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那些被作者一笔带过的人

作者:执迷不悟

在前面柳海结婚的章节中,我曾疑惑为什么曾广同没有参加柳海的婚礼,此章才知道是因为曾怀珏。
曾广同很不幸,因为他的家人零落各地;曾广同很幸运,因为他在最难的时候遇到柳长青;曾广同很坚强,经历很多之后他依然乐观豁达。
曾广同是在1967年到的柳家岭,此后十一年都没能离开,1978年过年之后才能回到北京,开始寻找他的孩子。也就是说,在他的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他缺席了十一年。
曾怀珏,前文中好像说他是被最信任的朋友打断的腿,在能走路之后就报名去了中国最北边的一个省插队,和当地一个女子结婚,并发誓再不回北京。想来,此番回京,曾广同和曾怀琛当是费了不少周折吧。当年曾怀珏经历过什么?是什么让他决定不再回北京?
曾怀琛,当年曾广同被遣送回来时,他还不满十四岁,母亲改嫁,哥哥姐姐下乡插队,曾怀琛过了几年近乎流浪的孤儿生活,后来去了遥远的西北草原插队。看到这里时,想像一个孩子,没有父母亲人,曾经的家被别人所占,想想就觉得心疼。
最最让人心疼的是曾广同的女儿曾琼瑶,曾广同被遣送原籍一年后,16岁的曾琼瑶去了南部的一个边疆省份,1975年自杀身亡。柳长青曾帮曾广同给女儿寄出过很多的信,但曾琼瑶的回信只有一封。接到女儿信的曾广同非常激动,但看完信后马上变得特别焦燥,整夜在院子里踱步,他甚至想不顾一切去找曾琼瑶,可在当时根本不可能。柳长青也曾想替他去一趟,但也未能成行。善良的作者没有写这位姑娘经历过什么,但是仅仅是想想就让人心疼到不行。
还有王君禹,那么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医术高明,待人亲和。为什么不肯回城,为什么甘于在小地方落脚,悬壶济世。
还有柳侠曾经的一位老师的故事,作者真的是一两句话就写完了,大体好像是教柳侠的时候是刚放出来不久,几乎不在黑板上写字,当年一只胳膊被打坏,被自己最喜欢的学生出卖,这个学生交出了老师借给他的所有的书。
我这个人比较怕这类的故事,包括民国时期的故事,特定的时期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偏偏又特别喜欢找这样的故事来把自己虐一虐。当初看阿堵的《附庸风雅录》,看得我好几天缓不过来。
在特别的年代,有这样的人,又有那样的人;有这样的故事,有那样的故事,但最多的还有普通人。
我也给大家讲故事吧,说两个普通的人的故事。
我曾与小区内的一位老阿姨聊天,她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当年她们家人因为战争去关外讨生活,后来听说战争结束了,便举家往回迁。过得黄河来,到了洛口便没有车了,都说是因为前面在打仗。于是她们家人便走着往回来,一路上背着煎饼,饿了便吃一点,渴了就到附近的人家讨口凉水喝。当年她尚年小,走不了远路,父母也不可能总是背着她,便一路哄她往前走,看见一朵花便哄她“快来看,这花多漂亮”,这样引着她往前走。一路走回家,也走出了她的腿疼病,一直到现在年老,腿疼一直纠缠了她一辈子。
婆婆跟我讲过一位长辈,早些年间去曲阜买了酒挑回来再卖,从我们那个小村子到曲阜,现在路况那么好,我们开车去都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当年,人要用两条腿来走这条路的。如今每次走那条路,我都仿佛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走在弯曲的田间小路上,特荒凉的感觉。
前些天看《客从何处来》阿丘寻访外祖父的故事的那一集,又被感动了一下下,在时代的洪流中人是多么的渺小,特别是在战时,人如蝼蚁。
曾广同曾经说,柳长青生错了地方,要不肯定是个人才。不过柳长青自己不这样想,人在哪儿说哪儿,有时间想那有的没的,还不如去套只兔子给孩子们吃。
我呢,真不知道是比较多愁善感还是没事干闲的,总是想得太多。伤春悲秋偶尔还好,总是这样就不好了。有时间想这有的没的,还不如: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5-01-07 00:38:49
谢谢你的长评!
*
特殊的年代,那些人,那些事,生活的真实远比能写出来的更残忍,不喜欢写虐,怕自己受不了。
*
你后面说的那两件事,在老一辈人中很多,生活所迫,能保得一条命就已经是好的了,所以很赞成你最后那句话: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2楼] 网友:背防弹壳的蜗牛  发表时间:2015-01-07 08:07:04
听我妈妈说,我外婆的第一个儿子是在旧社会逃难到贵州的路上死的,当时太难了,眼睁睁得看着大舅舅就这么没了,一说起这个事当时我外婆就难受得不得了。想想他们,我们现在幸福多了。
[3楼] 网友:执迷不悟  发表时间:2015-01-07 13:06:08
看到你的回复时间,我宁愿你不回复。
提起这些人呢,并不是希望你哪一天真的把这些人的故事一一写出来,有时候,不写,留足够的想像空间,反而是另一种极致。
  • 评论文章:一路凡尘
  • 所评章节:206
  • 文章作者:一叶苇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5-01-06 19: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