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里面挑骨头

作者:温情杀戮

《竹枝词》终于要出版了,温情为季风大大高兴,也为自己高兴,有点藏书癖的温情又可以为自家的书架增添一位丰采不凡的新成员了!不过,温情今天写这篇《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时候,却是一手捧着鲜花,另一手握着一小把石子,季大要有心理准备啊,^_^。
我曾经说过,能够让温情这样的老书虫一字不漏地读下去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竹枝词》便是这样一本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佳作。季大的行文简约而流畅,情节发展绝不拖泥带水,却又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季大的更新的确是有些慢,但季大笔下的一千字常常抵得上有些作者的五千字,不拖戏,不掉书袋,不抄袭模仿,季大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作者。大家肯定要问温情了,既然是这样一位功力深厚又认真严谨的作者,你居然还要在这里鸡蛋里挑骨头?温情这样做的确是有私心的(脸红),记得小时候看古龙的作品看得如醉如痴,可偏偏有几部佳作不是狗尾续貂就是缺陷明显,当时那个惋惜啊,恨不得把古龙先生从坟墓里挖出来“交流交流”,^-^。今天总算有了和喜爱的作者交流的机会,温情就想,也许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可能,能够影响季风大大,让她按着我的想法改变那么一米米,《竹枝词》这部佳作中就有了我一点点的贡献,无比激动耶。。。
现在回忆起来,第一遍读《竹枝词》开头几章,吸引我的是季大清新优美的文字还有就是女主角赵郁竹。不夸张地说,赵郁竹是我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令我激赏的几个女性角色之一。容貌清丽却蕴秀于内,聪慧而不张扬,内敛而又坚韧。小小年纪便具备了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季大没有把郁竹塑造成一个万能女主角,更不是万人迷,读起来真实可信,这也是《竹枝词》成熟可贵的地方。
我曾经评价季大塑造的第二男主角晏之临略显单薄,也有人说这个人物形象有些平淡,其实简单地用“平淡”两字来形容,或者季大自己的比喻——“没加糖的燕窝”,都不是很恰当的。之临初次登场给我的印象是,温润如玉,清逸出尘的美少年,带着一股子孤寂和忧郁的味道。说老实话,不是大大写得不好,而是这样的美少年,没见过十个也见过九个了,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不过后来,之临挺身而出,向赵贵妃提出和郁竹做朋友的要求;丰乐楼一节,又力排众议以确保郁竹的安全,让我看到了这个孱弱少年骨子里的强悍,其实并不比他的弟弟晏之原差多少。之所以觉得之临平淡,一个原因是大大给他安排的重头戏份量不够(这个恐怕不好修改了),另一个原因是季大对之临和郁竹恋爱过程的描写略有缺憾,虽然这种一见如故,水到渠成的爱情很纯粹也很美好,但少了几分激情,特别是热恋的味道差了那么一点点。尤其是两人之间的初吻,大人写到:“温暖的气息拂过郁竹的脸畔,她仰着脸承受着。晏之临的吻,文雅,舒缓而悠长。她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与不安”。这样的吻恐怕只能发生在老夫老妻之间,初吻应该有的娇羞忐忑,欲拒还迎,事后的羞涩欲逃,燥热难当,大大可都没有描写出来。这样说吧,也许郁竹爱上之临不需要过程,我们这些读者却需要,需要足够的过程来爱上之临,这样最后之临死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同身受,痛郁竹所痛。另外,隋芊芊这一段插曲始终是温情心中的刺,也许大人觉得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可恕温情驽钝,到最后也没看出来,之临原先究竟打得什么算盘。如果郁竹没有摆出决裂的姿态,他是否真的像之原推测的那样,立隋芊芊为正妃,然后想办法获得郁竹的谅解?季大不打算写之临的番外,可是在温情看来,之临的心路历程有些模糊,如果没有番外,我会觉得遗憾。最后说说之临的死,大大说之临死得平淡,其实不然,之临保留郁竹的清白已经足以让许多mm感动,不过我认为大人写之临含笑而逝,这个真的有点落了俗套。温情以为,在这种情况下,之临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的,他怎么可能放心郁竹一个人留在这个冷漠的人世间?他离开了,郁竹又要到哪里去找寻新的幸福?我不知道季大有没有看过匪大的《佳期如梦》,男主角病危的日子里,他天天求着女主角赶快离开,他说,如果最后那一刻看到你在我旁边,我会受不了。而男主角最后的嘱咐是,不要把自己的死讯告诉女主角。男主角的妹妹几个小时后强颜欢笑地把女主角送上了飞机,而女主角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到了飞机上她才放纵自己痛哭出来,因为她心里明白,男主角已经不在了。这一段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也觉得男主角的那种矛盾和割舍的痛苦十分真实。
相比之临而言,第一男主角晏之原更能牢牢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季大把这个喜欢穿戴得花团锦簇,偏偏还就是风采卓然的极品美少年塑造得鲜活饱满,入木三分。这么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不管你是爱也好,恨也好,只要他一出场,就有着强烈的存在感,让你想忽视都难。如果不是季大安排了□□这一情节的话,我几乎想给这个人物打满分。倒不是我特别反感□□这种事情(老书虫的心理承受力可是不容小觑的),而是觉得以之原对于郁竹的了解程度,做出□□这样的傻事有点对不起他的智商。以我的想法,轻薄一番肯定免不了,但□□应该不至于,之原多半会悬崖勒马,给自己和郁竹留点余地吧。当然,我知道季大安排这一情节的用心,这是贯穿全书的情节,而与此相关的那个玉佩,也是牵连起郁竹和晏氏兄弟的关键物件,改只怕是不可能了。那么季大就尽量在后面的情节里弥补□□事件给读者带来的负面效果吧,坦白讲,之原还真是我所读过的小说中,追爱历程最最艰辛无望的男主角呢!(这个恰恰迎合了温情的恶趣味,^_^)现在回过头来重读第一卷,我发现之原的前几次出场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之原从西疆战场回来,时隔一年再次见到了郁竹。如果温情不是知道了第二卷的内容,也不会觉得季大的描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然而,之原和郁竹之间已经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见到了思念许久的心上人,之原就算能够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平和,心里也必然是万马奔腾,他会想:郁竹有没有发现□□她的人是谁?之临死了,郁竹会不会万念俱灰?这段日子她是怎样熬过来的?没有了之临这个障碍,自己和郁竹是不是就有了机会?同样的,郁竹心里也应该是百感交集,看到之原不可能不联想起他的兄长,而之原之前不仅对自己表白过,还强吻过自己,更何况最后那次见面,郁竹痛殴了他,还说出了叫他永远不要再出现在自己面前那样的警告。而在这种情形下再相见,郁竹其实是非常尴尬的。就算他们两个人经历风雨后变得成熟镇定了,但也只能是表面上中规中矩,底下的暗潮汹涌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季大对这次见面的描写张力不够,对之原的外貌,衣着的描写也有点平淡,对白太短了(很难相信之原会由着郁竹敷衍两句后就离去),本来应该让读者第一次读到这里,就察觉装模作样的两个人背地里肯定有故事。还有,郁竹第一次受伤后练拳被之原看见那一段的对白也写得有点草率,干巴巴的,缺乏神态,动作之类的细节描写。之原在第一卷里表现最突出的是求婚一节,这一段描写把之原的性格特点,还有郁竹和两兄弟之间的纠葛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温情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相比第一卷,之原在第二卷里的表现更为耀眼。狩场遇刺和奔牛村历险两节是《竹枝词》的重头戏,也是最精彩最妙趣横生的章节,看得出来,这两段大戏在季大脑海中盘旋已久,温情送大大四个字:“无可挑剔”!于是,我们这些读者就看着之原对郁竹的爱,从无到有,由浅及深,一点点地成长。之原与郁竹的每一场对手戏都旗鼓相当,火花四溅,我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之原的喜悦与惆怅,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之原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彻底放弃他的缘故。温情也很喜欢第二卷尾声里的之原,那个憔悴的美少年,和普通战士一样,将爱人的信物寸步不离地揣在身上(虽然这个信物。。。),而在梦乡里又见到了自己心爱之人。
此外,温情还想提提《竹枝词》时代设定的问题。既然季大写的是虚构的时代,但为什么还出现了屈原与粽子的故事?还有,大大的对白里,常常出现的“你好,再见,谢谢,外公”这些用词,实在有点太现代了。之原唱的那首儿歌也一样,“爸爸,妈妈”这种说法古代应该不大用吧?还有,就是撤销郁竹太子妃头衔一事,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大妥当。既然郁竹并无过失,如果就这样不清不楚地直接撤了她的头衔,不知道内情的人肯定会以为是一种惩罚,对郁竹本人,还有她的家族都是很不利的。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公告天下,郁竹与太子未曾真正成婚,太子怜惜她年少,又侍奉汤药有功,故撤销其太子妃头衔,改封为XX郡主(戴安娜离婚后,也保留王妃的头衔)。并且由皇帝放出口风,希望为郁竹寻找理想的归宿,以慰济太子在天之灵。否则的话,郁竹的下场多半是在社会压力下出家甚至殉情,很难相信,太子辞世不过半年,就有那么多人上门求亲(除非之原在虚张声势),他们难道不怕触犯皇家的忌讳吗?而且郁竹封为太子妃后不久太子就去世了,按照古代的看法,这个女人有克夫之嫌,应该不会那么受欢迎吧。
另外再给《竹枝词》捉几条小虫:
1 从第二卷看,之原出征应该是皇帝钦点的(背后可能是之临在推动),为何第一卷里说他是“自动请缨”?而且他究竟去了多久?从第二卷看,郁竹立妃前之原就出发了,郁竹立妃后几个月之临病逝,之后又过了半年再次见到之原,这样算起来应该差不多一年了。第一卷中则说是半年。
2 丰乐楼之变一节里,之原说:“你们兵分两路,一路人,就是你顾昭泰,还有此时在外面的陈文瑞,在涌金门布置行刺替身之事,正所谓‘明修栈道’;另一路人,包括丰乐楼老板潘庭栋、你大哥 顾昭嵩、蒋家那个蒋子宁等人,今早齐聚丰乐楼,图谋真正的行刺,正所谓‘暗渡陈仓’!顾昭泰,本皇子说得对不对?来人哪!将他给我拿下!嘿!丰乐楼的事大 半要着落到他头上的!”这么说起来,蒋子宁应该和谋反一事有关,为什么第一卷之原求婚的时候,提到蒋子宁也是提亲的人选,难道蒋家脱身了?
3 文中“北岭”和“西岭”都多次出现,“北岭”才应该是正确的吧,大人要检查一下。
4 在“再见,之临”一节中季大写到鲍太医是太医院资格最老的太医,另外章节里写着董太医资格最老,这个应该是个笔误吧。
5 在“谁是太子妃”一节中季大写到“托盘里端端正正放着四件选妃信物,中间一支晶莹剔透的绿玉如意,边上四只红彩缎绣鸳鸯荷包”,这么看来应该是五件选妃信物,而不是四件,笔误。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季大不要怪温情挑剔啊,祝愿《竹枝词》马到成功!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竹枝词
  • 所评章节:58
  • 文章作者:季风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07-06-01 12: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