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以这个故事

作者:io

看完何以,心里一直有默默的感动。以琛的深情和坚持恐怕是很多人向往的,也许正因为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才都愿意相信有这么一个故事真的发生过,而且,何其幸运,我们都遇到了它。
顾漫的文笔淡淡的,却极有味道。许多不经意的小细节烘托出了浓浓的温馨气氛。常常一个场景写来让人有很熟悉的感觉,如同真切得在身边发生一般。在这些或是回忆或是进行时的事件穿插过程中,默笙和以琛的形象鲜活丰满了起来。默笙大学时代与现在的对比(非常喜欢文中默笙的小脾气一段,偶尔问了问男友,他居然说这些小毛病我都有,一开始觉得满生气,后来不知道怎么眼泪就掉下来了),以琛的深情与坚持,容易让人感动但没有刻意煽情的痕迹,这是很难做到的。字里行间可寻到作者心里向往,或者,我猜测作者曾经历的那样一种情绪,比如说默笙在操场跑步默想的那一句“从此任何一个终点都不在有以琛”,以及与此呼应的“这天下之大,竟没有一个没有以琛的地方”;比如说那句可称为经典的“有一种伤,它深入骨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肆虐”以及“等待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它自由生长,而他无力抵抗”,每每看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就跟着一动,甚至眼泪突然涌出来。有句老话,少年时听不懂花儿(姑且做情歌讲吧)的时候只知道唱着好听,自以为懂得其实不懂,而经历过了再去听,却又嫌懂得太多了。对于何以这本书,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有的地方觉得太熟悉了仿佛发生在自己身上过,看到这样的片断心就有被揪住的感觉,甚至喘不过气。那种感同身受被别人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时,脑海里会像镜头回放一样攫取心脏,止不住悲伤。
然而,这是happy ending, 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些铺垫,那些从前,俱是过去的事了。以琛的深情得到了回报,默笙,我如此的羡慕她,即便是曾经的敢爱敢恨,后来的坚守(至少是心灵上的),我所爱的人终成了我的爱人。
我并非不相信世界上或许真有如默笙与以琛这样的人,只是看了太多离别,什么相濡以沫、执子之手的誓言,最后都难免相忘于江湖。甚至连如此的听闻都少见,连想象的空间都不留余地。感谢顾漫给予一个如此美好的故事,哪怕他是虚构,仍然给人信心去期望有坚守的爱情(若提到杨过与小龙女,我只觉不对胃口,那种感情我觉得是实实在在的虚构,不同于何以,予人感觉实际些),有一个你可依赖的人等着你,或者心里有一个美好的人可以挂念可以埋在心底可以捧在心头。
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尽管有些地方它令我悲伤,然而它时刻会让我会心一笑,却又时不时含着泪水。那个包含着爱与被爱的故事。只不过是故事。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