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首领

额,我想知道橡胶哪里来的!!!
毕竟橡胶树大部分是生长在亚马孙森林里的,在遥远的外国。当时的外国人还不知道橡胶树可以制作橡胶,直到1839年美国人才通过加工才推广橡胶。
女主在后文也说了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没到横跨大洋的水平。那么橡胶是怎么来的?雍正继位的时间是1723年。所以那时外国人没多少人知道橡胶树。
女主一家人是怎么找到热带雨林的橡胶的?外国人都还没推广橡胶,本国都还没把橡胶树引种进来呢!!!
我有点理解不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2-03-07 10:56:36
国内开始用的是杜仲胶
PS
杜仲胶是具有橡塑二重性的优异高分子材料,广义上来讲,分为天然杜仲橡胶与合成杜仲橡胶两类。两者与产于三叶橡胶树的天然橡胶化学成份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杜仲胶为反式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则为顺式聚异戌二烯。
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前苏联专家曾向周总理建议,中国应提前开展杜仲代替天然橡胶的研究。中国接受这一建议,并组织专家在青岛二厂开展研究。
杜仲胶1981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严瑞芳副研究员首次将合成杜仲胶制成弹性体,并在原西德申请了发明专利,1984年获得授权。
1993年,国家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副部长洪绂曾、原副部长相重扬及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科学工作者共同写了《关于杜仲综合利用尽快产业化的建议》上报中央,受到□□领导的重视。
1994年5月5日,受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委托,□□副秘书长刘济民组织召开了关于杜仲资源综合开发有关问题的会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扶贫开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有关领导听取了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的汇报后,正式提出:“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汇报后形成会议纪要,转发有关部委。会议决定安排第一笔资金,支持在北京办精胶示范厂,在遵义、略阳等地办粗胶厂,并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支持这项工作。
1996年1月,中国第一个杜仲精胶示范厂在北京顺义建成。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上报□□的信息中,提出了充分发挥中国杜仲种植和加工利用传统优势,加快杜仲开发利用的建议。2010年12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专门成立了杜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旨在牵头和联系有关杜仲种植、杜仲胶提取与加工应用以及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业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推动中国杜仲橡胶产业化进程。南灵宝分别建成了百吨级杜仲橡胶生产装置和实验装置,并陆续有一定量的产品进入市场和出口国外。
2011年3月1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杜仲产业战略联盟(筹)成员单位召开了“杜仲产业化促进工作座谈会”,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农经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中国杜仲种植模式比较,杜仲胶提取、医药及保健品制备等综合利用工艺路线选择,杜仲产业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和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杜仲产业链经济性分析及市场发展预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3月16日,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牵头组织,22家积极投身于杜仲种植、杜仲胶提取与加工应用及医药保健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组织及其他相关单位自愿发起的中国第一个杜仲产业战略联盟组织在青岛正式成立。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本)中将杜仲种植生产”和“新型天然橡胶的开发和应用列入鼓励类目录中。
特性
杜仲橡胶存在于杜仲的果、叶、皮、根中,其中叶含胶量为2%~5%,树皮含胶量为6%~10%,种子、果皮含胶量为12%~18%。看似含量不高,但每株杜仲植株的树皮、树叶和翅果种子含胶量的总和却是巨大的,单株树的杜仲橡胶产量也高于单株三叶橡胶树的橡胶产量。利用杜仲高产胶良种培育的果园化杜仲林每公顷产果量达到3.5~4.5吨,每公顷产胶量可达400~600千克,比传统乔林栽培模式提高40~60倍。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杜仲叶林定植3年后,每公顷可年产杜仲干叶15吨,杜仲干皮0.5吨,木材22.5吨,每公顷杜仲橡胶产量500~600千克,为天然杜仲橡胶的规模化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地分布
杜仲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其种植面积是三叶橡胶树的数倍,世界95%以上的杜仲资源都在中国。杜仲适应性极强,在中国亚热带至温带的27个省份均可种植,杜仲栽培模式的改良和杜仲良种选育的进展,已经为杜仲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最大的杜仲基地位于秦岭山中的略阳县境内,共有1.3亿株,58万亩优质杜仲资源。大秦岭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为这一珍稀古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张家界慈利县拥有杜仲林近两万亩,是解放初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的一处大型杜仲林场,也是世界著名的几大杜仲林场之一,素有“杜仲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