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残躯拥抱你——评《风暴眼》

作者:衣十三

刚开始,我以为秦森和魏琳的故将会成为一场可以写进教科书的悲剧。传统悲剧着重于把美好的东西在观众面前毁灭,让人从王子沦为疯子,从国王变成乞丐。在传统戏剧里,更是只有身份尊贵的角色才有资格成为悲剧的主角——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秦森和魏琳的故事显然很符合这个规律。就像你说的那样,正因为秦森是一个天才,所以他的悲剧才被无限的放大。魏琳也是一样。正因为她在故事开始之前美得锋芒毕露,像一把出鞘的刀,所以她的皱纹她的白发、她的满面风霜才更加的惊心怵目。正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完美如同电影桥段,他们在那之后的相互折磨才更加让人惋惜。
虽然很让人难过,但是从故事的大局来看,这些选择都非常巧妙。更巧妙的是结局竟不是一个标准的悲剧——我开心雀跃!我旋转跳跃闭着眼!每次想到结局都要旋转着炸裂!阳光我想给你一朵小红花!
就像我在短评中感叹的那样,《风暴眼》的叙事风格已经非常成熟了。起承转结,每个点都抓得很准,看得出你在铺垫上很愿意下功夫,而且不急着把真相全都都出来。再加上阳光你的文字风格本身就沉稳利落,画面感极强,更是加分。一口气读下来就像慢慢沉入水底,一点一点把读者裹进去。
顺着这条线往下说,由于你选择描述充满对立性的【过去】和【现在】,插叙的运用更是加深了剧情的冲击性。我觉得在《风暴眼》中使用插叙的选择堪称绝妙。我尤其喜欢二十一章。气氛渲染的很棒:魏琳挥刀之前“本能的迟疑了一下”——第一次读的时候,那个瞬间所牵引起的悬念让我屏住呼吸。
接下来,魏琳朝自己的手指挥刀。上一秒,读者还沉浸在“鲜血溅上我的手背”这样鲜明画面之中,下一刻,镜头一转,我们就被带入了一个温馨的【过去】——在两个时间线的对比之下,魏琳心中的病态与冲突被显现了出来,并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姿态朝我的鼻梁抡起一拳。真是免不了精神恍惚哈哈哈TAT
在接下来的而十二章之中,我们在看到了魏琳的异常之后,又一次看到了秦森对魏琳的爱。这样的对比同样让我觉得震撼,特别是当我读过第一遍再回过头去看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之后。在事发之前,秦森和魏琳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秦森是天之骄子,魏琳的本钱也不少。他们之间互相吸引是水到渠成的,甚至是可以用生物学解释的——这样的爱让我觉得可爱又自然。然后秦森病发,在《风暴眼》的开局里,我看到的是魏琳照顾秦森。这个时候秦森虽然情绪不稳定,但是依旧拥有超人的头脑;魏琳和秦森之间还有着无数温暖的回忆。魏琳选择照顾秦森似乎也是平常人能够理解的。只有当我窥见了魏琳内心的扭曲与冷漠,然后再回过头去看秦森的举动时,我才意识到秦森有多么爱魏琳,他多么迫切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妻子——自己那怪物一般、在他眼前将人分尸的妻子。为了不让他人注意到魏琳的异常,他甚至谎称对方的手指是被自己切掉的。我很喜欢这个细节(当然,秦先生假装吃醋的时候也很可爱!!谁都不能把吃醋的秦先生从我心中夺走!!!)。
秦森想保护魏琳,哪怕她想毁了他,哪怕这样做会毁了他自己。
秦森最让我动容的,就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放弃魏琳。当秦森拥有一切的时候,他选择爱魏琳。当秦森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依旧选择爱魏琳。深爱也好,执念也罢,这份感情都让我动容。他就像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半只脚掌已经悬空,却还是不愿意放手把拖着自己的魏琳扔下去。
他不放手,哪怕失去了感情的魏琳完全无法理解他、无法回应他。他不放手,哪怕这是魏琳所希望的。他不放手,哪怕抓住比放手更痛苦,哪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坚持导致他们只能互相折磨。
魏琳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像一堵墙,将她与秦森完美的隔开了。
秦森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依旧选择对魏琳说:“我们试试,我们试试”。读到那儿的时候,我觉得深受冲击。——他爱得多么深切,多么执着。多么痛苦,多么悲凉。我最喜欢这儿啦。
我的教授给我们讲悲喜剧的时候用了命运之轮的比喻。他说,悲剧的主人公从轮子的最上端跌落到最低处,悲惨的结束自己的性命;喜剧则是悲剧的最高表达形式——主人公从低谷爬到高点,但似乎随时都可能再跌下去。
秦森是个天才,但是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如果这是一出古希腊悲剧,秦森的故事恐怕在他疯掉的那个阶段就可以结束了。我很庆幸在《风暴眼》里,那只是一个开始。
只有在悲剧结束之后,秦森和魏琳这两个已经失去一切、失去未来的人,才能重新摸索着前往更好的地方。比起两个完美的人一起变得更完美,两个残缺的人能够在一起温柔相拥更让我觉得动容,让我觉得宽慰。
我觉得能把开局设在底谷的你,一定非常温柔。并不是柔柔软软、像小猫尾巴那样的温柔。而是在看见了世界上的黑暗和冰冷、经历了痛苦和失去之后,还能说出“我们试试,我们试试”的温柔。
我的张医生(又一次小鹿乱撞hhh)曾经向我解释过一个词,the wounded healer,受伤的医者。我的中文简直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翻译不出感觉。如果用英文读的话是蛮温柔的发音。……莫名就想到了你。
我并不认为苦难有多么高贵,也不觉得它有什么命定的有意义。但苦难若要是来了,那便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它带来的伤痛我们承受,它带来的智慧我们也承受。等苦难过去了,希望大家都能像秦森和魏琳一样,与过去和解。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风暴眼》的结局。我喜欢他们一家人的结局。他们把‘异常’过成了‘平常’,在寒夜里过出了温暖,在那些深可见骨的刀痕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用源源不断的爱填平,守着它们,日复一日,直到它们从伤痕里抽出枝芽,结出绿色的果子。
不知道为什么是绿色的,大概让我想到了橄榄吧。
绿色的橄榄,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充满了希望和生命。
《风暴眼》本身是一部残酷的作品。但让我想起我去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的感觉——它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带着一个老人的温柔;勇敢又温柔,残缺又宽容。
真温暖啊。
+++++++++++++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我觉得有点惊悚。从早上写到下午我的神智有点不清楚了,最后请让我强行话痨一下女主角!因为感觉说了很多秦森,但是没有提魏琳……有点迷之愧疚。其实我也很喜欢她呜呜呜!(。
先提一句,刚开始魏琳这个名字总让我觉得莫名的熟悉。寻思许久也还是未果,直到昨天在柜子上发现了我的那瓶味淋……生了一张足以匹配“威廉玛丽·苏·梦蝶·晶雪·盖茨”这个名字的脸,却被起了这样的平易近人的名字,有些心疼呢。
我看到了番外的评论区关于魏琳容貌的讨论,突然就想到了罗马贵族为自己造的大理石雕像——有一段时间,每个罗马男人都热衷于让工匠突显自己脸上的皱纹;他们将其看做时光留给他们的勋章。对魏琳来说,皱纹不是勋章,是不可罪恶的的证明。但她依旧接纳了它们。她犯下的过错不会消散在风里,但它们总有一天会失去让人发疯的魔力。
还有一个让我百感交集的小细节,就是当魏琳决定自杀的时候,内心想法的变化。她决定不去制造一场事故,因为她希望旅客们能够早些回家。哎。
这篇评论想了很久,也写了很久,到最后有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结尾了。于是我拒绝结尾!我们直接换个话题吧!
我看的你的第一篇文其实是《再见西蒙》,当时直接买了定制而不没有追连载——我很高兴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觉得你的文风那个时候就已经大致定下来了,故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和现在一样,读连载不免会打断流动性。而且《西蒙》说到底还是一篇同人,家教原世界的框架限定了故事的走向,限制了读者对角色的认知。你似乎又要挣脱它,又要顺服它。与那时候的文字相比,《风暴眼》似乎更加简洁有力了。留白更多了,冲击力却不减。《天生一对》我也看了一部分,感觉那时的你刚开始尝试原创,还有许多要摸索,人物之间的张力与《风暴眼》相比要有不及。我读故事一向不怎么在乎谜底和情节,更多是想看人物性格的塑造,故而没有看完。每读一篇,我都觉得你对故事的掌控能力又增长了几分。真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够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吧。
我觉得悬疑非常适合你,很高兴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材:)
回头看看我还真是个话痨……其实还有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确切的将它们表达出来。所以,这大概不是一篇逻辑清晰的评……还请你不要见怪OTZ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4-13 21:38:23
啊这篇评真的写得太好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忍不住来看一遍QAQ
[2楼] 网友:一棵树  发表时间:2017-04-27 14:00:53
看前面有感专门翻评论过来看
[3楼] 网友:老鹅锅  发表时间:2017-05-11 07:11:19
这么好的评竟然让我看到了,有幸~
[4楼] 网友:梧杺  发表时间:2017-07-29 18:41:04
好专业的评论,太赞了。妹子一定是饱读诗书的大学霸~
  • 评论文章:风暴眼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Sunness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6-02-16 04: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