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贺:意象与隐喻、描写与叙述——从作者创作技巧的变化看待故事的发展

作者:晓寒轻

时隔已久,我又回来了。今年发生了很多事,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却觉得有些沧桑。要说成长的好处之一,大概就是有了更良好的阅读体验吧。正好阿空的这一部作品即将完成,虽然番外仍在继续,但毕竟结局章已经放出,故事的整体氛围也建构完毕,那么就以这一篇长评作为完结之贺吧。
以下大部分显得比较深奥的文学理论都来自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只看重结局的读者无法享受故事,因为故事的趣味正是来自过程的发展。通常认为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这一说法虽然过于简单并且和文学理论并不完全一致,但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就采取这个分析模型,并将如何呈现这三要素规定为“创作技巧”。
之前写过的长评系列已经分析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重点分析了“樱花”这一意象的使用。但《老不死》除了以樱花喻美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象:乌鸦。说是“意象”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乌鸦”在本文中兼有意象、隐喻、象征、神话的功能,从不同方面参与塑造了虚这一核心角色,同时还作为八重、虚之间的一部分联系乃至对比,并对故事的审美塑造有很大影响。
按照韦勒克的说法,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互有重叠的部分,它们“代表了两条线的汇聚”,一条是人类感官和审美的连续统一,比如音乐以声音、绘画以画面传递“美”;一条是通过比拟人事来界定主题,通过抽象提炼而获取美感。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对这两条线都各自起到不同作用,可以将这四者视为一种运动的系统。
“乌鸦”首先是一种意象。意象是“感觉的遗留”,是“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这个理论来自心理学,所以空酱可能会听过?),它是讨论诗歌中“如画性”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这就与描述和叙述两种创作技巧的使用有关,详细分析在下一部分)。在《老不死》中,第一章里乌鸦就有出场。它既是小说世界中的一种真实存在,也被转换成为对八重神灵身份的暗示。当乌鸦与八重这个角色相关联的时候,它是好奇的动物、神灵的使者,在后期甚至被用来作为了一种“爱”的象征(比如第114章《虚番外·四》)。而当乌鸦与虚这个角色联系的时候,它褪去了动物的外壳,变成虚身上披着的羽毛,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
在八重相关的部分,读者对“乌鸦”的感官既是来自作者的描写,也是来自对真实生活的经验(比如我看乌鸦叼闪光的小玩意儿、好奇地歪头时,就想到了《动物世界》以及日本超级凶猛还不准反抗的乌鸦……)。在与虚相关的部分,读者对“乌鸦”意象的认识就完全来自故事本身的讲述。同时,由于日本神道教中“八咫鸦”的存在,熟悉神话的读者也可以将神话塑造与故事讲述结合起来审视“乌鸦”的意象,并从虚和乌鸦的关联塑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上述分析也可以与韦勒克的理论相印证,即“意象”与“隐喻”、“象征”甚至“神话”是分不开的。意象可以被转化为一个隐喻,而如果作品中的意象能够被不断重复地转化为同一隐喻,这种意象就变成了象征乃至神话的一部分。
从这一角度出发,更深入地来分析“乌鸦”,就要将“乌鸦”与神话中的“八咫鸦”相联系。其实如果开头就能想到这一点的话,就已经可以猜想八重的真实身份,因为“八咫鸦”在神话中原本就是生死之间的使者,是亡灵的摆渡人,既然它在虚那一部分象征的是死亡,那么在八重这一部分象征“生”——阿尔塔纳——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能够通过结构的对称来塑造美感。
由于神话的参与对这一部作品的故事塑造如此重要,那么自然要从神话本身的特性来看待《老不死》。神话的特点在于非理性、图画的、直觉的,这种特征更接近审美的本质,也与诗歌天然契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史诗本身就是神话。进而地,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老不死》中大量地运用了描写这一手法,细致地描绘出神社建筑、四季风光、生活器具,以呈现出精致的画面感。一方面,这种画面如同绘画,本身即能提供审美上的愉悦;另一方面,这种手法更强化了神话的塑造与氛围,与故事本身的背景、内在逻辑相符,因此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神话与隐喻相互关联。韦勒克还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维尔纳认为“只有在那些使用禁忌、避讳,也即避免直呼其名的原始民族中才大量使用隐喻”,而众所周知,日本从历史上就是一个阶级和阶层分明的国度,而在本文的故事里,还强调了虚这一角色从实力和历史传承上对其他人的绝对统治地位,主要是指他作为天照院首领对他人生命的统治力,但有趣的是,“吉田松阳”这一人格的身份是深受尊崇的师长——同样是上位者。在这一故事背景和逻辑下,“乌鸦”的隐喻作用也就大大增强了,使得虚身上的死亡气质统领了全文,甚至在这个人物并未正面出场时,仅仅通过“乌鸦”的使用,就能制造出一种阴暗并让人心惊肉跳的氛围。
上文提到,《老不死》中大量运用了描写,并分析了这种手法本身与故事氛围的契合。接下来要提到的是作为创作技巧的描写手法。描写可以看作类似绘画的手法,与人类的视觉相联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叙述”,更多在于讲述故事的因果、时间。
很早之间就提到过,空酱的描写生动华丽,洋洋洒洒铺开来时更有一种泼洒丹青的美感。我第一次比较深刻地记住这一点应该是在《回首不见身高差》写番外的时候,描写天空中的霞光,字里行间仿佛将霞光绮丽的色彩直接绘画出来,十分惊艳。《老不死》中更有大量的风物描写,有一段写八重在天守阁里奔跑,写屏风上画了什么画,我一下子想到的是今敏《千年□□》里的一个场景,由此可见这种绘画级别的描写手法被阿空运用得多么娴熟。
不过出于一些个人原因,最近我对“叙述”更感兴趣,尤其是打破时间结构、打破回忆与现实分野的叙述。这也是我选择将长评发在大结局这一章的原因:固然是因为我对松阳的偏爱,也是因为相比其他章节,这一章更多使用了叙述而非描写。
如前所述,如果说描写带来的是视觉的美感,那么叙述带来的就是结构上的美感。如果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叙述,就会走向史诗这类鸿篇巨制的结果;如果是按不同视角来叙述,则会制造迷雾般的悬念,带来更多回味,比如《我的名字是红》《罗生门》,以及最近国内比较热门的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都采用了多视角叙述。
《大结局》这一章并未打破传统的时间结构,但叙述的节奏非常舒服。开篇一句“清早,晨光停在竹篱上”是阿空向来擅长的描写(这里忍不住吹一句用“停”字而不用“照”字未免太生动新颖活泼了,简直是炼字范本,我现在非常能体会那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庸才看着写诗文如泉涌的苏东坡时的复杂心情,啊嫉妒死我吧),在一段清晨场景的描写后,就开始叙述几年间的变化,以轻快简洁的语言讲出了松阳作为私塾老师的生活状况,去掉双引号和“某某说”格式的对话呈现也诙谐有趣,更重要的是显得信手拈来。后半部分写长大后的松下三人,接入了适当的外貌描写以补充人物塑造,但描写部分精炼准确,更重要的是与前文(以及银魂原著、阿空自己之前的同人作品)相承接,最后展现出来的这一章节就有了一种毫不费力的精致(类似时尚界说的effortless),读起来非常愉快。
因此,我在想是否阿空的创作手法有意无意中出现了某种转变?因为日漫、青少年题材的作品都以描写为重,衍生出来的同人作品也很自然地贯彻了这一气质(顺便吐槽一句,这也是为啥很多同人写得没眼看的缘故——描写太混乱了根本没有叙述完全分不清文章骨肉遑论内容详略情节铺展,其中当然也包括年轻时候的我= =),不过再往更高层次的审美发展,叙述这一技巧的使用当然是必须的。至于两种创作技巧应当按何种比例分配,就看创作者的个人想法了。
按照线性梳理阿空的同人作品,我个人感觉的确是有一个“叙述”比例增加的过程,而且似乎是在番外和结尾章用得比较多。也就是说,正文部分侧重描写,使故事在画面中推进,细致刻画人物塑造、地理人文环境,对氛围的塑造也有帮助(搞笑的会很高兴,肃杀的也让人心中一紧)。而到了结尾和番外,笔调一转,不紧不慢地讲补上故事主干以外的部分,有种手捧香茗听一段传奇悠哉落幕的感觉,油然生出的是岁月悠悠之感(这对于创作HE或者突出平静背后的悲伤都格外有用)。作为长篇同人小说而言,只要把握住了两种手法的使用,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又多了一种韵律
虽然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按理也该仔细分析一下,但之前的长评已经点评过八重和虚各自的气质了,所以完结贺里就不多说啦。我倒是对六代目挺感兴趣的,可是他戏份好少(泪目)。
《老不死》接近尾声,银魂也已完结多日,尽管其完结的方式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美好,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多年来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唏嘘都是真实的,主人公们各自的特征也成了青春里的一项独特记忆。最后很俗套地谢谢猩猩创作的银魂,谢谢阿空创造的每一部同人作品(如此完美地满足了我所有对银魂的遗憾和幻想)。爱银魂,也爱阿空。
比心~
PS:最近刚写完毕业论文,长评好像也带上了点论文风格,不太好看……anyway我尽力了,原谅我吧TT
写于2019.11.1,最新更新章节是《虚番外·四》,此记。
1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11-02 00:52:38
爱你!!!!!
你听到我说爱你的声音了吗!!!!!
你等着!!
等我这阵子忙完了,回来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地夸你!!!!
·
手捧玫瑰.jpg
[2楼] 网友:晓寒轻  发表时间:2019-11-02 09:45:19
哈哈哈哈不用不用,完结贺只要阿空你看到喜欢就可以!就像生日礼物一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