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般神韵——评钫铮的叙述风格

作者:钻石公主

读钫铮的文,有一种矛盾,既被情节吸引,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为诗般的语言所迷,想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尝,这种甜蜜的煎熬所催生出的奇异阅读快感,是阅读其他网络作品时所不曾有过的。
不得不承认,在林林总总、泥沙俱下的网络作品中,能够看到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三者俱臻妙境的《睡在你眼睛的沙漠里》,是令人极其惊喜和震憾的。
也因此,在给这篇文写评时,因为可论述的着力点太多,反而有无从下手之感。
想来想去,决定化整为零。本篇只讨论一下钫铮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人公——少女咏哲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青春期女孩,率性,粗心,洒脱,淡泊,没有多大志向与爱好,甚至对爱情也没有多少向往。如此平凡的一个少女能够牢牢吸引读者的视线,跟随她一起去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单相思,见证一场感天动地的同性恋,作者的语言功不可没。
钫铮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在轻快、明媚中透露着诗歌般的神韵和回味无穷的哲理,而又夹杂着淡淡的怀旧的忧伤,可以说,她以一种自然、口语化的讲述方式,开拓了一个风格独特而又极具美感的话语空间。
钫铮笔下,有大量的诗歌般的意象,比如玻璃瓶装的可乐,旧旧的小店,“掉进时光的洪荒里,无可挽救地被掩埋。”在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时代,唤起我们内心某种遥远的记忆,它让人想起鲁迅对鲁镇的牵挂,带有某种不自觉的还乡式的内心皈依。
“生活中一些幽微细蜜之处待得一一清楚之后,我开始怀念自己当年可贵的愚钝……长大,也不见得有多愉快。”
这种无可奈何的流逝,淡淡的怀旧情绪,与女主人公孤独无助的成长构成了观照,对读者形成强烈的冲击。一种沉甸甸的情感在读者内心被激活,并在这种情感的催动下,不知不觉中陷入思考。
《睡》文中,诗般优美而闪耀着哲理光芒的语句比比皆是。
比如,当单小舞师生恋曝光,廖书伟仗义相助时说:“爱情是很美好很美好的,不应该成为一件毁灭前程的事情。”
如果仅仅把它看成廖书伟对师生恋的评价,这种解读未免过于简单。
廖书伟与徐家明的感情,是有悖伦理,不为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的,是永远也得不到祝福的。面对压抑的现实和压抑不住的情感,我们可以轻易想象廖书伟的内心世界,更可以体验他当时感同身受的心境。因此,这句话是廖书伟对师生恋的评价与支持,更是他自身渴望理解的呼声。也正因如此,他会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试图让姜佑谦对咏哲说出想说的话,“我爱你,不骄傲也没关系。”
钫铮通过这些典型的、符号化情节的设置,令人物心理以及无意识动因浮出地表,进入文学阐释的过程中,甜蜜而忧伤的情感在这种诗歌般的咏叹中变得更加真挚、感人,赋予故事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贾平凹说过,好的文章,囫囵囵是一脉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机巧地在这儿让长一株白桦,那儿又该栽一棵兰草的。
钫铮的作品,正是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工,它所呈现出的自然韵致,既显示了作者强劲的叙事潜能,也折射了作者在文字上的不懈追求。
现今,在许多作者都喜欢用曲折夸张的情节,暴虐色情的描写来迎合读者的网络文学中,钫铮的创作姿态和价值立场是极其可敬的。
如果说,在产量惊人的网络作品中,确有一些是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沉淀为文学精品的,《睡》文是当之无愧的一篇。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