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作者:顾兰啸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沦陷,王维、杜甫被困在乱军之中。王维因为名声大,被迫出任伪官,留下了终身的非议。而后他便亲眼目睹了雷海青骂贼而死,有感而发,写下了“凝碧池头奏管弦”。杜甫则忍辱负重,终于抓住时机逃出乱军,颠沛流离至灵武投奔唐肃宗。
公元756年,因为高仙芝和封常清被诬不敢出战,被玄宗皇帝处斩。原来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被调到潼关驻守,此时正在哥舒翰军中任职的高适也被擢升为谏议大夫,随哥舒翰戍守潼关。高适屡劝皇帝不能出战,但唐玄宗急于求生,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敌,最终哥舒翰兵败被俘。
而高适亲眼目睹了这一惨剧的发生。想来,他对于皇帝的昏聩,是有切骨之痛的。
几个月后,高适跟着唐玄宗逃到了成都。唐玄宗打算让自己的皇子分镇各地,各自为战。高适反复劝说这绝对不可以,唐玄宗不听。
诏令下达,在江南地区的永王李璘开始招募军队。然而永王李璘招募军队之后,并未直接迎敌,而是在江南逡巡不前。同时,永王李璘还聘请了在庐山闲居的李白担任军队的书记官。
这引起了刚刚登基的李亨的怀疑。在刚刚登基的唐肃宗看来,这是严重挑战自己权力的行为,于是命淮南节度使前去征讨,而这时的淮南节度使正是高适。
高适打败了永王李璘,那个在十二年前就已经名动天下的李白、那个十二年前跟自己在梁园同游的李白,却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就在高适跟永王李璘作战的同时,数百里之外的河南睢阳也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巡守睢阳之战。当时,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残酷的阶段,城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吃人的情况。
恰恰,高适的家就在睢阳。
然而,尽管此时的高适离自己的家乡并不算远,但由于需要处理李璘的事务,他不能前往支援。于是他写信给离睢阳最近的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求他迅速支援睢阳。在《旧唐书》的记载里,这篇文字被认为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想来高适在这里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文学技巧,说尽了好坏。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事实上,就在高适写信的前几天,睢阳守将张巡派他的手下南霁云到贺兰进明处求援,贺兰进明置酒高会,对于支援的事情充耳不闻,还打算留下南霁云为自己所用。悲愤的南霁云砍下了自己的手指,当众明誓,若能破贼,必杀贺兰进明。这些事情,在韩愈的《张中丞后传》有详细的描写。
在高适征讨完了永王李璘之后,皇帝又命令张镐为河南节度使统领其他四镇节度使驰援睢阳,其中就有高适。张镐急令距睢阳最近的濠州太守闾丘晓率先出兵救援,以为四镇节度使赢得时间,结果闾丘晓逡巡不前,在睢阳城破的第三天才出发。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旁□□就是在仕途上屡屡不顺的王昌龄在闾丘晓出发前来到亳州,见到了闾丘晓。至于王昌龄为什么要来亳州,至今已不可知,或许可能是想要回家,也可能是想去河南节度使张镐的军中效力。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闾丘晓杀死了王昌龄。目前最常见的说法是,闾丘晓嫉妒王昌龄的诗名和才华。这听起来不靠谱,但改变不了他杀了王昌龄的事实。
当闾丘晓达到睢阳的时候,叛军已经撤走。而这时,整个睢阳已经是一片死城。据史书记载,睢阳城破的时候,城内的数万百姓已经只剩下了四百人。
想来,高适的故乡与家人,也已经荡然无存。
而高适,就在离自己家乡最近的地方,看到了好友的遇难,也看到了自己家乡被夷为平地,自己的家人或被饿死,或被屠杀。
在这一年里,高适先是从一个普通从八品的军队机要秘书(掌书记)变成了监察御史,而后升为正五品的谏议大夫,之后又变成了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节度使。这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副连职干部一年之内就变成了军区司令。升官速度之快,实在让人咋舌。高适,也是唐朝著名诗人里唯一封侯的人。
这是这一年辉煌的高适。
当然,高适也经历了人生的另一面:大臣的叛变,名将的惨败,君王的固执,旧交的“投敌”,好友的遇害,家人的横死,故乡的毁灭。
这就是这一年的高适的生活。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12-28 14:14:32
太惨了!!!
[2楼] 网友:顾兰啸  发表时间:2019-12-28 14:20:51
不过话说回来,扒灰的国君在春秋战国也不少,不过大多都遭了大报应。
楚平王被伍子胥鞭尸太著名了,就不细讲了。后世还有朱温和李元昊,他俩的下场都是被亲儿子弑杀。
还有一个卫宣公,本来为太子伋娶齐国公主宣姜。结果一到卫国,老色鬼见宣姜是个美人,就趁太子伋出使郑国的机会,自己把宣姜娶为自己的夫人,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公子朔是个混蛋玩意儿,欲夺太子之位,便诬告太子伋阴谋不轨。老色鬼不过大脑就信了,想废黜太子伋,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杀了他。
宣姜的长子公子寿倒是个好弟弟,他密告太子伋,劝他逃离外国。太子伋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太子伋船上请他饮酒,他想代替太子伋受死。他持白旄到了卫国边境莘地。盗贼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太子伋,于是杀了公子寿。太子伋酒醒了,看到一旁弟弟的尸体,大哭:“所当杀乃我也。”盗贼又杀了太子伋。这就是《诗经》中“二子乘舟”的典故。
公子朔这个混蛋如愿上位后,国人很是不满,就把他赶走了,立了太子伋的同母弟黔牟当国君。后来公子朔借着齐国的势力卷土重来,害死了黔牟,然而国内反对的声音依旧很大。齐襄公为了安抚卫人,把宣姜又嫁给了公子伋的另一个同母弟弟硕,也就是后来的卫昭伯,生了三子二女。
公子朔死后,国君的位子落到了他儿子卫懿公手上。卫懿公也是个混蛋玩意,继位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喜好养鹤,竟赐给鹤官位和俸禄,因此遭致臣民怨恨。公元前660年,赤狄攻打卫国,卫懿公兵败被杀。卫国的宗室只剩下了宣姜和公子硕这一枝,最后卫昭伯的儿子被拥戴为国君。兜兜转转,公子朔这害人的混蛋最后绝嗣,而国君的位子也最后被太子伋同母弟弟的后人继承,可以说是报应不爽了。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12-28 20:56:53
连这种事都能干出来,那肯定是昏君咯,连串反应
[4楼] 网友:e  发表时间:2019-12-29 19:31:24
国殇之时,诗人们照样卷入了战争的浪潮,李白保国无门,王昌龄被妒杀,王维被携裹,高适虽然以战功封侯,缺家乡生灵涂炭,张巡南霁云用尽一切办法也守不了一座无援之城,这最终的根源就是李隆基的昏庸。啊,我希望在地狱里能让他感受到哪些被害者所有的经历与感受。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