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观鹤笔记》

作者:致虚守静

史学研究与梦女心态
——论杨婉学术研究与本文写作的问题
修改开题报告时再来看开头很感慨。这篇文最基本的问题是女主人设的问题,这不是史学研究,更近似历史人物梦女的孜孜以求。前面评论区有不少书友已经提到了,当中也有一些可能是历史学专业的书友。之前读的时候也只是没有任何史学素养的大一新生,看着看着就过去了,没发现什么问题。现在回看杨婉这样子做研究是不可能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的,在开题就会被毙掉,更遑论拿到博士学位。做人物史研究,这样的做法很危险,在史料缺少的情况下要推翻固有的论证,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杨婉的博士论文除非拿到全国百优博论的荣誉,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一写完就马上出版。《邓瑛传》的名字一看就没什么问题意识,博论几乎不可能用这样子的题目。这像一个历史科普读物的名字,但是博论不可能是科普读物。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学者考镜源流的功夫根本比不上以前的学者。既往观点是建立在当时文集、奏疏、实录、笔记和野史上,这些资料很早就整理出来了。文中提到能倚靠的就是杨伦题的谥号与他的文集等寥寥几条史料,这些史料不是稀有史料,前人研究不可能没看到,更何况明代方志和碑刻上等非官方档案的宦官史料也在十年前就整理出来了,比如近期李建武的《明代宦官形象及其日常生活:基于墓志碑刻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说里面有其他驳倒传统观点的史料,肯定需要提到,但里面没有。合理的设置不可能是“与整个学术界做抗争”进行颠覆性研究,明实录和明文集就放在那里了,几乎不可能颠覆传统观点,而可能的是在主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增补,采取多元视角进行阐述,史料无法创新就史观创新,但遗憾文中没有提现研究视角的多元,杨婉也没有史观上的创新。
做人物研究,杨婉幸运地得到做跨时空田野调查的机会,但很遗憾这样田野调查的机会被浪费了。聚焦在一个人物身上的目光,没有放置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对于时代的描述太单薄了,所以难以更好地描述人物。帝制晚期的各种问题都没隐掉,难免缺乏历史感,就算在开题报告拟提纲的时候老师都会强调历史感。杨婉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作为邓瑛在文人到宦官身份之间的转变,这才能凸现研究价值,而不是对历史人物做颠覆性研究。看起来好点的题可以是《邓瑛的历史世界——明贞宁年间士大夫文化与宦官政治研究》或者《文人与宦官之间:邓瑛与贞宁政治》。这是一个政治史的问题也是一个思想文化史的问题,但是叙述得很单薄,所以人物塑造出来也是单薄的。
杨婉秉持着对邓瑛这样历史人物的梦女心态进行史学研究。这样“为邓瑛而活”的心态很难将研究持续下去,学者做研究首要是客观与中立,并且要存疑,就这样几条史料,杨婉是怎么深信不疑的?粉丝可以深信不疑为其爱豆洗白,但是历史学者不可能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深信不疑。历史学者会随时期待有新的史料来扩充史料长编,或者也有大佬在传统的史料上有新的阐述。但这样都不可能是颠覆性的,而是在不断对既往研究进行增补。诚然很多人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较深的感情,比如一些学者对祁彪佳的研究等等都可以看到。但是做研究不能崇拜自己的研究者,并对其深信不疑。
作者构思巧妙,男女主人设都很有意思。这些年宦官研究也出了不少新成果。作者选取了一个偏学术性的写作主题,但因自身缺乏历史学术训练,所以哪怕资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仍出现大的人设问题。把女主改成历史爱好者或者历史作家无疑要合适得多,或者把杨婉改成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被退回重改的苦逼博士生更合理一点。很多人是被男女主那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情感关系所打动,但这种情感本身就与历史学研究相悖。本文核心问题是最打动人的设置: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产生情感并相知相惜,这一设置本身就有历史学研究相悖。毕竟历史研究者无法如杨婉一般秉着梦女心态做史学研究。对网文或许不应该要求很多,但的确会有人以为历史学研究可以这么做……但总而言之本文在晋江来看依然是不错的作品。
45
来自吉林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君子之交。  发表时间:2023-12-09 14:13:13
姐妹好牛,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吗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09 14:27:52
是的,一个历史系渣渣。
2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我一定会有猫的  发表时间:2023-12-10 16:29:38
哇哦,我觉得楼主说的也有道理,可以期待一下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把这点改编进去
3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11 22:47:42
现在可以提供给塑造杨婉非常好的借鉴,就是看当今的学人如何研究汪。文人与政治家的双重身份的汪,在特殊时代如何走向错误的历程,以及当今学者如何挖掘这一人物与近代国史的幽微之处。但这永远永远无法做颠覆性研究。
4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13 14:58:21
回三楼,基本上很难改正回来。故事框架定好了,历史学博士也很难转圜。或许女主不应该做人物史,应该做贞宁政治史或宦官研究。我就是很震惊原来真的有人觉得杨婉的行为是历史学研究,并且向人推荐介绍女主从事明史研究,夜半看实录被惊到(捂脸)。可惜我不是学网文研究的,要不然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讨论样本,关于架空与考据的思考,关于女主形象塑造与女性主体建构,以及对于学术研究题材言情创作的谬误与问题。你可以发现想研究的心态会臧否人物及其作品,却不涉及情感好恶。但杨婉涉及情感好恶,所以这不是学术研究应有的心态。同时杨婉没有经历过挣扎,她作为研究者的自我身份认同没有挣扎与混乱,没有对自己的史学素养产生质疑与愧怍,对研究对象产生感情后居然如此坚定,没有想过保持距离以维持研究的准备。她没有压抑过作为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情感,这太不可思议了。陈寅恪谈及为何不做清史研究时讲到“太近了,会动真感情”,这是学术研究的自觉。哪怕是史同女报考历史学专业成为大一本科生,在上过史学概论后都不会有这种心态。所以女主不具备学者的自我认同与心态挣扎,作为研究者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太单薄了。不过如果做网文研究可能会涉及到通过女性形象塑造来讨论女频小说中女性主体建构,本文就是一个分析样本。
12
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日矹榛  发表时间:2023-12-17 06:26:43
姐妹是JLUer吗?打滚撒泼求交友(?>?<?)
来自北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冲冲冲鸭  发表时间:2023-12-19 00:34:08
超级赞同这条评论!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齐光  发表时间:2023-12-20 07:49:56
什么?我一直以为杨婉说的博士论文和邓瑛传是两个东西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20 22:35:39
回六楼,我不是JLUer,当时正好在东北旅游哈哈哈。
1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20 22:40:57
回八楼,原文是“杨婉的学术生涯可谓呕心沥血,终于在自己二十八岁这一年博士毕业,并且写完了自己的学术著作,《邓瑛传》一书。”划重点“学术著作”,博士毕业写完的著作一般就是毕论。历史学者的第一本书一般是由自己的博论改的,中文学界和英文学界大多如此。当然也有大佬的第一本书是自己的硕士甚至本科论文改的。而且一个初出茅庐的博士,如果不是拿优秀博论的大佬,很难想象出版社愿意出版。
2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20 23:16:12
而且杨婉只是毕业(博士答辩过没过暂且存疑,这样的研究路子盲审恐怕尤其坎坷,如果答辩没过只能是博士候选人或者博士生,而且她貌似没有小论文),也没拿到教职,都到答辩关头了不找教职至少也得开始关注博后岗这些了。杨婉的博论一不是全国百优可以国家资助出版,二不是拿到教职所在学院的资助出版,书稿大概率也是难以出版的。晋江文里有的历史学博士女主的目标是在博后期间发一篇《历史研究》,有的历史学博士女主的目标是为研究对象而活。想想也是割裂,只能说后者并无身为学者的身份认同与职业素养。
2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小黎  发表时间:2023-12-29 05:48:27
看到姐妹说到汪,其实我们中文系研究沦陷区作家也差不多是这条思路,也有学者会对一些()文人很破防的...不过确实这篇小说的根本动机问题是女主的问题意识不对,而且历史感停留在本科生层次,任何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人文学生史观都会发生变化。不过引起这么天翻地覆的讨论的确又是网文研究里的经典现象了(但是现在网文研究不咋搞这种真问题)
1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3楼] 网友:小黎  发表时间:2023-12-29 05:58:03
但是反过来说,作为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作者本人的问题意识是很好的,其实把女主设置成男主历史人物的梦女或者至少是很了解男主命运是网文很常见的套路,作者把女主设置成一个研究者(模板)加入一些解构主义色彩对网文本身是创新的。本人多年老书虫了,网文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古典主义的,作者本人按道理不应该被卷入这么大的风口浪尖。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4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29 23:20:38
争议在热度上来后也是正常现象哈哈。历史穿越题材现在不少作者下的功夫非常多,甚至中英文参考文献上百条,但往往是大冷文,没有受到关注。难得有篇热度高的,讨论多也正常。楼上姐妹可以看看金方廷老师对于豆瓣打分器与厌女评价的那篇论文,本文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是,金老师也是学历史(或者是博雅教育)出身的,受过历史的学术训练,但又有进行网文研究,她研究港风文的那篇论文也非常有意思。其实这篇网文有不少亮点,也在上一届的白马湖论坛备受关注,我看三等奖有两篇评价这篇文的。但是我还是觉得作者在资料准备上真的是偷懒了或者缺乏严谨性,没有去推敲女主这个人物,把重心放在男主上了,导致这种问题意识是悬浮的,有点浪费了这个题材。因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羁绊(这个词远比情感合适)无法脱离研究方法论即其治学路径,这一部分恰恰是穿越题材的核心,但是女主的塑造却有致命错误:作者没有从事学术研究或者缺乏其他人文社科的研究经验,就是角色缺乏灵魂——即作为研究者的身份认同,作为史家的认同。这个在读了历史专业后肯定会有这个认识的,所以女主比较像了解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门外人。毕竟“解构”“凝视”“袪魅”“规训”“东方主义”“想象的共同体”等这类字在我们没有细读文本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但是往往不能深究其语境。其实与研究对象产生羁绊乃至感情没有关系,但这个过程没有体现研究者的内心世界,所以女主塑造有问题。其实我觉得为妃那本的行文与设置更合理。晋江上有些作者在进行历史向言情创造是有对大历史的认知,无论是求变还是应变,都有相应时代脉络或者主角对于历史变革的自觉。她们是站在鲜活的历史里的。但本文就蒙在雾里,历史感没有出来,女主史家的身份立不住。所以难免有遗憾,但可能这也是作者力所不能及之处,读者也不能苛求。网文研究还是有太多空白了,这一篇文非常值得讨论,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其引发的讨论。近年文化市场上Feminism思潮尤其是激进的也逐渐在显山露水,本文的争议可能也是市场部分的反噬。我看不少批评和我的角度不一样但细想可能殊途同归,应该还是女性主角的主体建构的问题。
2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楼] 网友:小黎  发表时间:2023-12-30 08:14:37
从我的视角来说,如果我们把女主的身份设定里的专业背景去掉(因为事实证明,作者的确驾驭不了这个设定),这篇小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作者的语言使用上不够干净。但我认为它之所以热度高,在类型小说的情感表达上是优于同类题材的,或者至少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口味。我也读过内容很深情感很对味但热度不高的作品,只能说网络小说的写作要求毕竟不是严谨,通俗性和严肃性本身就是需要平衡的问题。您所谓作者的“偷懒”,我认为是没有做过严肃的大论文写作训练所致,因为这些大概念本身确实需要研究者非常小心和精心来操作,而学术训练不到位思维意识没有到那个层次的时候根本想不到这一层。当然或许您认为即使是历史爱好者,也可以下“笨功夫”,去概览本时代的经典著作,这也是一些网文大作家会有的功课自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作为尝试来说,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假定我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历史爱好者,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横冲直撞自然会尝试一些不完美的东西。只是大部分的不完美都在质量太差(不可能引起讨论)或情感转化不到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读者往往会觉得看不进去不是作者不用心的问题而是我水平不够),这样不上不下的尝试,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鼓励的,因为作者并不是没有将这种不成熟的想法转化为真正的问题的契机,但是现阶段一些争议很可能压抑了真问题。当然,影视化这个收益和舆论的潘多拉魔盒也是问题所在。
1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6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3-12-30 14:12:51
舆论的发酵应该是在影视化之前就有了,与现在流行的厌女打分与排雷现象相关,当然影视化把这个讨论拱得更热。其实没有创作要求女性角色的塑造应该是言情小说的重点,作者应该如何塑造主要角色是作者的自由。言情小说是否是女性文学仍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但作者和读者都是女性,在现在的思潮下要求对于强调女主角的主体性即网上的“女本位”,这个是争论的核心。不仅是作者,晋江上其他作者甚至不少老作者都受到厌女与否的相关审判。厌女审判日益成为女频创作的政治正确。杨冬和陈铭生感情线的争议和杨婉与邓瑛感情线的争议本质是一样的。我不认为这种激进的审判是正确的或者是合理的,因为会缩窄创作空间。但这种现象的确出现了并在蔓延,这种要求背后也有复杂的原因。明显可以看到作者也是在适应这种市场的趋势,从庶人到为妃到朕三本的转变是很明显的。
我比较关注的女主的塑造和这种研究关系的演绎。严谨和通俗不是相对的词语,严肃才是。可以说网文平台几乎没有严肃文学,严肃和网文作者在资料准备阶段的严谨不是一个概念。我也认可你说的,作为网文的尝试,现阶段的不足和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当中的新尝试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个人认为创作过程中的不严谨主要是反映在女主角的塑造上,这个不仅是写作背景的问题(这个可能是偏史学的),也是人物塑造的问题(这个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作者的创新值得肯定,要不然这篇文也不会得到网文研究的关注。但目前关于这篇作品的讨论也浅尝辄止,网络和研究皆是如此。但是热度之外的创作,突破网络创作刻板印象的作品也值得讨论,但我在相关研究中很少看见,也因为现阶段研究的空白比较多。
作者受到的非议其实是厌女打分和饭圈文化的两波攻击的合流,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只能从其中一方面讨论,另一部分也难以严明。当中不乏恶意攻击,对作者本人是很大的伤害。但目前好像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1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楼] 网友:我一定会有猫的  发表时间:2024-02-10 12:46:38
回五楼,如果把女主的人设调整一下呢?现在女主的人设是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所以对研究对象产生感情妄图改变历史是和人设割裂的,如果改成历史系学生,毕业论文是邓瑛论,这样对研究对象动心以及接下来的行为都可以用年轻人不成熟解释了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8楼] 网友:致虚守静  发表时间:2024-02-20 15:15:34
回楼上,1、杨婉只是个盲审是否通过都未知的博士生,怎么可能谈得上深耕某领域多年的学者。深耕某领域多年,申到国家社科青年基金的青椒都不敢这么说。2、我是本科生都不可能对某个研究对象有男女之情或者狂热崇拜,包括我大一的学妹们也如此,更遑论博士生,大家一入学上的史学导论和史学史课就讲过历史学家的技艺与任务。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对象,读史料就是读史料,写论文就是写论文,前辈们勤勤恳恳一路硕博写大论文发小论文申基金作报告,优秀的本硕学生就有发C刊参加论坛的了,很难想象到底是怎么学的才会对研究对象产生男女之情。大家会敬佩某个人物,崇拜某个人物,对某个人物产生兴趣,但都不可能是“想穿越回去和他/她在一起”。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会促成研究的动力,但是男女之情真的不要说学历史的,学中文的做文学史的题目都不可能因为对李杜苏辛有男女之情啊……所以真的不如一开始就设定是史同女,这个也可以写得很出彩。
1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9楼] 网友:真的就只吃亿口  发表时间:2024-05-28 09:44:38
谢谢楼主 本高中生评论里学到了好多关于历史方向的知识(因为本身也是文科生),对史学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来自广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观鹤笔记
  • 所评章节:172
  • 文章作者:她与灯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12-09 0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