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评《不爱》

作者:砖窑长工

旧文的长评,0分搬回,发表时间:2009-07-29 12:55:35
原评:□//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27191
《不爱》一文用笔老练,情节紧凑,故事生动有趣,虽然作者专栏显示这是作者的第一篇文,但是请恕我们冒昧,砖窑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的作者,应该不会是一位新手。笑,胡乱猜测,作者大大不要介意啊。
于是言归正传,开始拍砖。
作者在文案中点明了本文的一个关键词“生物机器人”,我们觉得这个词点出了这篇文的与众不同,点出了这篇文的主题。撇开具体的故事情节不谈,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的中心内容可以概括成一个机器人爱上了他的人类搭档,然后经历了一些事情,最后收获了爱情。现代耽美文在JJ上不知道有多少,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机器人和人类”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不仅仅有同性之恋的冲突,更尖锐的矛盾是机器人,这样一个甚至可以说不是生物的东西与人类谈情说爱。这样的冲突必然是激烈的,能爆炸出十分能量的。我们觉得,这应该也是作者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冲突点。
所以要拍第一块砖--故事人物与设定背景的不协调。
既然这个故事的一个卖点就是机器人与人谈恋爱,那么“机器人”就应该是本文非常重要的一个设定,是需要作者特意突出强调的部分。但是非常遗憾,到目前为止,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皇甫根本就是一个人类,很难在他身上找到机器人的特征,虽然作者不停地提到实验室数据一类的元素,但那些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写出一个机器人骨子里的特质,没有写出他与正常人类的区别。在文中,皇甫因为生物元件不能支持机器部件以及他的情感这一描写,几乎写得和普通现言中身体较弱的男主感觉一样。而事实上,这部分其实完全可以突出的更加惊心动魄和表现皇甫的机器特写。
在评文前,老板曾经特地问过作者关于时代背景的问题,作者回答说这是近现代。也就是说,其本质还是未来社会,但是由于作者笔墨过于渲染情情爱爱的主题,文章的背景基本被忽视了。这样,这篇文最为华丽的冲突事实上并没有写出来,或者说被淡化了。故事中唯一能提醒读者,皇甫是机器人而不是人的地方,就是莫言嘴上一直拒绝皇甫的理由:“我不会爱上机器人”这句话。但是当莫言最终接受了皇甫,连这句话也淡化为薄纱般的背景。而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好像只是一个时代模糊有关杀手的耽美故事。
其实,本文完全可以再挖掘地深刻一些,砖窑觉得这篇文其实是在对“禁忌的恋情”进行探讨。在讨论这篇文的时候,老板娘和老板一致觉得,作者的心很大,她想写的故事其实很深刻,拿文中出现的恋人来看,无论是黎芸和萧蓝心,还是沈凡和苏世辰,都是禁忌的爱恋,其中夹杂着不知多少困难险阻,至于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就更加不用说了,阻隔他们的是民族和历史积累的仇恨。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是紧紧扣住了对“禁忌恋情”的述说。而主人公皇甫和莫言禁忌的点在于皇甫是机器人,文中没有突出皇甫机器人的特质,其实就是没有写出主人公禁忌的点,没有凸显矛盾,弱化了文章的主旨,黯淡了原本应该闪亮夺目的颜色。
顺便在这里砖窑要插一句,其实本文弱化的不止是禁忌的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感情和冲突是要通过对比来表现出来的,而本文的情节中,所有的对象都是非正常向的爱情,这样其实也算小小的遗憾,弱化了正常文明的背景,反而不能突出禁忌爱情的主题。在放眼望去一片非正常性向的世界里,男男或女女的感情反而正常了。其实应该把背景的正常性写出来,这样也能够更加突出作者要描绘的爱情。当然,作者并不是完全没写这方面,在倒数几章里,作者通过莫言的妹妹之口,其实也暗示了社会背景其实还是正常性向。只不过叙述过于简略,容易让读者忽略。
接下来拍第二块砖--故事主线不清晰。
毫无疑问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机器人皇甫和杀手莫言这一对,以查找叛徒为故事主线和承轴,写这两只的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在故事设计上真的思考地十分缜密,前面提到的黎芸和萧蓝心,沈凡和苏世辰,夏于戎和颜墨着三对,不仅仅在感情线上紧紧扣住主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也是为查找叛徒所服务的。(虽然砖窑出的是砖评,但是还是想在这里向作者大大竖起大拇指)但是,但是!作者把皇甫主动帮助莫言调查叛徒的故事打散在这个故事中,用零星的对话交代出这段情节,记不清晰也不明确,倒是有两分让读者猜谜的味道。砖窑认为,主人公的行动应该是围绕调查叛徒展开的,但是作者能描写那样精彩的暗杀场面,却有些吝啬对主人公查找叛徒的行动的描写,两个主人公一碰在一起,除了谈情说爱还是谈情说爱。我们觉得如果作者把这条主线,前因后果,发展变化都点得更加清楚一些,效果会不会更好?
这里紧接着一定要说第三块砖--喧宾夺主。
喧宾夺主,宾是指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苦难的恋人,主当然是指两只主人公。在文中,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的故事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和笔力,作者把这两只的故事写得曲折动人,细致到人物矛盾挣扎的内心。文章的后半部分,这两只似乎变成了主角,而真正的主角好像变成了背景,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老板娘从一个纯读者的角度发出感叹--怎么又是这两只,皇甫和莫言跑哪里去了,我想看他们的故事啊!当然,读者的喜好不同,或许有人更加喜欢这一对,但是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说,对这一对的描写无疑是喧宾夺主了,写得太细致了。
说到这里,砖窑比较推崇作者写黎芸和萧蓝心这一对的笔法,通过两位主角的视角,把这一对的故事带了出来,前因后果交代地非常清楚,详略恰当好处。而写到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的时候,作者选择了正面去写,好像在大故事中,独立地写了一个小故事,自然会占据比较多的篇幅和眼球。我们对于作者写作的角度,是有一些异议的。前面说到,黎芸和萧蓝心这一对的故事是通过两位主角的视角写的,两位女士的所有行动都是主人公看见的,她们说的话,是主人公听见的,所以她们的故事是附着在主线故事上的,与主体故事是一个整体,协调不突兀。而作者在写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的时候,是采用了上帝视角(注意,我说的不是不是JJ上特指的玛丽苏上帝视角,我是指严肃意义上的上帝视角),他们的故事根本没主人公什么事,于是作者干脆把主人公塞角落里休息去了。
砖窑讨论,猜想作者这样处理可能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侧面的写法前面已经使用过了,为了写作手法和死角的变化不单一,作者采取了文中那样的处理手段。二是这些附属的故事,作者选择了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重点写,另外的简略写,所以出来这样的效果。但是不管怎样,砖窑都认为,夏于戎和颜墨这一对不应该盖过我们的主人公,所谓主人公,他们之间的冲突爱情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继续唠叨第四块砖--高潮没有突出。
文章到最后,莫言终于接受了皇甫的感情,承认了对他的爱意。这一段,应该是让读者期盼已久的发展,应该文章的一个高潮部分。但是说实话,这里莫言接受皇甫的心里斗争,没有表现出来。分析一下几个可能的因素,第一这篇文虽然说有两位主角,但是很明显,作者用笔的着力点还是在皇甫身上,所以莫言的心理活动涉及比较少一点。而且似乎莫言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冷淡的人。第二,可能还是之前提到的原因,莫言一直不愿意接受皇甫的原因是他是一部机器,但是由于皇甫的机器人特征不明显,所以这里的冲突和矛盾难以激化,所以这样动人心弦的一刻就这样平淡如水地写过去了。而到了最后一幕,皇甫死了,这幕冲突算是彻底让路给了恋人的生离死别,而皇甫的死,我们看下来,也颇有急促之感。当然,故事是紧贴着之前的情节连下来,可是,由于这章故事中其实是写了两个场景。第一幕是颜默和夏于戎之间的生离死别。下一幕才轮到皇甫和莫言这一对,不免把读者的感情都已经压榨的太干净,到最后就显得煽情力度不够了。其实,这也是文章结构安排的问题。高潮是必要的,但是连续不断的高潮对一篇小说来说,其实就不是高潮了。
皇甫的死还要涉及到伏笔不够清晰。在文总虽然前面也提到了司马泽,但是并没有引人注意的地方,而这里却让司马泽作为这一幕高潮的实际执行者,感情上显得交代不够,皇甫的死就好像是作者为了让他死而死,而不是根据故事的发展他必须死。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不爱
  • 所评章节:20
  • 文章作者:壹小糖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12-03-07 1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