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小天

【网友:侍从,来我身边。好的,主人。】法律上有个说法叫谁主张谁举证,你主张林徽因没有介入破坏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导致他们离婚,那么你就该拿出证据来证明,而不是空口白牙说作者不查资料。再说这是杜撰的小说 ,作者爱怎么写怎么写。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鹤止步  发表时间:2015-10-29 07:38:00
小说本来就不必太当真,那这样的话那些真人同人小说怎么活
[2楼] 网友:采桑子  发表时间:2015-10-29 12:09:57
这个叫诗从的就是个黑子,到处黑火了的文和作者。
[3楼] 网友:侍从  发表时间:2015-10-29 16:02:31
楼主,是的,谁主张誰举证。既然此文影射林徽因是徐志摩的情人,(别唧唧歪歪此文是杜撰,如果纯杜撰 那怎么文下面一水的喷林徽因啊),那请作者拿出证明出来,证明林徽因破坏徐志摩的婚姻。
而且,此作者在我楼下承认了她没有查资料,她说她看了晓说 写大纲很辛苦。我就呵呵了,那个作者写小说写大纲不辛苦啊?但这跟查资料不是一回事吧,看小说也能叫查资料?(楼上那个说我黑子的采桑子,你家白抄堂大大写文不辛苦,因为她的大纲细纲都是抄的啊~)
[4楼] 网友:侍从  发表时间:2015-10-29 16:10:08
为什么我昨天发的评论被删了。

高晓松说他看过林徽因日记你就以为他真的看过啊,谁能证明啊?

高晓松一边说他家和林徽因是世交,一边又把世交长者的秘闻拿出来编排,根本自相矛盾好吧。而且,高晓松也没说林徽因是徐志摩情人吧?高晓松编排的是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的事情吧。、

也别说此文杜撰,既然是杜撰,怎么那么考据党在骂林徽因啊?既然你是影射历史人物,很多人因为你的影射看你的文,那你也要为此承担责任。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毅腾
来源:知乎
一、爱上金岳霖
这个流言起源于林洙的书《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我忽然想起,社会上流传的关于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就问梁公,是不是真有这回事。梁公笑了笑说:
“我们住在总布胡同时,老金就住在我们家的后院,但另有旁门出入。可能是在1932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时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和我谈话时一点不像妻子和丈夫,却像个小妹妹在请哥哥拿主意。听到这事,我半天说不出话,一种无法形容的痛楚紧紧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连呼吸都困难。但是我也感谢徽因对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没有把我当一个傻丈夫,怎么办?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觉得尽管自己在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养,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学家的头脑,我认为自己不如老金。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结论告诉徽因,我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他们永远幸福。我们都哭了。过几天徽因告诉我说:她把我的话告诉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


【而真实的情况是,金岳霖这个时候根本不在国内。】

1931年,我又有机会到美国留学一年,我就到哈佛大学的谢非先生那里学逻辑。我告诉他说,我教过逻辑,可是没有学过。他大笑了一阵。…… 无论如何,我走上了比较着重在分析的哲学了。—— 《金岳霖文集》第4卷

金岳霖在 1931到1932年间趁休假赴哈佛随谢佛补习数理逻辑。
—— 刘培育主编《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增补第2版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网站上金岳霖的网页介绍:
l926年金岳霖受聘到清华大学任教,历任讲师、教授。l931年休假出国,在哈佛大学听谢非教授讲逻辑学。

清华当时有个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公费去外国访问进修。

这就是说,金岳霖在1931年的某个时间,去了美国学习,时间为一年。那么到底是几月去的呢,我们看看徐志摩怎么说的。

以下两则皆录自 徐志摩 《爱眉小札 书信》
一九三一年七月四日自北平
爱眉:
……老金他们七月二十离北平,他们极抱憾,行前不能见你。小叶婚事才过,陈雪屏后天又要结婚,我又得相当帮忙。上函问向少蝶帮借五百成否?
竞处如何?至念。我要你这样来电,好叫我安心(北平电报挂号)。“董胡摩慰即回眉”七个字,花大洋七毛耳。祝你好。
摩亲吻 四日
一九三一年七月八日自北平
爱妻小眉:
……你的鞋花已买,水果怕不成。我在狠命写《醒世姻缘》序,但笔是秃定的了,怎样好?
诗倒做了几首,北大招考,尚得帮忙。
老金、丽琳想你送画,他们二十走,即寄尚可及。
杨宗翰(字伯屏)也求你画扇。
你的亲摩
七月八日



以上。金岳霖1931年7月20日出发,公费进修一年去美国学习数理逻辑,自然在1932年8月左右回来,赶上9月清华开学。
且金岳霖在去美国之前,一直跟丽琳租着凌叔华家的房子同居,压根没见过林徽因几面。【怎么就变出来林徽因大着个肚子,跟老公说爱上了一个只见过一两次的,有女朋友的,十个多月前就到地球另一端去进修了的人?】






二、八宝箱事件

关于八宝箱的流言,起源于凌书华给陈从周的信件:
1、1982年10月15日,客居英国伦敦的凌叔华致信陈从周:
……不意在他飞行丧生的后几日,在胡适家有一些他的朋友,闹着要求把他的箱子取出来公开,我说可以交给小曼保管,但胡帮着林徽音一群人要求我交出来(大约是林和他的友人怕志摩恋爱日记公开了,对她不便,故格外逼胡适向我要求交出来),我说我应交小曼,但胡适说不必。他们人多势众,我没有法拒绝,只好原封交与胡适。

2、1983年5月7日,凌叔华再次致信陈从周:
其实那时大家均为志摩暴卒,精神受刺激,尤其是林徽音和他身边的挚友,都有点太过兴奋。我是时恰巧由武汉回北京省亲避暑,听到志摩坠机,当然十分震动悲戚。……
至于志摩坠机后,由适之出面要我把志摩箱子交出,他说要为志摩整理出书纪念。我因想到箱内有小曼私人日记二本,也有志摩英文日记二三本,他既然说过不要随便给人看,他信托我,所以交我付存,并且重托过我为他写“传记”,为了这些原因,同时我知道我交胡适,他那边天天有朋友去谈志摩的事,这些日记恐将滋事生非了。因为小曼日记内(二本)也常记一些事事非非,且对人名一点不包含,想到这一点,我回信给胡适,说我只能把八宝箱交给他,要求他送给陆小曼。以后他真的拿走了。
日来平心静气的回忆当年情况,觉得胡适为何要如此卖力气死向我要志摩日记的原因,多半是为那些他热衷政治,志摩失事时,凡清华北大教授,时下名女人,都向胡家跑,他平日也没有机会接近这些人,因志摩之死,忽然胡家热闹起来,他想结交这些人物,所以得制造一些事故,以便这些人物常来。那时我蒙在鼓中,但有两三女友来告我,叫我赶快交出志摩日记算了。我听了她们的话,即写信胡适派人来取,且叮嘱要交与小曼。但胡不听我话,竟未交去全部……
那时林徽音大约是最着急的一个,她也同我谈过,我说已交适之了。


把林徽因、胡适、凌书华几个人的往来信件和日记串起来看,整个事件就很明了了。

徐志摩死后,胡适牵头整理他的遗作,所以请凌叔华把徐放在她那里的八宝箱拿给他。
【1983年5月7日 凌书华给陈从周的信】

1931年11月26日,晚,凌叔华晚上约叶公超去看徐志摩放在她家的八宝箱。叶公超看到了康桥日记。(之后凌叔华把箱子交给了胡适。)
【由您处取出日记箱后,约三四日或四五日听到奚若说:公超在叔华处看到志摩的康桥日记,叔华预备约公超共同为志摩作传的。据公超后来告我,叔华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开会(讨论追悼志摩)的那一晚上约他去看日记的。(林徽因32年元旦给胡适的信)】

1931年11月28日,晨,林徽因从胡适那里拿到八宝箱。胡适的目的是请林徽因编遗作目录。
【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六晨,由您处拿到一堆日记薄……您要我看一遍编个目录(林徽因32年元旦给胡适的信)】

之后,林徽因听说凌叔华私扣了康桥日记。
1931年12月7日,凌叔华找林徽因要一些徐志摩写给林的信件,用来编“志摩信札”。林找她要康桥日记。
【追悼志摩的第二天(十二月七号)叔华来到我家,向我要点志摩给我的信,由她编辑成一种“志摩信札”之类的东西……最后我向她要看公超所看到的志摩日记——我自然作为她不会说“没有”的可能说法,公超既已看到。我说:听说你有志摩的康桥日记在你处,可否让我看看,等等,她停了一停说可以。(林徽因32年元旦给胡适的信】

1931年12月9日,林徽因依约去凌叔华家拿康桥日记。凌不在家,留条说日记还没找到。

1931年12月14日,凌叔华送了半册康桥日记去林徽因家。

1931年12月28日,胡适去信凌叔华,索要另半册康桥日记。
【昨始知你送徽因处的志摩日记只有半册,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册半留下作传记或小说的材料了。
但我细想,这个办法不很好,其中流弊正多,第一,材料分散,不便研究,第二,一人所藏成为私有秘宝,则余人所藏也有各成为私有秘宝的危险,第三,朋友之中会因此发生意见,实为最大不幸,绝非死友所乐意。第四,你藏有此两册日记,一般朋友都知道。我是知道的。公超与孟和夫妇皆知道,徽因是你亲自告诉她的,所以我上星期编的遗著略目,就注明你处存两册日记。昨天有人问我,我就说:"叔华送来了一大包,大概小曼和志摩的日16都在那里,我还没有打开看,所以我今天写这信给你,请你把那两册日记交给我,我把这几册英文日记全付打字人打成三个副本,将来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给你做传记材料。
请你给我一个回信。倘能把日记叫来人带回,那就更好了。
我知道你能谅解我的直言的用意,所以不会怪我。
(胡适12月28日给凌淑华的信)】

1932年1月22日,凌叔华把手上的半册康桥日记交给胡适,但仍然私自截去4页。
【胡适日记 1932年元月22日:
……为了志摩的半册日记,北平城闹得满城风雨,闹得我在南方也不能安宁。今天日记到了我的手中,我匆匆读了,才知道此中果有文章。
我查此半册后幅仍有截去的四页。我真有点生气了,勉强忍下去,写信去讨这些脱页,不知有效否。后面是今早还日记的原书。这位小姐到今天还不认错!】

林徽因拿到手的这些日记,在她死后多年,被林家的某位家人销毁。
【我1982年为一卷本《徐志摩选集》写序,仅就听说林徽因当年争到的一部分而言,说过物随人非(她于1955年病逝),确知在“□□”时期终于消失了,倒并不是出于□□的□□。这是我当时特向金岳霖探听到的下落——卞之琳】

此事起因,无非是收集徐志摩遗作,为文集做准备。凌叔华答应拿出,却又私扣,几次三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何况,徐志摩遗物本来是胡适向她索要,赖不到林徽因头上。

按照凌叔华的说法,康桥日记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恋爱日记。但是,这本日记陆小曼看过,沈从文看过,叶公超看过,胡适看过,这几位从来没有林和徐谈过恋爱的说法。林徽因保存这些日记到死,然后留给了梁思成,真是恋爱日记,哪能如此坦荡。

至于日记最后被谁销毁,这其实也很好推测。当时梁再冰在国外,梁从诫并不跟父亲同住。而□□貌似对此也没什么兴趣。当然,被销毁的似乎并不止这些日记,包括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的信件情书,也都不见了踪影,已知的出版物中,只有梁思成写给林洙的一封情书。

似乎梁思成这辈子只写过一封情书,就是给林洙的。










三、康桥之恋

康桥之恋这个谣言,实在不确定起源在哪,有可能是凌叔华,或者陈从周,或者其他什么人。

大概意思就是徐志摩林徽因两人在英国期间有过恋情,抑或谈婚论嫁,以至发展到逼迫张幼仪离婚等等等等。


严格说,康桥之恋的说法,是后来徐志摩研究者们提出的观点。他们这算是推论,自认为很美好,说多了大家就信了。推论的依据是陈从周编的《徐志摩年谱》,里面提到“是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故志摩出是举,他对于徽因倾倒之极,即此可见。

: 陈从周的话是关于徐和林有过恋情的最早记载。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编剧更是把这种关系放大了,加强了,影响也最“深远”。在坚持徐和林有过恋情的研究者中,韩石山,陈子善是最著名代表。

“林徐的确是对对方倾心”这个观点至今都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林从八月中就没有见过徐志摩,徐九月中才提离婚,完全无法证明“徐为此跟张离婚是真”。

1920年9月15日林徽因回到伦敦,考入圣玛丽学校。学校距离寓所大概两英里。

徐志摩1920年9月24日离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赴英。10月上旬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博士学位。
1920年11月26日写信叫张幼仪来英国。
【徐志摩1920年11月26日致父母信,《志摩的信》学林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大约在1921年3月中下旬,徐志摩和张奚若一起拜访林长民,认识了林徽因。之后经狄更生介绍,去剑桥做了特别生。
【张奚若《我所认识的志摩》:当我1921年和他在伦敦重聚时,他因分手半年,一见面就很得意地向我说他近来作了一篇文章。
张奚若对梁从诫说过:你们的妈妈当时梳着两条小辫子,差一点把我和志摩叫做叔叔!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先生……我第一次会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林徽因《悼志摩》: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狄更生先生。】


张幼仪是在徐正要去剑桥的时候到伦敦的,大概跟见到林徽因是前后脚的时间,徐张最晚在四月之前就搬去了沙士顿,因为他们同去剑桥看了赛艇比赛,这个比赛是在复活节那几天,而1921年的复活节应该是在3月27日。

1921年8月中,林徽因跟柏烈特一家去海滨度假。就此算来,她跟徐志摩同在伦敦且能够有机会交往的时间,满打满算,有4个半月。
【伦敦离剑桥大约有100公里,考虑到100年前的交通状况,要频繁在两地往来,可能性不是很大。】


关于这段时间的生活,张幼仪有过描述:
他总是回家吃午饭和晚饭,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穷了吧!……因为我们好像老在等着老爷寄支票来。
他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沙士顿火车站和康桥之间,有时候乘着公共汽车去校园。
我白天很少看到徐志摩,他总是在学校。不过,有一次他带我去康桥看赛舟,还有一次带我去看范伦铁诺的电影。我们非在白天看电影不可,因为晚上没有大众交通工具可搭。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照这么看,徐志摩不在家的日子并不多。

林徽因对这段日子的描述又有不同:
好比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顶大的饭厅(点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辨),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只是天天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我玩――实际生活上所认识的人从没有一个像我所想像的浪漫人物,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纠纷。
【林徽因1937年11月9-10日致沈从文信,《林徽因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版】


关于离婚,张幼仪《小脚与西服》是这么说的:
九月初的时候,老爷和老太太的支票寄到了,过了没好久……这时候我已经怀了三个月身孕……有天早上,徐志摩说:今天晚上要来个客人……一道吃晚饭。
……我洗好碗盘以后,徐志摩……问我对明小姐有什么意见。……我就说:呃,她看起来很好,虽然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徐志摩……突然尖叫说: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这是徐志摩第一次提离婚。在大半个月前,林徽因早已跟柏烈特一家去海滨了,而直到林徽因离开英国,也没有机会再跟徐志摩单独碰面。因此不可能是她让徐开口离婚。

赵元任夫人杨步伟《杂记赵家》:
那时还有一个风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励离婚,几个人无事干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首当其冲的是陈翰笙和他的太太顾淑型及徐志摩和他的太太张幼仪,张其时还正有孕呢。这些做鼓励人的说法,我一到就有所闻,并且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批评,说陈寅恪和傅斯年两个人是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是最干净的。

罗家伦《忆志摩》:
有一天,他在一个中国饭馆里同几位朋友闲谈,这几位朋友都跟他说,你单是吵离婚,而不想法把你太太有所安顿,是离不成的。于是天真的志摩居然认真地问计。他们说:最好你为你太太找一个替人。
大家谈得随便的时候,志摩又提出找谁做替人好的问题。于是大家想到志摩的好朋友哲学家金岳霖还没有结婚,最好让志摩移交给他。哪知道隔开一堂屏风,金岳霖正在那边吃饭,于是金岳霖轻轻地把屏风推开,站在他们饭桌前面叫声:嘿!满座为之大惊,但是这班有风趣的人,彼此都不在意。
——而张幼仪自己也说,来跟她谈离婚的,是徐的朋友黄子美。由此,说林徽因逼迫张幼仪离婚,实在是让人考据无能。



林徽因和张幼仪都离开英国之后,徐志摩很真切地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那年的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见”了康桥。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快乐。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新归来的燕儿,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
诗人哟!可不是春至人间,还不开放你,创造的喷泉。
吐不尽南山北山的璠瑜,洒不完东海西海的琼珠,融和琴瑟箫笙的音韵,饮餐星辰日月的光明!
诗人哟!可不是春在人间。
【《草原上的露珠儿》作于1921年11月23日,林徽因离开英国后一个多月】
——如果这四个半月中徐林之间确实产生了某种感情,那么这份情尚未深到让徐志摩为分离感伤的程度。

1922年3月,徐志摩跟张幼仪在柏林离婚。然后返回剑桥,一直呆到七个月以后,1922年10月,才离开英国。这时离林徽因回国,已经整整一年。



1920年9月,林徽因到伦敦


1920年10月,徐志摩到伦敦


1921年3月中下旬,两人才见面。徐志摩在1921年3月底,就和张幼仪去了剑桥。
伦敦和剑桥大约100公里


1921年8月中,林徽因从伦敦和别人去度假;1921年10月,林徽因离开伦敦


1922年3月,徐志摩跟张幼仪在柏林离婚。
1922年10月,才离开英国。这时离林徽因回国,已经整整一年



不知道那些自动脑补他们俩人花前月下的人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5楼] 网友:侍从  发表时间:2015-10-29 16:20:27
我跟作者无冤无仇,只是扫文的时候看到此文名字很有意思的样子,然后我看文之前习惯性先看看评论,发现很多黑林徽因的,所以留言,若有不妥之处请作者海涵。【2L那个SB,我只黑抄子好吧,你以为谁都跟你家抄子大大一样啊?】

不过我保留我的观点,作者既然以历史人物为模板进行杜撰,事先考据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以讹传讹不知道讹到哪里去了。

看晓说不叫考据。看晓说不叫考据。看晓说不叫考据。
[6楼] 网友:侍从  发表时间:2015-10-29 16:23:30
谁主张谁举证。主张说别人破坏婚姻的人请拿出证据来。
[7楼] 网友:烈焰风暴  发表时间:2015-10-29 19:05:17
啧,我下午又查了一下 萧红 丁玲等人的情史,发现大家都很浪漫开放嘛~~~~

林徽因在那个年代算是传统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家庭。结果还被那么多人黑。

啧啧啧,说明啊,什么都是假的,活得长才是真!只要把敌人都熬死了,不还随自己胡说啊,反正他们也不会从坟墓里面跳出来吵架!

此题目不错,老而为贼,先能活到老再说,决定收藏~~~~~~~~~
[8楼] 网友:526937  发表时间:2015-10-30 16:31:13
这楼乱的我也看不出几楼是几楼了……“高晓松说看过他就真看过了呀?”我真看不出这是一个考据党说的话。你的引证好多是名人的话,你采信名人A,不采信名人B,理由仅仅是“他说是就是了?”那让我们怎么采信你所引用的其他名人的话?作者大纲查不查资料,资料范围有多广多深,和作品的严肃性有关好吧?我百度一份资料叫做查了,写不具实名的小说够了;我查了历史系教授都看不完的资料,发表了学术论文,别的学着照样可以写文章批判我有很多资料没看到,理解错误。你拿着发表SCI的心来审一个晋江小说,这不是操着□□的心,管卖白菜的摊吗?
[9楼] 网友:烈焰风暴  发表时间:2015-10-30 18:42:56
8L,我引证的名人的言论 都是已出版的,可以查阅到的,都是可以多人相互印证的,或者是密切相关的人。而,高晓松,一、他自称和林家是世交,没法证明也不合逻辑,中国的世交啥时候可以互相编排长辈的秘史来博眼球了?二、他说他看过林徽因的日记,谁可以和他相互证明?

哎呦喂,我发现老有人说此小说架空虚构,呵呵,既然是基于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并且多有影射,此文又是【原配视角】,那关键人物的言行要进行考据不是很正常么?【小三】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吧?你总不能把原配和前夫的言行都进行考据,却把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安排成小三吧?仅因为一点捕风捉影就强扯到一起进行丑化?那。。。呵呵

我也没说此文不能虚构啊,不过不是很多人把人物觉得当真了么?包括作者哦,我看见此文下的好多加精评论都说考据的,你不能把人家考据的好的就加精,我考据出来和此文不符了,你就说不能考据吧。那你不是双重标准么?(
[10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5-10-30 21:19:42
贊同8l,覺得過度考據,實在是操賣□□的心賺賣白菜的錢。也不是說考據不好,可是就現在已知的名人生前回憶錄,都被證明有輕描淡寫、含糊不清的地方。就算他講得確實完全符合他認為的事實,都尚要考慮主觀因素,和當下情境可能造成本身認知落差,在加上書寫下來可能有的記憶模糊,筆力因素,這導致最後出版的書也無法證明一定符合真人真事。
而同人小說這種東西,可以從現有的資料,想像虛構出一個人物形象,再加以豐滿化,可以考據也可以不考據呀,不懂9l有啥好黑的,考據出來的東西有沒有和小說符合感覺不是重點,是不滿考據出來的東西沒被引用加精,還是不滿主觀上自己認為小三是某個特定人物,自認為那個特定人物被黑呀
[11楼] 网友:烈焰风暴  发表时间:2015-11-01 18:07:58
10L 地洗的感人,既然作者认为林徽因不是小三,那我提出质疑的时候她大大方方说一句人物与历史人物无关不就得了,何必要说她是原配视角呢?这话潜台词是什么意思?

我对作者加不加精不感兴趣,我原本想看此文的,虽然此文刻画的林徽因太恶俗,但我也想看,毕竟我蛮喜欢历史上的张幼仪,她在徐志摩的事情上有点想不开,但我仍然认为她是人生赢家。但后来我发现此文刻画的张幼仪也比较恶俗,(必须丑化恶俗女配来衬托的女主能不恶俗嘛),所以我弃文了。

我说作者把考据的加精的意思是【作者不是不认同考据】,既然作者认同考据,一群人跟我瞎BB 此文架空是几个意思?

我发现写近代文作者好几个都有这特点,又想说自己考据,又想说此文架空不要考据,扭扭捏捏,啧啧啧。

你们一个劲地说回忆录不作准,连同时代都不是的高晓松就作准了?天涯就作准了?双标玩得真好。
[12楼] 网友:蕴惜  发表时间:2015-11-05 00:24:59
其实作者从来都没说过某人的原型就是林徽因啊,有人喷也只是那部分人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来作者就说过这文只是一本杜撰的小说,何必当真呢?
也许作者本意不是指的林徽因,可经侍从你那么一说,所有人都会认为讲的是林徽因,民国时期,这种人,这种事,多的不胜枚举,试问侍从你又何来的证据讲的是林徽因呢?
再说了,林徽因虽然为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做的某些事的确很恶心人。。。
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