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蒙面客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可以,偶情愿把这个变成真的砖头,直接埋了这个坑!省得误导那么多人!

如果偶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偶真想把每个荒谬的、言词不通的地方给挑出来。
对于这篇文,偶现在只有想吐血的冲动。
对于文章的作者,偶只想说一句,摆脱您老多看看几本书,再来挖坑吧。
历史,不是单凭一本简明大纲就能阐述的。
而历史,也不容许他人以如此不尊重的态度进行扭曲。


1.战略则决定了战术。现在的局势已经颇为明朗,一切军队、组织、个人,都得沿着张伯伦的妥靖政策走下去。
-------------
妥靖政策…………这四个字,在张伯伦时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直到二战尘埃落定,史学家开始研究回顾才有了这个论断的…………作者大人,您真强……主角难道是未卜先知么?神人啊神人。


2.现阶段军方的高层大多都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那些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们的态度同样也明确的很:能不战,则不战。
----------------------
哪些文献和原始资料告诉那个作者当时的军官有这种想法?
麻烦您翻出来给偶们看看。不用全文,给个文献编号就行。


3.修长的手指灵巧地划过黑白相间的键盘,跳动的音符便源源不断地流泻开来,从门德尔松的《魔王》开始,悠扬的曲声便传遍了塞缪尔家的上上下下
-------------
《魔王》能算得上悠扬??给出征的人弹这个??除非那主角逻辑上有问题!

4.就在这片迷茫的气氛中,华沙迎来了38年的9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那都决不会是一个平凡的月份,因为,它,在后世的历史书上,一致,被称为“耻辱”, “污点”。 当然,耻辱之所以会是耻辱,污点之所以会产生,那是因为当时的人……并不认为它是耻辱,或是污点。这道理,很容易理解。
===========
耻辱?污点?
呵呵,那段的是非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作者倒好,简单就用4个字概括了。
您真是大家啊大家~~~

5.没错,事到如今,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估算战争开始的时间了。今年是不会了,明年可能还赶不及——只要斯大林不倒向希特勒那边!但…… 危险

----------
又一个无知作者笔下的牺牲品…………
斯大林那时是倒向希特勒么??
开玩笑!
那时当时苏联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所决定的
斯大林只是一个政客,他能做的自然是保护自己国家的安全……
根本不存在倒向不倒向希特勒的情况……

6.“我们,合奏一曲吧。”若望又像以往那样硬拉着克雷恩来到了钢琴前。 “恩。” 若望选的,是贝多芬的《月光曲》,据说这是贝多芬在夜晚,沿着莱茵河散步的过程中被一个眼盲的女子的琴声所打动,为了让这位从没见过月亮的女子感受到月色的迷人,乐圣便迎着月光,一气呵成而谱完的曲子。很轻柔,听着听着,整个人的身心也就舒缓了。==========啊,真是强啊…………月光曲合弹? 这个曲子居然可以两人合弹???!!! 作者,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 啊,当然不是真要你们弹,只是按照起音摆个姿势,让人家学习一下而已。 让偶们学习一下两个贴在一起的人到底怎么弹钢琴……  

某人看的一路吐血,以上是一些很可笑的地方,象什么病句,偶都没讲,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有问题。深度怀疑你学过历史和政治么?!历史和政治不是可以拿来随意的歪曲的。如果不会写,请不要拿其开玩笑,来误导他人。总之,实在是不想看到这样作品公然的以一种高姿态来编造历史。请作者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不要写此种文章还误人误己!估计偶要去急救……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北极星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之之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5-02-01 22: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