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的一些感受

作者:墨染蔷薇

我很喜欢这篇小说。

首先是它的创造力。是沉郁刻板的古欧式风格与欢快跳脱的现代风格的融合,这奇妙的碰撞有着奇特的吸引力,我几乎可以将这种激烈的风格实体化,是柔软的,洁白的雪原上,如出鞘利剑般的冰刃,是从内心深处迸发的凌冽。

但同样的,这种融合也是很难得,稍一不小心,它们就会分割成两部分,进行着相互攻击局面,那么就不能称得上是相铺相成,具有魔力了,而是一篇分崩离析的巨大冰山。
所以,最值得称赞的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元素可以保证一种稳定,各自散发着魅力,又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吸引力。

只是,似乎又缺了什么。啊,对了,是名著本身的应用。一片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不仅仅是因为的它的语言文字,人物形象,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一种时代的全貌。就拿作者第一个故事背景《傲慢与偏见》来讲,是,它是基本上就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真的没有其他了么,那个时代的迂腐,麻木,黑暗难道不是一直笼罩在这本该蔚蓝的天空之上,形成了一个囚笼版的黑暗吗?也许正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风格,所以变得格外挑剔,平心而论,这篇小说写的确实很好,所以,我不想说语言文字这外壳的美丑,好坏,因为我只想看到它的灵魂,它从深处散发出来的捉摸不透的独特诱惑。

我希望这本就美丽的灵魂可以更加趋于完美,所以我希望看到的文章可以是一种在黑暗中破碎囚笼的利剑,是一种可以在冰层下迸发出来的熔岩,是一种可以在大海中屹立的石峰,是那种因为不同而令人震撼到无法遏止的感受。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来凸显你最想要的,你心中本来的人物,是简的柔弱实际上却有着坚强的韧性,是伊丽莎白强烈的自尊心,活泼有理想,是达西先生高傲却有着柔软的内心,是宾利先生的温柔体贴,是班纳特太太的表面势利,实际上在内心爱自己的孩子,是玛莉的书呆子气,却……是这个单调的黑色中泼洒一般各自独特,色彩斑斓的星辰。

每个人物都有着最显著的性格,但是他们都是生动的活泼的,复杂的,他们本就该是彩色的,该是不规则的,就像我们自己,朋友,家人,长辈,你可以定位他们的性格,但是,没有人敢说完全了解,他们会因为不同的影响而不断改变,一切都有可能出乎你的预料,去掉条条框框的约束,却又不让她偏离轨道前行,这样体现人物,安排情节,会不会更好一些,更吸引人一些呢?

因为我们总是向往刺激的,不寻常的体验,我们总是只能记住独特的东西,就像我们可能记不住今天吃了什么几点起床这样的事,如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总是会觉得像是缺少了些什么。

就像达西先生为什么是按照最恰当的实际喜欢简,虽然看上去最合逻辑,但是,换个时机是不是会更出人意料。

被冰封许久的冰雪之原是笼在黑暗之下,从冰层中炸出的火焰才会格外的耀眼火热,我希望从古欧风格的死气,现代风格的欢脱中,能迸射出最独特的文字感受。
【怪味长评铺·薇染敬上】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3-12-04 10:11:47
谢谢亲的长评~确实有的人物性格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比如原著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四女儿凯蒂就成了精明的商人去美洲大陆拓荒了。不知道这种安排是否合理。
另外,换个时机的问题真是个好建议!《简·爱》就这么来!
=333333333333333333=点32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