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沧澜道》

作者:橼樱

李、崔、郑、王、谢,我之前就感觉这个世家的设定很像门阀。现在看来可能真是参考之一。
不过大白设定的官制应当是参考的明朝。
虽然顶层官制体现不出来,比如我至今没听说“阁老”这个十分有特色的词,但是,锦衣卫和太监职责的设置已经是很像了。再加上前几章小张大人“巡按御史”一出来,我瞬间就锁定了。
但是,其实完全是明朝制度和环境的话,并不是适合世家生长的土壤。所以大白应该进行了改动,只不过很多关于世家的庐山真面目,现在也还没露出来,我也没有进行猜测的依据。
至于为什么,别看明后期结党营私现象十分猖獗,但是这些人基本不是一家人。他们是依靠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的。belike考官和考生有师生之谊,同科进士有同学之情。(毕竟如果有一大家人,兄弟堂兄弟几乎全部考上科举,我只能说句牛B。反正我没听说过明朝期间有这种家族。此外,如果阁老尤其是首辅的儿子,科举成绩很好的话,马上就要被言官喷他老子漏题。所以……很难钻空子。)
再加上根据科举的论资排辈非常明显,早年考上进士的,就该坐在后考上进士的上手;一甲要坐在二甲进士的上手;什么状元啊,连中三元的,那就是王炸了。官方场合可能还按照主客和官场品级坐,私下场合全是按科举辈分。
管你是不是世家,还不是要参加排名?什么?你说你没有科举出身,是靠祖荫做的官?什么档次啊,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进士出身的大人们坐在一起?!一边去!
没错,明朝的环境对没有科举出身的官是非常歧视的,就算你靠别的方法上位,混到了高官,也要被很多人在背后嘀咕。
再其次,明朝文官不能封爵,没爵就没有封地,退休之后回老家,理论上就只有那一亩三分地。当然了,还是不少大官在任时在自己老家侵吞农民土地的,只不过跟世家的兼并土地比起来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再说回世家,世家为什么能那么嚣张?有权啊!怎么有权?一有兵,二做官。而且这些人不仅自己做官,连哪些人能做官哪些人不能做,能不能升官,也要管(belike举孝廉、九品中正制)。这权力能不大嘛(所以科举制和官员考察体系才对世家造成那么大的冲击,因为直接把他们权力里很重要的一块挖走了)。
甚至南北朝到隋朝间,帝位都只是那几个大姓轮流坐庄而已。几个大姓跟民国时期军阀也没什么两样了,就算有个皇帝,日子过得也跟军阀共治差不多。唐朝李渊那时候都要拉拢门阀才能开展工作的。
而我前面有个感觉奇怪的地方就是,郑璧月的结局。
她的死不是经过正常的公审之后的判决对吧,那么这种死亡并不能体现司法的公正性。这其实应该是不符合男主一贯的准则的?男主威胁郑家的手段,与其说是监察司司主处理犯人,不如说是不同势力博弈之间,逮到了对家把柄的处理方式。
(尤其之前我一直没看出这个“司主”的权力来源,因为皇帝与谢恒之间可以看出互相之间并不是多信任。)如果监察司并不代表皇权,他哪来的底气跟世家博弈叫板啊?世家怎么可能还没按死他?这就是我奇怪的地方。
这章就明白了,监察司就是为皇帝服务的,而且这届皇权有点式微,自己搏不过世家了,还得杀一家掏出个权利真空区来往里安插自己的势力。谢恒只要没有二心给他打工,并且暗地里没被世家暗杀弄死了(弄死了就没什么好扯的了),明面上他犯了什么错惹了什么人,皇帝都会保他,至少在能代替他给皇帝打工的人出现之前,都会保他。这才是底气。
不过这届皇权是真的菜啊,律法推行其实对皇帝是很有利的,因为世家权力肯定会被削弱,皇帝中央集权加强了。结果在上一届有一个崔家支持的情况下,居然都没干成,还被别的世家势力反攻倒算了?
商鞅当年被拎出来报复之后,商君书的法条是仍然有效运行下去的。
结果这里连律法的地位都没保住,唉,这很难评。
6
来自四川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沧澜道
  • 所评章节:80
  • 文章作者:墨书白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09-28 1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