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语搭配、造句之《等不到》

作者:非花

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的词汇也不例外。汉语词汇具有系统性,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近些年来,一些从事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学者,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词语考释、专书词汇研究这样一些研究模式,而是尝试从系统的角度认识汉语历史词汇的发展,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添砖加瓦,开拓新路。
首先,考察词语搭配变化是观察语言史的一个角度。语言的变化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诸多方面,词语搭配变化是语言变化的客观存在,对这一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探讨,无疑是有意义的;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对词语搭配变化的考察既注意语法规律的变化,同时也兼顾到每个词的语法功能的变化。
文中第一句,是一篇文的开始,本人以为一篇好文,需要一个好的开头,一个逻辑思维正确的开头。
例:阳光明媚的傍晚,夏日里炎热的风,像是挣扎着在城市里找寻一丝来过的痕迹,可是,却连树叶都遗忘了它的存在,在炽热的阳光下寂静。
这一句话本人以为作者大大是想通过景物描写来作为这一篇文的开头,但却在不留意间写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处。
逐词分析,“阳光”与“明媚”一词搭配合理,组成了阳光明媚一词。而“阳光明媚的傍晚”,若本人未记错,傍晚指的是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正所谓傍晚夕阳,即使一天将要逝去的最后时刻,既然已至消逝之时,我们又如何将傍晚的阳光称之为明媚?
说到这里,又要牵扯到逻辑的问题。
逻辑就是将人的意识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然后进行思维的一个过程。
阳光明媚的傍晚,这一句话已经呈现逻辑混乱之迹象,作者大大在这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细致。
另外,单从这一个句子,又不得不说一下造句方面的问题。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谓语和宾语。
“阳光明媚的傍晚,夏日里炎热的风,像是挣扎着在城市里找寻一丝来过的痕迹。”这一句本人以为可以单独成句。
但是,这一句话,却是主语不分。
本人以为,若要抽词语成分,傍晚与风这两个词,可为主语。而他们之后跟着一个句子,带有谓语与宾语。
若从内容上讲,风是主语,单从句式来讲,这是一个病句。
最后再说的一个问题,就是断句。
什么叫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所以,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文之一道,断句断然不可忽视,否则其意将会有所偏颇。
正如上面本人说的一样,这一句话本人以为可断为两句,以作为内容的一个小分段。
从小见大,作者大大文中的不少地方也犯了诸如此类的错误,或许并不易被人发现,但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细处之上的。
谨此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有用则取之,无用则弃之。
策论文学论坛出评
作者回复:
谢谢非花纠错~~~~~~~~~

一上来看到好感动,说真的,写文太过随性,有时并没有思前想后,很容易造成错误,

写文了才发现要学习深思的东西很多,谢谢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等不到
  • 所评章节:43
  • 文章作者:忽然之间~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9-02-12 2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