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暗尘弥散

时隔多年又翻到这篇文,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刚上大学不久,现在考研去了成都,世事还真是奇妙。高中的时候看三国,只觉得假。鲁迅说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加上那时候流行厚黑学,觉得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怎么可能存在这样的事?于是成为了“刘备托孤实际上了外面埋伏了几百刀斧手”的忠实信徒。
后来上了大学再看三国演义,还是不信,但已经分得清史实和演义的区别了,于是去找三国志来看,结果越看越震惊,变成了“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这样的事?”书上的文字一个个落进眼底,心里只有意难平,因此找了很多汉室三兴的同人来看,但越看越乏味,越看越觉得空洞,于是不禁问自己,你想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就在那时候,我遇到了这篇文章。历史之所以沉重,就在于它落笔成文的那一刻,一切都无从更改了。无论我看再多克复中原、季汉三兴的同人都没有意义,因为唯一的真实早已经刻在那里,无论怎样逃避,只要它在那里,一切逆天改命都变成了一戳就破的镜花水月。这篇文在我心上戳了个口子,让我意识到,我,或者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客,即使回到那个年代,我们也无力改变任何事。于是我忽然平静下来(或者说消沉),一切对命运的愤怒、憎恨、意难平都从那道口子里流出去,只剩下长久的悲声。我想,这样的人也终究为苍天薄待,人心公道究竟何在?乱世六十年流尽了英雄血,以至于五胡乱华神州陆沉,魏晋士人衣冠南渡,再无一个他那样的人了。
我只觉得难过。这个理想主义者建立的国家终究没能幽而复明,先主百折不挠,从余烬里捧出的最后一点火星还是熄灭了,以至后来者只得见人心鬼蜮道貌岸然,所谓“魏晋风流”。可他们哪有一点风流的影子?可江山怎么偏偏就落入了这样的人手里?为什么?我不明白,是天下人眼睛瞎了,还是庙堂诸公本就是一丘之貉?
后来在一个视频底下看到一条评论,说16年成都到西安的高铁开通,无数人泪流满面从西安来到武侯祠,忽然就释然了。野心家想要胜利,就让他们拿去。炎汉的最后一块基石崩塌,信念却也从此解放,它顺着汉水而下,前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从此以后,它比万里长城更坚不可摧,比锦官城外的柏树更生机勃勃。
许多年后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我想,建兴五年的成都从未消失,它是倒影中的城市,汇聚理想与信念的光芒,沐浴于永不熄灭的阳光,盛满鲜花与连绵的钟声。从它诞生之前,在它死亡之后。
28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阿卡  发表时间:2022-06-15 00:46:04
写的真好啊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2-06-26 23:04:19
看到姐妹开头说自己考上了研究生,简直太羡慕了啊!!先恭喜姐妹!!想到当年的自己也想过去成都读研、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东南,最终无缘西南,想到便觉十分遗憾。
细细读了一遍你的文字,首先是感到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其次又想到那句“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姐妹对于这段历史的感触太过深刻,很多地方也说到了我想说的。亦时常感叹,为什么不能是他们呢?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多美好的结局。可惜那些历史都太过残忍,大业未竟,汉室没有复兴,从此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是自古至今,每朝每代,他们这群人却从未被遗忘,千古流芳,万世景仰!我们永远记得他们。
从18年开始,我断断续续去过四次成都,两次汉中勉县,也攀过蜀道,走过褒斜道,每一回坐西成线都感慨万分,如今数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候的他们走了大半辈子,五丈原上还能看到高铁呼啸而过的身影,不免又要流下泪来。有一回最后一站到达成都,到武侯祠,在他的塑像前放上一束鲜花,看着那泥塑身形,觉得遥远,又十分亲昵。爱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带着他的精神继续向前走也是我们的使命。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遥远的、陌生的、熟悉的我们,愿大家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