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说到哪的评

作者:绿即是空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票房与获奖,流行与经典,艺术与大众本身就是一对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是绝对的,融合是相对的。能够有机的结合是因为矛盾在不停的转化。好比流行日久即成经典,经典稍加修改又成流行;艺术为大多数人接受就是大众,大众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又可更好地理解诠释创造艺术。矛盾的转化需要时间的萃炼,等待它们相互影响反应,慢慢渗透沉淀,去芜存菁。时间越久,越接近客观公正的本质,发现动态中的静态,以不变应万变。
绯大在文中想要传达的意思,可能我并不是理解的特别全面透彻,但有些是很明了的。比如“冠绝的主人公是莫晓风,为了突出这个人物对其它人的影响”这句,大大就曾多次阐明过这样的写作意图。请恕我表达能力的有限词汇的匮乏,对于很多类似的意图,我在字里行间整文架构中的确有意会,却无法言表,很多零星的感悟也无法整理集结逐一剖析。我想也有和我感觉类似的读者吧,就是觉得这文写得好和别的文不一样,有这么个整体的感觉,但究竟好在哪里不一样在哪里,又说不上来或者真的说不大好。而另一方面读者也是带着主观情绪来看文的,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是一回事,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文又是另一回事。喜欢这文搞笑风格的,会专注于搞笑桥断;喜欢某一个人物的,会专注看该人物的命运;喜欢这文情节新奇的,天天期待作者将会带给他们的越来越多惊喜等等。读者关心的肯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然就会自动忽略那些相对引不起兴趣的。而读者们无视的东西可能正是作者最想传达的。这不是作者和读者任何一方的错,也没有什么信息传达有误沟通不良这一说,这本来就是各人看问题的角度而已。当然对于力求完美的绯大来说,肯定希望能将自己真实的意图传达给更多的读者,也希望更多的读者理解自己引起共鸣,这绝对无可厚非。读者的意见虽有悖于作者的初衷,然而或许会起到另一种正面积极的效果,作者不必为此烦恼,反而可以此为乐,乐见其成,说不定可以开拓一片新的视野新的创作思路亦未可知。主人公莫晓风的出现对其他人物来说是命运的相遇,那么其他人物的出场离场对她的未来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吧。正是因为那么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邂逅错过,机缘巧合,才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
我自知我写的评常常词不达意语焉不详抓不到重点,而且总是一开始脑子里想的是这样,写着写着会偏到另一条道上去,成品和构思偏差得相当厉害,这个评也是这样。但每次还是老着脸皮贴上评,不在乎大大是否明白我的意思,能不能入大大的眼,谨以此表达对大大的支持和对大大带给我们这样一篇不一样文章的感激之情。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