国家,而有这阿喜这样的人,激发了那些本就心存热血的人。
还有看到大大的那一句“是她选择了路,而不是路选择她。”其实看到这一句我又想了另一个“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而且既然阿喜能做,她为什么不做(这可能也是阿喜本身的想法)。
然后还想再说一下“闻鼓院”,这一个机关呢,有评论说它太严苛了,其实我也认同但不完全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许可以从本文的一些描写说起,闻鼓院可以是说是引起百姓最大情绪的一个机关了(本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引起百姓的共情,应该也是用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吧。而且这也不是阿喜冲动,可以从这一章后面来看,阿喜很聪明,引诱别人跳入陷阱,可以说是拿捏了别人的心里,当然也是在闻鼓院的环境中。
其实说阿喜这个人物单薄,个人是很不赞同的,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其实放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
[青穹]
个人认为,他应该是文中很纯粹的人,可确也是注定带有悲□□彩的人,这个不多说。
还记得子凌说的话吗?他说“我不求了。”可以看出事情多难啊,但是阿喜仍然回答“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为你求”“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绝不会放弃的。”(117章)和“哪怕你不在了,这辈子,我也不想放弃。”(106章末)
其实感觉整篇文都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注意到每个章节的标题,这是大大最有心的一个地方之一。只要仔细想一想,也可以从章节标题看出文章的走向的。
最后,其实有一点,是我一开始联想到的,也可以算是看着篇文的一个比较戳人的点。
你们看看章节题目会想到谁呢?嘿嘿,我想到的是苏轼,再通过这个想到了王安石,再看看是不是当时也有新旧党之争呢?再对应宋代的政治,似乎又会有些眉头呢?
词牌名作为标题是非常有深意的,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搜,可能,看这篇文又会是不一样的层次呢?
48
来自四川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招魂
  • 所评章节:126
  • 文章作者:山栀子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04-20 12: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