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柯南]掺水真酒自救手册》

作者:Mollive

// 个人主观产品,看看就行,不看也行,别骂就好了//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大家的成长记录,是祐希学着去爱与被爱的过程。但其实也不止祐希,研二也在学习如何去爱着他独特的恋人,如何去接受恋人含蓄的感情,图时也在告诉告诉我们爱的模样之一。
在我的长久认知中,爱之所以是超脱于喜欢且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在于它是对不完美的接受。而祐希和研二的感情过程就像是他们之间相互的了解与接受。最让读者直观的感受到的便是研二对于祐希极致的包容,在面对从一个普通的人到罪无可赦的犯/罪/分子这样身份反差时,研二在惊讶后更多的却是对祐希身份的背后不为人知的折/磨的心痛,并对他异于常人的人生的坦然接受和竭尽全力的修补。其实作为警/察,利用这份无望的感情可能才是最正常的行为,但他却一直将自己的职业与情感分离,从最开始的“一分钟恋人”,到后来时时刻刻的相处,这种身份的分离不只是为了祐希更加自在的行动,也体现了研二对祐希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与真诚,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选择放弃身份和立场所带来的枷锁来真诚的对待双方的感情。而且在同期试图通过研二来影响祐希的决策时,研二理解同期的决定但并不会选择将干涉自己恋人的人格。
其实从一瓶波子汽水开始,祐希便早已被划入研二先生的领地之中了,研二也在尽己所能的维护祐希小心翼翼的情感。
同样,小祐希其实也在接受研二的不完美。其实我感觉在绝望中出现的研二在小祐希心中的初印象可能会有一点神化,而随着更长时间和更加亲密的相处,祐希也会明白研二先生作为恋人不总会是无条件的支持他所有的决定,他(研二)会更倾向于选择并非最优解但祐希最轻松的方式去行动。但我想最终研二在祐希的心中一定是无可挑剔,最完美的样子。比起说是小祐希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如说是因为研二,所以会对类似的人有所偏爱。
爱是双向的。
可能在整本书的叙述中,研二的包容会显得更加明显,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其实也都建立在祐希的“善”至上。没有祐希对于整个世界包容的爱,又怎么可能会爱上一个人?书中的人物给人感觉是完美的,但他们又总是不完美的。人物的不完美在于方方面面,而人的完美又独显于其独特的人格。祐希仿佛在用最残破的□□经历近乎完美的情感。
如果要以词语来概括整本书的话,那么善良、生生不息以及尊重,一定是个很好的答案。祐希的人格诠释了善,而祐希的成长又诠释了生命和爱。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的心意,只能努力用营养液浇灌你,你可感受到我无尽的情意!
26
来自江西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4-02-06 22:40:30
呜哇谢谢喜欢!
我觉得感情是要相互成就和相互陪伴而逐渐真正建立起来的东西,上辻和萩原从最开始走到最后,也是一点点前进积累出来的结果。
萩原最开始告白有危急情况的影响,上辻最开始的心情也有吊桥效应的推动。但他们却是都是值得彼此去喜欢,也确实很契合彼此的人设。
彼此拯救、彼此共鸣……总之写着写着也顾不上是不是ooc或者怎么样了,就觉得他们真的好适合……
5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4-02-06 22:42:50
以及谢谢长评……但等过年再更新吧年前快被工作压死了呜呜。
6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中也赛高!  发表时间:2024-02-06 22:55:39
说实话,我也想有这么一份个人主观评论。
我比较喜欢非现实世界模板的故事,因为读他,就像永远荒诞永远年轻,就像把世界掌握在手中,就像我可以假装世界上只有马卡龙和手冲咖啡。
ctm,我有太多可供咀嚼和谈笑的痛苦,让我觉得我在矫揉造作,我在无病呻吟。于是一瞬间里我曾反复幻想,我想看世界燃烧起来。我讨厌一切美好建立在不可言述的沉默里。
但是我们的情人不过是随便借个名字,用幻想吹出来的肥皂泡。我只能当个可悲的情人。对待世界不需要庄重,因为太正式了,显得很荒诞,太轻佻了,我会受伤。
我爱现实主义一如我恨他,我的爱造就了我的恨,我的恨让我明白我不能放弃爱他。
我有时候真的很想像小孩子一样耍赖,但我又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了,最好的故事,最好的结局,最好的未完待续,最好的未来。
所以我总是很高兴遇见大家,即使这意味着真实,苦难,但我真的很高兴,很高兴有人告诉我,你要看见他,你要正视他,你还要走出来,虽然很痛苦,虽然希望自欺欺人。这让我觉得我所坚持的正义真理仁善谦逊是正确的。
包容与爱,忍耐与抗争,牺牲与坚持,我想把这些送给祐希以及所有描绘生命与奇迹的作者。
因为现实主义里我们悲悯地浪漫。
5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Mollive  发表时间:2024-02-06 23:38:35
其实我一开始会读这本书是因为祐希的坚持。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小说是虚假的美丽泡泡,但它们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支撑,它们在我的眼中从来都是真实存在的。祐希觉得自己的生命应该交由法律审判,这样的设定我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生活,但我的的确确抱有这样的坚持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生命的消失不应该是悲伤的,我也没有权力去决定每一个生命的存亡,包括自己,所以我认为我只能死于意外、自然和法律。当我看见这样的祐希时便也不自觉的期待起来,也许是对他的未来,也许是对我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创作到后期就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了,它的人物与读者会帮助作者完成点睛之笔,它才会成为读者心中的期待。
5
来自江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Mollive  发表时间:2024-02-06 23:38:58
回三楼,其实基于上述认知,我觉得关于文字的东西必然带有主观色彩,说明书都会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评论更是如此,无非多少。也许可笑,也许荒唐,我在少年时期的三观三分之二都算是由成人眼中的垃圾小说塑造的。它们的确比不上名著发人肺腑,但作为人意识的载体形式之一,它必然在传达思想,而我就是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尽管我心性凉薄,至少它使我融入社会。这是个很抽象的过程,也不建议没什么辨别能力的学习。
扯远了,总而言之,表达自己是自然的事情,它不存在好坏。虚拟很快乐,但我们也仍活在现实。我希望它们带给人的只是快乐,而不会影响大家的生活,它应该是动力的。
3
来自江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