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兰》手记二

作者:流舒

不知不觉,原来已写了这么许多,续一,续二,应该不用再用到续三了吧,笑。

看到有那么多朋友一路走来的支持和关注,很感动,某舒好象一直是个不多作版聊的人,现在倒有点想说点什么。

一直在说,《三》能写成如此规模,是件很意外的事,写到现在,得空的时候翻翻前面,发现一路下来,文字变化、情节变化、构架变化……可能是最初准备不足,也有还不擅长构架大部头的原因,写写走走,竟写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恐怕最多的是心情的缘故。

也有不少的朋友喜欢关注《三》的阴谋权谋历史构架问题,就像楼上所说的将本文与二月河老师的文相比较,实在是某舒愧不敢当。说到看历史,某舒大约电视看得不少,康雍等自然也是最爱的,觉得雍正那部比康熙那部要拍得好看,康那部我就只当陈道明老师的粉丝了,其余的,从港台到大陆,从小就看得太多,七七八八大约也算是耳濡目染了,再还有书,也看了一些,随着年龄渐长,看的越发多了,记得的倒是越发的少了,大约也是本人习惯,爱看个气氛感觉,很多书看后文字已不记得,但香氛却长在,让人念念不忘。

要谈看的历史小说来说,不敢妄评,个人比较喜欢二月河老师笔下的那种对历史面貌的还原方法,以至于后来看凌力作品的时候都有些不习惯,但再翻过去看完她的三部曲,也是喜欢得很了,包括现在热播的电视剧也是觉得不错的。个人有个人的对历史的观点看法吧,以前觉得个人笔下还原的历史挺不一样的,现在倒觉得有的东西再看一遍,反发现一些感悟其实是相通的,只不过写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历史也本就是那个样子的,例如现在流行的“后门看历史”“读史有学问”这样的书籍,包括二月河老师的作品,都是让人从古看今,找到共通的。

说到自己,《三》写人写事开始是“玩票”(说过其实本是想写小之),后来则写成了自己心路,战线拖得长坏处不少,情节可能就随性散乱了,但对自己来说,也反能从文中看出自己一步步的经历和成长来,所以对小之尤其亲睐,早说过他是我的现实,而君则是理想,但写着写着,也将理想写入了现实(妥协多过偏执)两者抒发心声,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写文为写人,写人为写心声,不管文是不是该这样写,至少这篇,我已下定决心,又或是改不回来的已此为写作目的了。情节随人安排,阴谋权谋,夺嫡夺宫,以本人阅历年龄实在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至此水平。

不想去描写朝政斗争,一方面是藏拙,一方面也是觉得主人公不过一介书生,智力水平不低,却也不想让他成个万事皆会的诸葛。翻看前文时,似乎还有些要写超人的影子,但随自己这一年来的成长体悟,写到现在,已只觉君潋此人定位还是一个文人、书生的最好——看得透和做得到,说得出和做得出,都确实是两件事情。

写了大半年了,而这半年大约又是自己到目前经历做多的一年,很多的从不解到现在的一知半解,都一一借君和小之之身写到了文中再去经历。虽说是架空历史,但以自己现在的观点,历史和现实其实是相通的,某些东西是千百年都不会变的,人不同,争斗不同,文与文不同,但若我经历自己所设定的这些事件情节,大到政治,小到吃喝,也定是会作这些决定选择的。历史由人组成,人的选择构成历史——这就是某舒的架空构设,历史逻辑。

随遇而安,不刻意设计设定,造就如今的《三》,构思和节奏方面肯定相应的问题不少,只能写完先,再谈改,(在我来说,每段文不改到五遍以上是不敢拿出去见人的,而写完后则更是改到自己厌烦)毕竟在自己是一年来的心情和成长记录,琐碎些,但却有很多敝帚自珍的情结。

今天说的都是心里话,也许和这一个月来的忙碌有关,和前途的问题有关,总是很想倾诉的样子,如果有什么争议的地方,大家尽管和某舒敞开来谈,某舒生性文弱,平时就少爱在论坛上支声,最爱和人平和交流。

写了这么多,还是谢谢大家的支持吧,支持我的文和我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三秋兰
  • 所评章节:14
  • 文章作者:流舒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04-09-18 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