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小评《末路上的陌路人》

作者:素衣-某鱼

《末路上的陌路人》,是一篇我觉得很难评价的文章,一篇短评,我写了三天,删了数次。一面担心失了中肯,一面担心失了力度。
.
论其优点,其实类似于每一篇校园言情。带一点点憧憬,带一点点梦幻,再加上一些矛盾,分离,迷茫的现实,能引起读者的一些共鸣,却总感觉这共鸣太轻,轻得点了叉子关了文章就再也记不起来。
.
似乎很难让人找到作为一篇独立的小说,所应该拥有的,特有的,凸出的亮点。唯一“末路”和“陌路”二词,很是吸引眼球,却是在开篇琐碎的叙述中,过于隐晦地藏了痕迹。
.
所谓琐碎,或许应该说是人物众多。
.
观文案,小说或许是该以讲述肖楠楠和秦宇为主,但看过文章里面的叙述,再回文案验证,才知,主角一栏六个名字,外加一个苏辉,故事大约是在这几人间的爱和不爱中纠结着产生的,而非仅仅是两人的故事。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在许多多主角文都会出现的问题,文章要么虽紧凑却变得泛泛而谈,缺乏重点,要么被写得很长,寡然失味。
.
个人观点,许多人的故事,必然是要绕着一个中心来运转的。而这个中心究竟是什么,被表述得怎么样,决定了这一篇文章是否能够成功。
.
就个人的阅读经历而言,多主角文写得好的,必是要有更重大的冲突,变动作为背景,比如《水浒》、《红楼》、《围城》这类名著巨著,也有《紫玉成烟》、《小楼传说》等这样的比较成功的网络小说。当然,这些文,题材原因,对于现言而言,或许参考价值很小,而且这些文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争议,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能够引起读者不断争论的,探讨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其写作手法和方向,都是很值得去借鉴的——请注意,这里的借鉴是真正意义上的借鉴,而非已经被“笔盈盈”事件影响而扭曲的借鉴。
要尽量多读书,多思考,多去通过对好的,成功的作品的鉴赏,来反观自省,这样的收获或许远远要比看本人算不得专业的一篇长评效果更好。读得多了,想得多了,才能够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
许多经典一时是很难超越的,但多主角文也可写得漂亮却也是无需质疑的,一如多主角文难写。
.
某鱼至今不敢挑战多主角,一篇小文中的两个人就足以让鱼鱼手忙脚乱,而作者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写出每一个人物的特点,没有明显的——至少我没有发现——硬伤,可以说是处理得比较不错的。
.
只是,《末路》一文读来,却总感觉缺了多主角文有该特有的,很广的涵盖。
.
读过前十章——在这里注明,鱼鱼写评时文章只发到第十章,不是我不认真没有看完全文,所以也不存在开头不好也许结尾格外生色这样的假设——我除了看到几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有些莫名的苏辉,一个似乎神秘的秦宇外,暂无所获。
虽然对话,心理方面其实处理得很好,给读者的感觉并不拖沓,也不过分多余,交代了一定的背景和设定,让人很自然地理解了一切。但依旧感觉许多细碎的描写——上课、点名、吃饭等等,遮掩了这些人物直接的矛盾或痛苦,于是那些伤感那些迷茫,给人的感觉倒似有些无病呻吟,不由略感失望。
.
当然,其实校园现言而言,《末路》一文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没有明显的错字错词辞藻堆砌,也没有明显的病句或者断句错误。如此挑剔,这也有可能是因为鱼鱼总是试图从文章读出一些,高于个人情爱悲欢的东西来,对这篇文的期待很高的缘故。
.
总感觉其实就这文章本身的立意设置来看,或许是能够在作者的演绎下变得更动人的。
.
比如秦宇当初的离开,比如秦宇如今的后悔,再如其后的诠释——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永远都走不回去。曾经有一方放弃了,爱情其实就已经到了末路,末路上的两人,最终只能是陌路——这是我对这篇文的理解,不过尚未得到机会和夜岚山大人进一步沟通,不知是否正确。
.
一段情,何去何从,在于那人是决定沉沦还是清醒。一篇文,究竟何去何从,却在于作者一个人的决定,鱼鱼不好妄加猜测。
.
短评再次被鱼鱼一个不小心写成了长评,还请大家见谅,我似乎也是那种一唠叨起来琐琐碎碎没完没了的人,实在是抱歉。
.
个人所感,如果大人有什么疑问,欢迎讨论。以上,鞠躬。
.
口口评论员——泡泡鱼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07-23 16:12:54
仔细品了品大人的评,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文,一时间感触颇深。
关于您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会回去逐一思考一下,尤其针对“多主角”这一问题。在此, 非常感谢您的出评及中肯不失力度的意见,衫衫这里谢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