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作者:我爱be

有人只喜欢番外,而我只喜欢正文(躺倒)
感觉番外没有正文那么精彩,比如论坛体,我还挺喜欢看论坛,但只是为了八卦,看冲突,看混战,看各种角色粉墨登场,而这里番外的论坛体像朋友之间的闲聊
而且没有正文里更详细描述的杀伐后,乔琰的形象过于仁慈宽和温厚了,虽然她一直在否认。也算是应题了,谋士性格上没有要求,她是一个做了皇帝的谋士。这张的卫盈,让我想起之前评论里有人说董白可以拿上官婉儿剧本,我觉得卫盈倒是可以拿这个上官婉儿。
“株连十多人”,这也叫伤筋动骨?而且不是说晋阳王氏谋逆吗,怎么是太原王氏被流放?□□都还活着呢,怎么就因为怕两个世家触底反弹只敢等到后期自己快退位了才继续清算?这对数麦公多不公平,袁大少爷要掉小珍珠了。这清算个啥呀,得有好多人在这期间老死了吧,还有的好活了那么多年,既然有阴间,这不撅个坟,再烧个宗庙,那个王柔,既然不沾这件事,干脆把他的排位放到太庙的边角,不怕断了烟火,也算是王家的泼天富贵,这么一算还是他们赚了呢。或者不要全刨了,牌位单独烧就没什么事了。我觉得换代前的“清算”,并不是单纯为了完成自己的遗愿,为了不要死了都吐不出这口气,而是为了给稚嫩的下一位打扫屋子,就像刘宏想着带着何进走一样,否则就略显窝囊,一个在位期间不敢清算谋逆之人只敢借老发疯什么的。不过这也是守成者逃不过的,因为配位的人不会是继承者,打天下中将民众的思想和自己的拧在一起的也不是她,按照作者的喜好,太宗也是仁慈性子不会有什么杀伐,这广袤之地上有谋逆也正常。再说个点吧,“清算过头”,做事情应该是要有明确目的的,比如为了震慑立威,杀多少都不算过头,比如捡除蠹虫,杀少了杀的是鸡不是真正犯事的猴都无所谓,清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把清算换成诚信档案也可以啊,有案底的三代不得为官,反对的肯定是有案底怕查还蠢的,这样起码会有告密的人,然后就像杀胡赎死一样,族内举报或平叛有功去除案底。反正就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生产力识字率这些,更不是人均性格温良,而是有相对完备的使事物运行的机制。比如以人多(群众)的声音为主,因为利益有限,人多的那部分肯定享受不到,这样一方有话语权一方有发言权和潜在威胁,就会形成一个平衡,就算那天这两者身份倒转,利益在少数人手里是不会变的,这个平衡会继续下去,只要保证住这个平衡,就可以得到发展进步还有安定。总之,有人在天下太平无冤屈是谋逆,没杀太多是肯定的,不存在触底反弹,否则就说明有类似谋逆之心的世家很普遍,权利构架不合理,还有就是欺负你柿子拿软的捏
10
来自云南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