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fate/zero虚妄之渊》

作者:竹子

但是……saber的救赎确实就是士郎。但看动画是无法把握士郎的完整性格的,事实上,网上大多数不喜欢士郎的都是动画党。4战5战的骑士王的性格有些微妙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着笔的篇幅和角度不一样。老虚笔下的骑士王是参赛的servant之一,出场基本都是在战斗,三王宴时更是被嘴炮压的死死的。在4战里给人的感觉基本就是一个高洁的武士,没有多余的印象了。5战则是由于地位大大提高(毕竟是FSN第一女主,虽然FATE线很不咋地),日常描写增多,还有saber的回忆杀,使得她除了骑士王的称号外还荣获了吃货王(游戏里甚至给出了一个伪BE,就是因为士郎投食略少得出的。)和呆毛王(她脑袋上那根呆毛拔掉之后会黑化,能给对闪闪刷上M属性的DEBUFF出来)的萌属性加持。在saber的回忆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为了阻碍敌国的大军,她牺牲了自己国家的一座村庄(到底是烧掉了房屋类似坚壁清野策略,还是一村庄的人都死掉了,我记得不大清楚了)然后就有骑士说亚瑟王不懂人心。越是带领大军胜利,骑士们越是觉得亚瑟王脱离人的领域。到后来滚娘渴求爱情,而亚瑟王无法回应,NTR把国家都分裂了。最后saber将罪责独自承担,固执的认为王国的覆灭都是她不适合为王的原因。这一点她和士郎出奇的相似,士郎也是认为大火中其他人的丧失是因为自己没有救他们的原因。5战里反复在强调saber的过去,是忘掉自己女性的身份,承担了所有人的期望,只有她去保护别人,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王也是人类,也有脆弱的地方BLABLA,而士郎则认为saber是女孩子,应该是由他去保护(话说,日式游戏里很多都有类似的观点……虽然我更喜欢英姿飒爽的女主),抛开真实战力的问题,士郎确实在面对B叔的时候,冲上去站在了saber的前面。看动画的时候我当时也不喜欢士郎,没实力,老唧唧歪歪的,能活下来完全就是主角不死定律嘛,废柴一个……后来把游戏通关了,反而挺喜欢他,他是saber这么多年以来唯一一个把她当做人类,当做女孩子来看待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把saber从无止境的轮回里解放出来的人。(按照游戏里来说,阿尔托利亚是在临死前和世界订立的契约,以圣杯为报酬,作为英灵。所以世界将她死前的时间停止,然后将她投放到任何一个可能获得圣杯的地方去,直到她获得圣杯,时间停止才会结束,阿尔托利亚才会死去,成为英灵。所以saber在4战和5战的时候都算活人,不能灵体化。直到FATE线里士郎让saber认识到剑兰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罪孽之后,她放弃了圣杯,才真正的死去。)
说起三王宴时的嘴炮,在中国人看来,saber那样的王者反而才是贤王的典范。儒家宣传的上古尧舜不就是这样的么(虽然实际操作当中完全复制是不现实的)。闪闪和大帝那样的王者可都算在暴君一系里呢。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2-12-27 12:58:24
是啊……我就是看五战动画看的那个莫名其妙啊,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堂堂亚瑟王居然会被这样的货色收入后宫的事实……五战动画情节很乱,而且士郎的塑造很不突出有木有,根本不让人喜爱和理解。他爹卫宫切嗣虽然实现梦想的手段很不让人待见,但起码的实力还是有的(不过恐怕实力越优秀,错的就越远……),而士郎那个实力到最后短短时间到那个地步,除了开挂和光环基本没法理解。当然实力差也要贯彻信念这是对的,但实力差的时候还总是强者作风那实在是对自己没有清醒认识的表现,你不就仗着你是主角挂不了吗(心里总会忍不住这么想),而saber身为国王什么没见过,士郎单恋她也还罢了她居然会爱上这样的人我真的表示无法理解(当然看过书或游戏后可能如你所说,但动画党那种憋屈感也确实存在哇……)。
saber的确更符合国人审美,不过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王也都不是圣人程度的,什么烧了我爹分我一碗汤喝喝啊玄武门啊杯酒释兵权啊火烧庆功楼啊为了大业个个都狠着呢……也真就只有没啥可黑的尧舜禹能和这二次元人物比较一下了吧……所以说归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真让saber当王,国人估计也不会同意的……
[2楼] 网友:kaibakisara  发表时间:2012-12-28 22:02:25
在中国人看来,saber那样的王者反而才是贤王的典范。
这个真不能同意啊,史书都是王自己写的,没人会说自己坏话啊。看那些多国并立的时代的历史就知道,能成为王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仔细看看春秋战国,那些有名的典故里出现过的君王在得势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功臣。之前的历史能找到的比较少,之后杀功臣就成传统了一样,功臣一共三种结局,死,逃,篡位。
[3楼] 网友:竹子  发表时间:2012-12-31 10:37:21
首先我说的“儒家宣传的上古尧舜”既宣传样板。因为三次元世界的人是没有完人的,包括真实历史上的尧舜,所谓宣传样板,也就是希望我们想那个方向去靠拢,公正,怜悯,慈爱等等等等。在封建王朝里,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约束君权,(相权啊士大夫啊什么的只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不是每个朝代都管用。)所以才只能寄希望于王者的自身品格。儒家才需要塑造出这样一位完美的君王,去影响他们。其次说道功臣这个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的,至于说功臣只有死,逃,篡位三种结局过于偏颇了,诚然,历史上诛杀功臣的不少,有名的刘先生,朱先生什么的,但是功臣善终的也很多。张良,陈平;李靖,秦叔宝;赵普,石守信;常遇春BLABLA,诛杀功臣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往根子里说只能是封建制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