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评“帝林”

作者:青云独步

“将军百战身名裂。”
笑,是悲怆?是豪爽?是无奈?
帝林,用五千中央军诱敌入网,火烧帝都,最终打击魔族七个军团。
如果帝都被魔族攻陷,这后果无异于玩坦克大战游戏时被敌方炮轰老巢吧。
~~
从紫川宁的角度看,她对被帝林牺牲掉的五千中央军的态度是悲愤,这正常。但,作为中央军的统帅,她竟然对全局毫无把握,难道就不知道一旦帝都不保,她紫川家族的利益和防守帝都士兵的生命都将灰飞烟灭吗?世人啊,总是忘记别人的大恩,却牢记别人的小过,我不否认,有时我也会这么鼠目寸光,但我对紫川宁如此分不清轻重的做法还是相当的轻蔑,嗯,轻蔑她也是轻蔑愚蠢时的自己。
~~
从那五千中央军的角度来看,如果我是那五千人中的一人,我会如何?我会觉得被自己人遗弃了,我悲愤,不过,战场上还是先想想怎么从魔族大军的铁蹄下活下来吧,也只能继续战斗,谁让彼时我是军人呢,军人就要有随时去死的觉悟,然后,帝都被火烧,彼时作为军人的我大概会想:“帝林,你够狠!为了灭掉魔族大军,连我们这五千人也一起烧!”,事后,如果我侥幸活着,面对帝林心中不平很正常,然后,如果我那时还能从帝都防御总负责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始末,那么也许我会理解帝林为何放弃了我们这五千人。不过,跳出这个假设,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就算是我,此刻是这样假设自己的,若真到那一步,我不定怎么去想呢。所以说“疾风知劲草”,没准到那时我是个孬种也说不定。这就是每个人只从自己的利益去考虑,谁也不会多替谁考虑一分。
~~
在读帝林决定这五千人命运的时候,我想起自己在大学时曾考虑的一个问题。
那时读了丘吉尔的自传,现在连书的细节都快忘了,但,对下面这个事件恐怕永生难忘。
法西斯德国要轰炸考文垂之前,英国就已经截获了这个密令,是在考文垂做防御转移那里的平民并且也暴露给敌方自己已经破译对方密码的事实,还是默准敌方轰炸以此表明自己还未破译密码,丘吉尔选择了前者,当时书中对丘吉尔选择后的悲怆是有描写的。
而我当时因为这个事件也思索了几天,考虑着如果是我在那个位置,我会如何?我犹豫了,考文垂,整整一个城池啊,作为人民,我当然愤怒,即使知道真相,可从执政者从全局去考虑,又不得不牺牲。那时,我在思想上折磨自己几天之后,也认同了丘吉尔的选择,甚至可以理解丘吉尔当时的悲哀。
如今,我对自己当年的决定更是认同。小时妄想世界和平、不要流血就可安稳,如今看来一切都是笑谈,期望不要流血的生活就要先流血,想保住多数人的命就要先牺牲少数人的命。这个世界,你说它不公平吧,它也挺公平的,在得失之间很平衡。所以,想让自己过得好,想保护自己看重的,就只有让自己变强这一条路。
~~
回过头来再说帝林这个人物,就算我没读过紫川,却已经被如此复杂人格的帝林吸引,这种铁血治军这种冷血杀敌这种强悍作风这种看重兄弟情谊这种是非功过任评说这种将军百战身名裂这种悲怆这种英雄末路的帝林,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
可这么一个铁血人物,怎么就这般惨淡收场?!“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总要有个死法配得上帝林。这么一个窝囊的死法,我只想说:紫川的作者,我恨你。呵呵,有恨是因为先有爱,能被人恨也是紫川作者您的荣幸。
长叹......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青云独步  发表时间:2009-08-26 17:53:49
越了解紫川宁这个人物,我就对这个人越是怨念,TNN的,这个女人到底哪好,竟然能做女一号?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08-28 01:58:53
看到这篇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摸摸美人,先拍爪留印,明天来回复~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08-28 14:43:48
紫川宁记恨帝林有很多种原因,在火烧帝都之前,她就对帝林不放心。彼时因为情势逼人,只能接受了帝林的指挥,无可奈何的与宪兵团合作。之后弹劾帝林时,她用了很多排比,最后也重点提到了这五千人。
她弹劾帝林的理由无非就是贪赃枉法嚣张跋扈私结党羽图谋不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罢了,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把这五千人和这些罪名并论,并且重点提了一下,就让人觉得她脑袋被驴踢了。一个当权者,忌惮过于突出的下属,前面那些理由已经足够了,但这五千人却是帝林功勋的证明——因为这些牺牲,帝都一战得以翻盘,紫川家得以延续,紫川宁得以逃生。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帝林,紫川宁现在才能活着向她叔叔参星嚼舌根子。所以以这五千人来弹劾帝林,就暴露出她记仇不记恩的恶劣本性。
紫川宁从头到尾口口声声都是始终爱着她的阿秀哥哥的。然而却在自己将要即位前就开始对帝林的存在感到了严重的紧迫的危机感,她一面确定紫川秀不会反叛家族,一面却认为紫川秀的大哥危害会危害到自己的统治,然后与参星合谋打算先弄死他。而参星也一时脑残,一个号称老狐狸的政治家,弄死一个臣子居然要用暗杀这种手段,而且还是示意正规军来做,这个桥段除了证明参星老了,别无用处。
然后回头来看看那些正确的弹劾材料。一个嚣张跋扈贪赃枉法私结党羽的臣子,由此判断他图谋不轨有不臣之心,然而他同时也是有大功于家族,国家因他而得救,这样的功过放在一起比较,到底应该不应该杀他?我认为不该。至少当时不该。因为紫川秀在当时已经于魔神堡称帝,他一面宣称自己忠于紫川家,一面却不得已的称帝,这在紫川家的当政者来看,无疑是最应该除去的乱臣贼子,这个时候先动在帝都手眼通天党羽众多的帝林而不是远东军阀紫川秀,我表示非常不理解。只能说因为紫川秀是主角,所以参星动帝林,是作者要为紫川秀的未来铺路,紫川参星不倒,标榜自己忠于家族的阿秀就没有理由君临天下。而弄倒参星的炮灰任务,自然就交到了帝林的身上。这是作者强行为主角铺路的桥段,不合理也只能认了。所以这个主角被这种强加的桥段搞得面目全非,所以本应荡气回肠的三杰之乱被描绘成如此恶心的兄弟逾墙,都是可以预见的了。所幸帝林炮灰的很彻底,所以反而是他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扭曲,因此为了帝林,我建议朋友们去读一读紫川。紫川这本书有不少公认的毛病和bug,部分政治斗争和战争比较儿戏,一些人物的前后表现也有明显的不统一,但帝林这个人的出现是一个奇迹,能写出这样一个人物,我也不忍心再苛责老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