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以’后的心情杂记

作者:lynna

第一次听到‘何以笙箫默’这个名字,是在我追小三(现已更名为侗华)大大写的‘步步惊心’时。记得那时‘步步’有一段时间没更新,却看到小三留的一段话,原来她在看‘何以’,还说她有个原则,不到多少万字的文不看(具体数记不得了),当时‘何以’的字数还没到小三的那个标准,但是她却看了,很吸引她看下去的。因为当时我正在追‘步步’、‘梦回’和‘瑶华’,身陷在三个大坑里爬不出来,看到小三的那番话之后,只是点开了‘何以’的页面看了一眼,就关闭了。之后只是偶尔没有文看的时候,才想起了‘何以’,点开看看,没完结,又关上了。始终没有看文,当时还觉得男、女主角的名字太绕口,连‘何以’的全名,我一直读做‘何以默笙箫’。现在想起来,真是有趣。
2006年2月24日,一个值得我纪念的日子。下午17点多,快下班了,我又一次的点开了‘何以’,惊见网友留言:‘何以’已出书,在新浪网上有连载。我又上了新浪,点开了‘何以’,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当时的心情是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的。可没看几章,就到点下班了(当时新浪网没连载完,要到2月27日)。24日是星期五,这样我就有两天不能看到‘何以’了。记得那天很傻,上妈家吃完饭,已经晚上8点多了,拖着老公从我居住的城市东面跑到西面,把我记忆中的书店地址跑了个遍,最后找到了一家贝塔斯曼书店时已经快21:30了,当时书店已经关门,但里面的灯还亮着,还有人,就开始敲门,对着人家店里的说要买书,人家说已经关门了,我指着门上的时间说,不是21:30关门吗?现在还差2分钟呢。就是这样,也没买到书。无奈之下,只能回家把电话线一拨,插在电脑上,上网,慢虽慢,但总能看。
等呀等,盼呀盼,终于等到了星期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把‘何以’看完,而那时的晋江上,顾漫已经把纸书版的‘何以’连载了。然后就看到了很多朋友就‘何以’的纸书版和网络版的讨论。说句实话,看完纸书版的‘何以’后,我又看了网络版。我的感觉就是网络版是若干个日子的片段,而纸书版则把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越发的让人感动。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把当我看完‘何以’后的心情描述下来,而真正描述书中的内容的话则少之又少,诸位不要见怪。
想我已经是一个奔三的人了,看言情小说完全是工作闲时的一种消遣,从来都是直接上网看书,有时一天能看三、四本,看完就忘,连名字都记不住。前一阵,老公说起要买书看,我还嘲笑他,现在谁还买‘纸书’呀!都是直接上网看。
多少年的工作,把我年轻时的棱角、锐气和冲劲早已磨平,工作是麻木的,看小说也是麻木的。是‘何以笙箫默’让我仿佛回来的年轻时,为了看一本书,收集一整套书,而跑遍大街小巷;让我找回了多少年都没有的冲劲。
感谢‘何以笙箫默’!感谢顾漫!
------------------------------------------------------------------------------------------
在网上,我一直都是一个潜水的人,在晋江追文,也顶多出来冒个泡,写‘加油’或‘我支持你’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这是我第一次写这么多话,不能算评,也不能算读后感。只是我当时的一种心情,自我感觉必须得说出来,要不然会对不起能写出这么好书的作者的。谢谢大家。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