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弈澜

袁刘氏强迫甄宓谋杀和她选择自杀的情节设计很妙啊!
我觉得子桓喜欢过甄宓很正常啊,少年人知慕少艾,无论是留恋美色还是日常温情相处,他们还有了孩子,总是有感情在的。但就像甄宓自己也知道,她和子桓日常在事业心的问题上道不同不相为谋。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日积月累地一点点消磨。接着又出了谋杀这种严重至极的误会,肯定会引爆以往的矛盾……明明甄宓至少可以解释,她当时不是想谋杀(相不相信是子桓的事,但解释不解释她可以自己选)然而甄宓单方面断定子桓不会信她,就主动放弃自证的机会。当时的情况,解释不一定有机会挽回,不解释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甄宓无异于亲自把唯一的出路堵死了,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彼此之间的裂痕。在这个误会的开端,甄宓最大的问题就是她想两全其美,而实际上她又根本做不到。所以她选择自杀来逃避问题。她死了就不用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了,这属于消极反抗,解决不了问题。甄宓大概根本没有想过,以袁刘氏的疯狂程度,就算她死了,袁刘氏就不会对子桓下手了么?只要袁刘氏再出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袁刘氏注定要死!另外,虽然袁刘氏相对于子桓甚至整个曹家而言,实在是太弱了,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子桓真的出事了怎么办?这些都是很容易想到的吧,但凡甄宓多看重子桓一点,也不会舍得让子桓面临这种防不胜防的危险。说到底,她不想站队,她没有选择任何人,就已经是放弃子桓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子桓相信甄宓的解释,他对甄宓也做不到像以往那样亲近了。而事实是,甄宓完全不解释,子桓对她的整体印象大概会定格成——想为先夫报仇,才自我牺牲委身于他,还和他虚与委蛇骗取信任杀他未遂的女人。这样一来,当那首《塘上行》送到子桓眼前,他非但不会觉得这是甄宓的低头示好,反而会提醒他,郭照不在的那段时间,他蠢到对一个想谋杀他的女人付出真心,而对那个女人来说,他的真心和信任不过是谋杀前的必要准备而已。无论是谁,被提醒自己曾经的愚蠢和遭人欺骗背叛的经历都不会高兴,更何况在子桓以为甄宓曾想谋杀他的前提下,那首诗里的“怨言”更像是对他的讽刺甚至挑衅。那时他已经是皇帝了,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所以后来……唉。

3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5-30 12:11:28
你说的就是我想的意思!!!!就是这个样子!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啊……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6-03 12:19:50
这是人家拿肾换来的红包,请慢慢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