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君有意兮

感觉康熙帝的皇子培养方案是有问题的,把每一个儿子都培养的文武双全胸怀大志,以后却要当太子的奴才,难怪会出问题啊……明朝后来非继承人的皇子基本不会培养治国理政的能力,问题就少很多了。
站在太子的角度上,一个没当上皇帝的太子下场不要太凄惨,所以他肯定是要打压一切有小心思的兄弟。但是康熙给另外的儿子起名“继承皇位”,放纵大阿哥和他的外家挑衅他,下面的弟弟也都个个文武双全,逐渐得到重用和权柄……太子怎么可能不着急。对比嫡子年纪大的庶长子委以重任,给庶子起过于尊贵的名字……康熙真是太高估人性了。
其实更希望老四争这个位置是为了能发挥自己的抱负,是相信自己会比太子做的更好,不过这样有点过于理想化了……作者处理的也蛮好的,毕竟如果太子登基六六肯定是圈禁守陵的下场了,女主日子也不会好过。
本文里十三和四的感情比历史上淡了很多,不知道敏妃还会不会追封皇贵妃了,按古人标准敏妃也算是人赢了……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帝  发表时间:2018-05-22 23:02:35
也不能说支配欲继承人,其他的不培养治国能力就好,万一继承人出什么事了,上来的不着调的就想哭了。而且,没感觉康熙培养其他庶子治国的能力啊,基本上都是当偏才培养的,进朝堂也是一个部门。只要是皇子,总会有点野心,而且清朝这个制度就是皇帝是主子,其他都是奴才,这差距太大了,都是兄弟,这种落差很难接受的。
[2楼] 网友:123  发表时间:2018-05-22 23:03:03
康熙是这样想的,所有儿子都成才,拧成一股绳,共同治理汉人的天下。然而,儿子打成了一团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05-22 23:10:48
这里可能有点匆忙了,没有点透。“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是《三国志》里,曹操说的话。在《三国演义》里被引申为“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这里四四说至少他不负天下人,就是说他自信会比太子做得更好的意思,后面可能调整点一下。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05-22 23:11:01
这是人家拿肾换来的红包,请慢慢享用
[5楼] 网友:午夜的克蓝沃  发表时间:2018-05-23 00:13:29
康熙自己没多少兄弟,顺治帝满后宫的蒙古妃子,到了康熙他希望兄儿子们个个能干且兄友弟恭,当然不太可能
[6楼] 网友:唐/排/囧  发表时间:2018-06-13 15:47:35
其实我觉得这是愚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的问题。你想让自己的后代乃至百姓更好,还是大家更容易被自己把控。
康熙这么积极向上的人,以及和哥哥关系又那么好,从个人经验来说,他也是觉得继承人能处理好所有关系吧。
[7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8-07-19 20:48:12
康熙太能活了,这就算了,他还揽权。
皇太子小时候也是有贤名的,他的兄弟们一开始也不是不甘心的。怪只怪康熙为了自己的位子打压太子,让人看到机会了。
[8楼] 网友:檀痕  发表时间:2021-05-20 20:42:26
十根指头尚且分出长短来,遑论非一母所出的皇子。普通人家生几个孩子,也要争几亩地几分家产,皇位就是诸皇子要争的鱼和糖,小时候争君父看重宠爱,长大了争权势地位。
若说是兄弟们争,不如说是君父与臣子之争。
前期明珠索额图之争(即长子太子之争),后期九龙夺嫡,皇位就如鱼饵,执杆的老叟坐山观虎斗,抬起东风压倒西风。
君臣在前,父子在后。年富力强的父亲盼着儿子成材,儿子幼时懵懂长大之后不负所望成了才。
可是父亲老了,儿子们也不是昔年争一块糖一条鱼的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