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鹡鸰”“明月”两章的创作背景

作者:玄黄

(系统会默认精华,场馆看见的话就帮去了吧)
1、「四十七年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朕包容二十年矣………………

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偪近布城,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不孝不仁,□□、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上且谕且泣,至于仆地,即日执允礽,命直郡王允禔监之。」
——————引自《新校本清史稿》,卷二百二十,〈理密亲王允礽〉,页9063。

四十七年九月初九

帝谓领侍卫内大臣,满大学士、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护军参领、侍卫、满侍郎、学士、起居注官等曰:“朕历览书史,时深警戒,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也从不令姣好少年随从左右,守身至沽,毫无暇玷…………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实不胜愤懑。至今六日未曾安寝。”帝涕泣不已,诸臣皆呜咽,奏请“颐养圣躬”。
————————————————————引自〈康熙朝一废太子相关编年〉

(从多方位,各角度明确了当时公告天下的太子的罪名里确有□□一条。

康熙对太子震怒,始于太子对十八阿哥的死亡毫无孝悌之情,但令他更为激愤的是大阿哥举发太子“每夜偪近布城,裂缝窃视”,这条罪名最为严重,令康熙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这里应当是采用了杨珍女士的说法,认为当时由十三阿哥与大阿哥担任康熙的值戍工作,很有可能看到了太子这一举动并告知康熙。

其余太子抢夺马匹,殴辱王公,□□后宫等等罪状都只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进一步加深康熙对太子的厌恶。所谓虱多不愁,大阿哥老实不客气,再顺嘴给太子编排几条罪状也没什么不可能。)

2、帝又言:“□□、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乎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俟回京昭告于天地宗庙,将胤礻乃废斥。”命将胤礽即行拘执,将胤礽之党羽六人(索额图之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二格、苏尔特、哈什大、萨尔邦阿)俱行正法,四人(杜默臣、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充发盛京.
——————————————————引自《清圣祖实录》234卷丁丑

康熙帝既废太子「愤懑不已,六夕不安寝」。
———————引自《新校本清史稿》,卷二百二十,〈理密亲王允礽〉,页9064。

宣谕完了之后,康熙扑倒在地,别人把他搀扶起来。由于过于伤心,康熙得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用左手批答奏章。
——————————————————————————引自《清十二帝疑案》 阎崇年
(结合前面的“涕泣不已”、“痛哭仆地”足证康熙当时情绪之痛心,之暴怒,不仅大肆诛杀与太子有涉的一干人等,更在55岁就出现中风现象,肢体运转不灵,个人觉得他当时有如困兽,做出什么疯狂的事都不奇怪。)

3、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康熙帝曾在有关讲话中透露出允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称“允禔既将人(指允礽)毁谤,欲置之死地”(注一);
“允禔所播扬(允礽)诸事,其中多属虚诬”(注二);
朕“今每念前事(指做出废太子决定),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注三)
—————————————————————————引自《清圣祖实录》卷234 辛丑
—————————————————————————引自《清圣祖实录》卷235 戌子
——————————————————————— 引自《清圣祖实录》卷235

(证明大阿哥确实偷偷向康熙打了不少太子的小报告。据纪连海先生的说法,大阿哥曾经苦苦拷打太子身边的人,逼迫他们向康熙承认对太子不利的言辞。)

4、“康熙的心中一直很疼爱太子,在太子出事之后,他潜意识更希望把太子犯错的因由归结为他人的拨弄,比如一废后复立前,康熙屡次说太子“实被魇魅”,今“尽去其奢费虐众种种悖谬之事,改而为善”(《清圣祖实录》卷235庚寅)将太子之过归结为大阿哥镇魇。

杨珍先生也谈到“康熙帝将索额图视为“本朝第一罪人”【《清圣祖实录》卷253,康熙五十二年二月】认为索额图是挑拨皇储关系,唆使皇太子肆行妄为的祸首,夸大了后者在皇储矛盾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索额图之事到康熙42年已经结束,康熙到52年二废之后谈起索额图来他仍恨之切切,可见康熙心里对太子过错的思之偏颇了,他总是夸大他人在太子错行中的作用,而未能自我检讨自己长期以来对太子的骄纵,也不能客观认识太子本人的缺点。”

“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当众释放太子之时,对胤礽说“人言汝恶者,勿以为仇,前执汝之时,即汝宦侍亦有讦奏汝恶者…………”
——————————————————————《清圣祖实录》卷235 戊子
以上部分内容引自清史论坛〈康熙47年十三阿哥胤祥因何罹罪分析〉一文,作者木樨香儿。

(足证太子身边的近侍的确有告发太子的行为。至于十三在一废太子后为何受到那种待遇,这里结合了杨珍女士和以上分析的说法,认为康熙废太子属于一时气愤下的冲动,并未思虑周全,且私心不愿承认问题出在太子身上,所以事后全盘迁怒于大阿哥和十三。)

5、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皇考谕众阿哥等曰:…………允禩乃辛者库贱妇所出,自幼心高阴险,自相面人谓伊有人君之福,遂大背臣道,欲觅人戕害皇太子,与大阿哥聚集贼徒之处举国皆知…………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允禩果有为君之福与德,日后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顾念妻子欲受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令逊位而立允禩者,朕亦惟有含笑而殁已耳。朕深为愤怒,故特谕尔等,此人以不得立为皇太子,实有欲寝皮食肉之念也。伊之党与亦皆如此。此人较二阿哥更甚百倍。二阿哥狂悖屡失人心,伊则务收人心,即此可见其不孝不义也。此朱批谕旨现今收贮。

(这条谕旨,可侧证康熙在暴怒下完全有可能口不择言,不再考虑什么皇室体统,皇家体面。过了嘴瘾还不够,甚至明发朱批谕旨与诸阿哥传看。那可是他亲儿子,昔日很是受宠,他尚且不肯嘴下留情,完全不虑及什么皇家体面,破口大骂,什么“乱臣贼子”“自幼赋性阴险,存心僭越”“不孝不义”“行同狗彘”之类的狠话简直是张口就来,连自己的面子都不要了,何况当时不在场的九九的面子乎。)

6、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

(雍正)召入诚亲王允祉、顺承郡王锡宝、贝勒满都护、公纳图面奉上谕…………我朝先世行有旧例,信郡王傲札之妻因欺侮其王,圣祖皇帝曾令休回外家,礼王福晋残刻,□□高皇帝特遣王等将伊处死。
———《雍正朝起居注册》

(足见下臣摆不平自己老婆,皇帝亲自出手相助,或休弃或杀死,早有先例)。

7、杨君国维已分与十三殿下处读书………………圣明谓诗论文皆无出杨君右,殿下又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

—————————————————何焯《义门先生集》卷四•书•与友人书

转载自〈何焯《义门先生集》言及十三为康熙宠爱的相关内容〉,录入者洗桐女史。

(何焯是八阿哥的老师,他都公然议论十三为康熙“所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且十三在四十七年前的确十分受宠,查询康熙出巡记录,扈从皇子中几乎每次必有十三,所以这孩子仗着自己圣眷隆重,深受宠爱,帮着讨讨情,也没啥不好理解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这两章情节并无明显不合理之处。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