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作者:Sanri

发一点血压低的。顺便安利一下这些考据资料。北宋末确实很烂。但文案写的那些多是出于《靖康稗史》 。但这本书在版本学角度非常可疑,非常可能是伪书。这种事迹在与谢家福相关的书籍非常常见。如《烬余录》(宋末、金末题材)《甲申日记》(明末题材) 《磷血丛钞》(太平天国)
“谢家福宇宙里,他拿出的几本“史料”,搞金史研究的,没见过用《烬余录》当证据,说金朝末年金主向蒙古汗献金莲公主和后宫妃嫔。
搞元史研究的,偶尔引用一下《烬余录》,然后批判一下这里边说的所谓元朝实行里甲制度是错误的,这本书来历可疑。
唯有搞宋史研究的,兴致勃勃使用《烬余录》当证据:一个南宋遗民在元朝写的笔记,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保甲制度,结果是假的;讲离此时间不算远的金朝灭亡时的金朝公主,是假的;但是讲北宋初的各种传闻轶事,它就是真的啦~
而综合来看,谢家福出品的各种“史料”,讲太平天国的《磷血丛钞》,在真正研究太平天国的学者那里,是公认的伪书。只是谢家福毕竟真的是当时人写当时事,里边有部分文字可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讲明末的所谓王永章《甲申日记》,用这个当真的本就不多,学者顾诚也明确指出这个是伪书。
搞金史的压根就没见过用《烬余录》说金朝有金莲公主的。
搞元史的,如上所说,严谨的学者会明确说这个书来历可疑。
只有宋史学界,大家名家普通学生……一个个对《靖康稗史》《烬余录》用得起劲,顺便传播到爱好者群体。稗史的广泛传播,根本怪不到网上辱宋爱好者那里,完全是中华书局和宋史大家的锅。”
具体文章可以看wb齐秋那里有很多实例
~~~~~~~~~~~~~~~~~~~~
齐秋
2023-5-12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已编辑
宋史学界和广大历史爱好者,可能很多人知道北宋末年(1126年),所谓北宋用帝姬(即公主)抵扣金银的“史料”。这个说法流传广泛,有些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说法出自《靖康稗史》。
《靖康稗史》是清朝光绪十八年(1890年)才出现在世界上的,唯一记载这个“史料”的书。
两宋之交的史料留存其实是比较丰富的,综合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单独的《靖康要录》《靖康纪闻》《避戎夜话》《朝野佥言》《北狩见闻录》等,文集里宗泽、李纲、赵鼎、叶梦得等的集子,等等。其中记载可能相互矛盾,可能有夸张虚构,但这些是真实宋朝人的文字,足够对靖康之变进行记述了。
而这些史料里,都没有这个说法。甚至宋元明清的所有史料里,除了《靖康稗史》,都没有这个说法。
先不说百余年来,很多人没有往《靖康稗史》是清朝人编造的伪书上想,毕竟这个思路比较新,不能苛求以往的研究者。
单说这种用公主抵扣金银的唯一的且晚出近千年的“史料”,如此劲爆的说法,居然能隐瞒近千年,用南宋改史、禁史来解释是有些牵强的。南宋确实改史、禁史,但涉及两个国家的震动双方的举动,在南宋一方没有记载也就罢了,金朝一方也没有。
说南宋改史,则金朝一方必须也跟着改才行——这合理吗?
当然现在其实都不用再对“南宋改史说”进行考辨,现有证据足够说明,《靖康稗史》是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以后才可能创作出来的伪书。
它是清末文人的文学创作,和宋朝没有关系。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学界大佬引用稗史,而是@中华书局 将其列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让很多研究者和爱好者当成信史。
诸多写宋徽宗,写靖康之变的历史论文、出版的通俗普及读物里,都将《靖康稗史》里的唯一说法当成信史使用,以往不好苛求,但希望以后能够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不要使用伪书。
希望@中华书局 能够看到这些证据,不要再误导读者。
其实把这书放到古小说丛刊更合理。
附上《伪书考》相关:
《伪书考》(一)
《靖康稗史》伪书考(一)
《伪书考》(二)
《靖康稗史》伪书考(二)
详细的《行程录》文字对比见此条:
28
来自上海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Sanri  发表时间:2024-01-13 10:13:53
有必要对“谢家福宇宙”做个概括
谢家福宇宙,指清朝末年苏州乡绅谢家福出品的几种伪书,包括主讲太平天国的《磷血丛钞》、主讲北宋末的《靖康稗史》、主讲宋朝和宋末元初的署名徐大焯的《烬余录》、主讲明末的署名王永章的《甲申日记》(《天反地覆记》)、主讲自己居住的苏州五亩园历史的《五亩园小志》系列。
其中《甲申日记》包含在《磷血丛钞》里,《磷血丛钞》应该是最早成书,具体时间应该在光绪二年以后,因其抄袭的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首见于《申报》副刊《四溟琐记》,而《四溟琐记》是1875到1876年发行。
光绪十六年(1890)左右,《烬余录》《五亩园小志》成书,光绪十七年(1891)底,《靖康稗史》成书。
光绪十八年(1892),谢家福把《靖康稗史》的抄录本送给藏书家丁丙。
除《磷血丛钞》外,其他几本书都是为了谢家福苦心经营的苏州五亩园,为了自己居住的这块地方,他编造了从汉朝到清朝的历朝故事,为《五亩园小志》背书。
为人熟知的《靖康稗史》,首次出现了北宋末年宋人用女人抵扣金银给金人的说法。而屈辱的所谓肉袒牵羊礼,除了《靖康稗史》,也同样见于谢家福出品的《烬余录》。这个清末乡绅想象中的礼仪,在谢家福宇宙里,并不是宋徽宗宋钦宗独一份的待遇,就在《靖康稗史》里,金灭辽之后也有这个仪式。而在《烬余录》里,北宋对待五代灭国君主的礼仪形式,也是如此。只是其他几处都是一笔带过,在《靖康稗史》里对宋徽宗父子更加具象化。这是很多用稗史当信史的文章不曾提过的~
《靖康稗史》里的公主名字、后宫女性名单、金人如何□□宋女等等,只看这本书,再联系靖康之变,会很难受。
但再扩展一下,看谢家福出品的其他朝代故事,《磷血丛钞》里对女性裸身的详细描写,各种贞女故事,对太平天国后宫数量的详细列数据;《甲申日记》里对崇祯后宫详细列数据,并注明“已污曰小娇娘,未污之宫女曰干女儿,未污之民女曰花姑子,未污之民妇曰花娘子”。又说李自成任命原明朝官员时要求:
“所有授职各官,均须将亲女或亲姊妹、妻、媳一人来献。入选官、听选官未经选女入宫,曾经幸御者,不准选授。”
而李自成认可崇祯帝的地方是“宫女并未开花,知尔皇帝亦未淫乐”。
和《靖康稗史》里塑造了为保贞洁而自杀的宋钦宗朱皇后一样,《甲申日记》里说“懿安娘娘……自缢,……得以洁身归位。”
通通都在后宫和女性贞洁上做文章。
这是清末乡绅的想象。
真实的历史里,女性固然是战利品,她们的遭遇很可能更加悲惨,但有记载就是有记载,没有记载就是没有记载。
见到一个清末才出现的书里写的首次看到的宋朝历史,不加任何考证,如获至宝,拿来就用,这不该是正经学者所为。
扯回来,谢家福本人非常非常迷信,他的日记和书信,经苏州博物馆整理,已经出版。
按相关介绍,谢家福原本的日记里,有大量的求签、扶乩内容,在民国时期谢家福的孙子整理时,删去了很多,从现在出版的日记里也能看出来痕迹,但并未全部恢复日记原貌。
而“扶乩”的内容,谢家福曾见过与太平天国有关的罗泽南,还见过“明季忠臣”。求签有求灶君、城隍、关帝等。在苏州城里,谢家福热衷扶箕也很有名。
这种浓厚的迷信和因果思维,自然也体现在谢家福出品的这几种书里。比如《靖康稗史》里,《□□语》引《燕人麈》:
“昏德公薨于天会十三年四月丙寅,年五十四。宋汴之祸,昏德与金太宗实相终始,四月之间,相继上仙,殆冤业已清,具相释手。”
把宋徽宗之死和金太宗之死联系起来,说【冤业已清,具相释手】。
宋朝人也有相信因果的,在南宋晚期,金朝灭亡后,南宋一方的笔记里曾有感慨金国之亡的因果之类。但按照稗史设定,《□□语》是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就已经成书了的,当时宋金仍旧对峙,胜负未分,真正当时的人会一副总结口吻说宋徽宗和金太宗的死亡联系吗?不可能的。
这是近千年以后,清末一个文人的总结思路。
总之,谢家福宇宙最初是@鱼之在渊 于2021年提出的说法,我觉得挺贴切,可以用在谢家福出品的伪书宇宙里~
4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Sanri  发表时间:2024-01-13 10:14:32
2023-6-16
离开《靖康稗史》,靖康之变仍然存在,所有人包括男的女的都受罪,战乱之苦比平日水旱之灾更添人祸。
不需要编造虚假的宋徽宗宋钦宗卖女抵钱才能表现那个时期的苦难。
不需要编造贵女的小黄文才能唤醒读者的理解力。
仅之前发过的几条,足够让读者明白了:
杨存中(杨沂中)祖母刘氏的墓志所记:
“朝廷之复燕山也,总管以河东第三将驻军静塞城,且沿檄武州,时常胜军五百人實散徙留静塞,【官吏失职,廪无见粮】,至贸衣以食,夫人语其子霆曰:“燕人陷虏逾二百年,今始归朝,而郡县无以给其食,至冻饿,岂人情也哉!”命捐私藏数百斛济之,悉赖以全活,自是夫人之誉,溢于边境。”
此记载可以和《三朝北盟会编》相对照:
“是岁燕山大饥,父母食其子,至有病死尸插纸标于市,人售之以为食。钱粮金帛率以供常胜军,帅之牙兵皆骨立,而戍兵饥死者皆十七八。”
这是靖康之变前的事情。在靖康之变发生后,建炎元年(1127年):
“时李昱犯沂州,守臣某闭门拒守,以官妓十人遗之,昱乃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这十个官妓会遭遇什么还需要详细写出来才能懂吗?
当然,乱世之中也有“温馨”的地方,比如刘光世的妻子向氏墓志,你就看不出战乱对他们家有多大影响。哦,官更高财富更多……
又比如即使在靖康之变的当时,高层贵女也和底层女性不太一样,之前网友@索拉娜艾莫尔 看到的一份墓志,是胡铨为越国太夫人郭氏所写。郭氏嫁给乔家,就是宋徽宗宠妃乔贵妃家,在二帝北狩的时候,她向乔贵妃请求随侍被拒绝,后来带着家人南下定居:
“丙午之變,貴妃從狩,夫人力請侍行,貴妃止之。乃携拏寓海陵,醜虜長驅,幾獲而免。諸孤復爲潰兵裴淵所掠,夫人傾貲以贖。既渡鎮江,復罹兵亂,遂由建鄴從隆祐太后趨豫章。是時北人隨屬車南來者萬萬,叛將趙萬一網殆盡。夫人扁舟倍道,得免於難。尋抵章貢,而群不逞變起倉卒,無一口被害者,人以爲難。”
丙午之变:丙午为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之变即指靖康之变。
这个墓志里记述了郭氏带领家人南下定居的过程,全家“无一口被害者,人以为难”,在当时南下的家族里,全家都活着的情况很少,总会死人。比如杨存中(杨沂中)的岳母高氏,跟随宋高宗南渡,死于乱兵,甚至无法收尸。
而此墓志里的,高门贵女在靖康北狩之时居然有选择权!“夫人力請侍行,貴妃止之。”
当时史料记载了很多在开封城里搜刮民财,已经退籍的官妓也抓回来的记录,但贵女阶层居然可以选择是否跟随北狩。
但这种有选择权的太少太少了……
18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呜呜  发表时间:2024-01-21 10:10:09
顶也存
1
来自四川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小满  发表时间:2024-01-31 21:54:05
多谢,我之前也被误导了
1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小满  发表时间:2024-01-31 22:41:23
不过确实,整体上中华书局的书质量比较高,但也有几本不好的。
1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混世魔王女士  发表时间:2024-02-07 02:56:04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张喵喵  发表时间:2024-02-11 02:09:38
好长。。。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张喵喵  发表时间:2024-02-11 02:10:20
牛逼plus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路人甲  发表时间:2024-02-16 16:27:50
码!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那个谁  发表时间:2024-02-18 21:01:17
1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糖糖蒸蒸  发表时间:2024-03-31 20:58:55
存一下
来自陕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恪桢  发表时间:2024-04-29 23:44:13
来自陕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研究院  发表时间:2024-06-04 04:27:08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