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好友》

作者:无间桃源

关于饭山小作文的感受。
有时候,一个人行走是有些艰难的,需要外部的干预提供一点支撑,或者像投入水潭的石子,溅起的涟漪虽然稍纵即逝,但不可否认波纹的存在,和刹那间的声音。
关于书名。
未看书时,“好友”只是两个字,在众多又长又直白的书名中,显得有些清凉,但正因如此,勾起了我的好奇,于是走进书中。看了书后,“好友”不只是“好友”,是悲苦跌宕的人生,是午夜梦回的怅惘,是不思量,自难忘。书名,如人名,初遇时有了第一印象,随着交往的深入,所有与之相关的感受都与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名字有了分量。
如《好友》这般简短的书名,看到时,不免让人多思量一番,恰如“未闻其人,先听其身”。如《好友死遁掉码向我表白了》这样的书名,直白又透露了爽点,确实会吸引部分读者,不过如果没有内容的支撑,读者也很难长久看下去吧。当然这种长书名,也不乏一些佳作。不过,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类似的长书名,就像网红路牌,总会审美疲劳的。书名也是作者个性的一种体现。作者写的书,包括书名,会给读者形成关于作者的印象,这个是独特的,会形成读者对作者的偏爱。所以,我认为,书名不在乎长短,关键在内容,在作者的个性,吸引读者也是要的。就像我们从前被教写作文时那样。
关于读者少的问题。
看过饭山目前的作品,从字数和作品数来看,你可能是位年轻的创作者。因此,认识你的读者还不多,你可能要耐心一点。不过,读者少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是一个读者,他/她也在看你的作品,透过作品,窥见你的一丝面貌。哪怕只有一个读者,只要他/她认真在看你的作品,你就不是孤独的。你在成长,你的读者,也在看你成长。“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读者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
网文世界里,书太多了,令人眼花缭乱。作者和读者,就像大河两岸的人,看不到彼此,但我们共修一座长桥,桥通时就见面了。作者,读者,都在寻觅彼此。不要怕读者少,有些读者,还在路上呢。
关于文学性的创作理想。
饭山,当你确定你的方向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你的周围都是浮躁的喧嚣,而你要从这喧嚣里走出一条路,那你就不得不忍受这嘈杂。理想,本来就伴随着痛苦。你既已决定走这条路,就得把自己看作一把剑,去承受纠结、痛苦、迷茫等等必经的锻造。身处其中时,是痛苦的,等以后再看这段旅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过,觉得累了的话,寻找一些外部的干预吧,给自己一些支撑的力量。
我赞同你说的“网络只是载体,怎么写完全由作者决定”。前提是——你不需要靠这个来养活自己。有了这个前提,你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慢慢打磨作品。我很期待“只有你能写出的作品”。
诚然,文学性的作品,受众不是很多,但你是为了受众才写的吗?读者有自己的个性,作品也是,二者是相互选择的。有些作品,读者爽到了就忘了,风过无痕;有些作品,让人思量再思量,就像潭面的涟漪,只要不停地投石子,就会有回声。
饭山的《好友》,很独特。一是描写的很细致,不仅是人物,还有伴随人物的行为动作,各种典故,好像一朵花、一把扇都有自己的故事。二是,着重人物的心理感受、成长,尤其是“奉玄”,很多章节都在写他的所思所想。三是佛家观点甚多,贯穿全书。书中人物在探讨佛理的时候,我作为读者,也不自觉地跟着思量。四是读来让人心静。我读别的小说,多巴胺总是过于激动,读《好友》,心就宁静了。宁静了,就慢慢思考,好像冥想,能够关照内心。读罢,心满意足就可以睡觉了。
我们不仅需要爽文,更需要有深度的作品。作者担心读者看不到自己的好作品,焉知读者不是在寻找好作品?修桥需要耐心,坐冷板凳也需要耐心。
以上是一些拙见,可能有些自以为是,看看就行,莫徒增烦恼。
6
来自湖北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无间桃源  发表时间:2023-08-07 22:08:35
很喜欢作者有话说下面的典故、佛理分享,有时候为了看剧情,错过了,也想着以后要会看的。总之,《好友》我是打算收着慢慢回味的。
1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8-07 23:39:04
叫“饭山”好正经,我看完有种被导师叫大名的感受,吓得我先想逃跑出三里地 不敢再回头23333,我真是不太敢看完,脑补了导师一百遍。不存在完美的作者和读者关系,读者和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傲慢。感谢你写这篇长评,我回复一下我的看法:
————
书名问题。
我从来没有打算把《好友》换掉,也确实没换过。如果没读者是福报,那也不换。但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书真的太多了,在网文连载过程中,作品确实会因为名字失去先机。偶尔想一下,真的要这么冷下去吗,但是不换,这就是我的选择。《好友死遁掉马后向我表白了》——我不是起不出来晋江风的名字,是我不愿意。
————
读者问题。
我不是特别年轻的创作者,不用只看我晋江专栏2333,那不是全部。另外,我也不认为字数和创作手法直接挂钩。我不认为非常年轻的作者能写出《好友》这部作品。《好友》是我在积攒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风格也相对稳定之后进行的一次写作。
我曾经表达过,“观点”很重要,作者必须考虑作品的世界观,而世界观会渗透在作品中,隐藏在事件背后。我觉得作者也会有自己的“创作观”,这会主导一个作者的行动,那么在读者以及文学批评问题上,我比较认同读者接受批评,所以我一定会认为读者是重要的。不被阅读的文字,只是文本,不能称之为“作品”。读者面对不是我,是作品。没有读者的不是我,是作品。
在理论和观点之外,没有读者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读者来。双向选择——问题是当一方根本不能被看见,没有被选择权的时候,谈何有“双向选择”。《好友》邪门到没有多少读者,数据非常奇怪,至少我没见过这样的数据,我大开眼界。60w字,60个读者——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数据。急不来,但是当数据真的很邪门的时候,我确实会有无解感,会苦闷。
“读者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读者会问出的问题,不太是作者会说出的话(笑一笑)。阅读会赋予作品生命,聚斯金德有一个很诙谐的采访回答:“对于读者——国外的或者国内的——我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除非是希望未来仍然还会有读者。”当阅读停止,作品的生命也随之停止,而经典文学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值得并且也总是被阅读。
————
关于文学性。
“受众不是很多,但你是为了受众才写的吗?”其实我有点怕这样的问法(苦笑)。这和我之前的一个朋友(其实也不算朋友)的观点有一点类似,ta问我:你不是在写你想写的东西了吗,那你为什么要在意数据?
为什么?但是为什么我不能有一些期待呢。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付出了,难道仅仅因为这是一个【理想】,我就必须无偿地向前走,而不能希望有回报吗?请不要用崇高性来要求所有理想,没有良性循环,爱会消失。一个人行走是有些艰难的。我真的在意收益,我不这样写文,但是我总是期待它能带来点什么的。写到今天,真有“颠狂一半无”的感受,创作是一条要人必须学会坚持和谦卑的路。
读者不仅需要爽文,谢谢你这么说,我在写作时候经常想,不要预设读者哪里会看不懂,拿出你认为最好的,给读者最好的——这就是对读者负责。但是不必认为这部作品有多么严肃,它还算是一部通俗作品,它不难读。
————
感谢你的关心,但是也请允许我有一些抱怨时刻吧。不必特别在意我的情绪,因为我说了,文字是记录。我记录自己有过的心态,在我的来路上钉上钉子。创作这件事,是我发疯八十次说我“不写了”,但是第八十次说完,我又拿起了笔。
写到今天,连载八个多月了,我很少休息,情绪起伏了无数次,但是我从来没说过:读者们我鸽了,886再也不见了。
我对读者也算尽心,我尽量认真回复了大部分评论。你写比较长的评论,我也绝不随便回复你。不过作者在文本之外退场是有好处的,接下来我也尽可能退场,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读者。
9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无间桃源  发表时间:2023-08-08 00:24:40
谢谢大大的回复,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对照,我就多了解了你一点,误解少了,这也是交流的意义吧。我看到你的小作文的时候,感觉到凄苦,于是写这个评论,让你知道有读者喜欢你的作品。刚刚读完你的回复,不禁落泪,心里难过又惭愧。不是创作者,恐怕连其苦闷的十分之一都难以体会。我写评论的时候,就感到自己理想化了,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才是年轻的那个。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有默默支持你的作品,若有同好,不吝推广。
来自湖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8-08 01:04:23
叫我“天天”就好了捏。不用惭愧,你写了很多字,花费了时间,我很感谢你的心意。交流尤其是在网上交流观点,不会特别轻易。聊剧情、故事比较实在,相对好聊,但是交流想法观点会比较难把握——缺乏语境,我们也很难知道对方是什么心情。“苦”也不凄苦(?),一种求不得的苦感,其实大家都知道的。有时候我看看自己的情绪,感觉:啊,这就是人呐。有时候高兴,有时候不高兴,有时候发疯23333
4
来自河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好友
  • 所评章节:151
  • 文章作者:饭山太瘦生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08-07 21: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