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

作者:

认识一个诗人,首先是从他的作品,在读过的书中,读到的第一首词会让我记忆深刻,同样的,当我读到第一首苏轼的词时,我被他的作品里磅礴气势所打动,好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后,我便对他定性为一种豪迈阔达的形象,因为课本上所有的苏轼的诗篇,无一不是那种表现了他热情奔放的一面,这却让我的眼光变得狭隘。我的最爱是纳兰性德,因为我偏向于喜爱婉约的词,自那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便让我迷恋,但在后来,我偶然地翻开了老爸放在落满灰尘的书架上的《宋词鉴赏》,读到了同样一首名为《蝶恋花》却是出自于苏轼之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让我对苏轼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补一句,我的家里放着很多老爸买的词鉴,所以我的启蒙导师便是老爸O(∩_∩)O)之后我便去图书馆借来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对于其中他和弗儿的爱情倍感兴趣,因为古时候素来都是“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很多虽可能不是最爱,但也是举案齐眉,但苏轼为王弗写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却让我体会到他对弗儿深刻的爱,这使我想弄清其中缘由(少女情怀嘛..当然很想知道是什么让弗儿能得到这样一个心怀天下的人的爱。)在晋江闲逛的时候看到了这篇文(这得益于我喜欢翻看新文的习惯哈~)。以前我从未阅读过这种直观真实的文字形式,就是后来去拜读了匪大的《春晚》也觉得没这篇好,毕竟那是讲着他人的爱情故事,远没有这篇来得真实感人。在读过每一章,我都不由得赞叹着作者的积累,但由于是第一人称,这让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弗儿,弗儿毕竟是穿过去的,性格也是惹人喜爱,我怀疑她当时真的是穿过去的(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穿越时空这种东西太深奥了)。
子瞻与弗儿的爱情是全篇的重点,我也很想他们缠绵悱恻,一直过着看云卷云舒的生活,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浓处味短淡中趣长悠长之趣,不得于酿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寂,而是生于品竹调品。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但是放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不怎么可能的,闲适的生活过不了几年,接踵而来的便是无奈的史实。玉不琢不成器,在子瞻失去了弗儿经历了一连串打击后才能达到人生创作的顶峰,但我觉得这代价很大,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弗儿死唉…更何况接下来还是闰之、朝云一个个的离开。
再说说其他人物,譬如子由,从这文来说他是一个男配,但是却让人觉得对他有种深深的怜惜,历史上,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子瞻的光芒屡屡掩盖了他,但他却无一怨言,反而处处支持着哥哥,为了哥哥还放弃官职,这样的兄弟亲情让我羡慕。弗儿最开始喜欢上的是子由,在他身上散发着柔和的温暖,他为了子瞻却毅然放弃了弗儿,这段朦胧纯洁的爱情就被深埋在心中,但这也毕竟是命中注定的,与哥哥比起来,那时的他亦不过是个天真的孩子罢了。而对于王安石,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雷死人的肯德基广告。。- -|||他应该算是中立人物,不过还是偏向于弗儿那边,虽然变法危及到了子瞻,但他也算尽心尽力地帮助了弗儿。
这一章开始或许就是作者要开始虐各位看官的心了吧?女主被章惇害死比她自然死亡更让人揪心呐。说到章惇,这人我也不是很了解,不过这种奸诈小人一般用的桥段会是借他人之手来除掉障碍吧,至于把章惇做掉。。把满清十大酷刑全用上吧~(血腥了点呃..)
但愿弗儿的死不会这么快到来,不过就算是分离也一定会是温暖而又美好的告别,有了这十几年的相处,有了子瞻这深切而又坚定的爱,即使死也无憾了。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温暖我胸口感受那温柔。
这篇文有些慢热,但是让我对子瞻有了一次比较深刻的了解,用一句我喜欢的诗经来描述总结,便是: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再废话几句的分割线————————————————
第一次写这种文的长评,唠唠叨叨的,文笔不是很好,见谅见谅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2-13 10:24:45
<FONT face=楷体 size=5 color=#20b2aa> 一大早起来,看到这篇长评很让我感动.谢谢aaa,谢谢昌如,谢谢停,谢谢每一位给我留言,每一位看文的朋友.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真实的历史人物很不好写,太过史实会显得无趣,太过言情有辱圣贤.我一直在纠结,一直在人格分裂,感谢你们认真看我的碎碎叨叨.
虽然王弗必然会离世,但是十多年的相濡以沫足够酿成一坛陈酿,每每打开,总有醉人的芳香.</FONT>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2-13 10:29:05
我向来觉得文章是以情取胜,而不是词藻.停写的我很喜欢,谢谢你第一个开始支持我,给我留言,给我鼓励谢谢!
[3楼] 网友:笑笑啊  发表时间:2009-12-17 17:34:49
确实很甜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